榆林市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市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或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介导的以炎性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为开端的,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病炎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针对我市过敏性鼻炎患病人数较多,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在榆林市城区和沙蒿种植区(红石桥乡、芹河乡)随机抽取5901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城区抽查4072人,沙蒿种植区抽查1829人,过敏性鼻炎患者1256人,过敏性鼻炎现患率为21%。

一、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人群中,90%的鼻炎患者发病时间处于每年7、8、9三个月,病人多表现为阵发性鼻痒、连续性喷嚏、大量流清涕、鼻塞,部分患者还有耳、眼、咽喉部痒感及头痛等。患者多经过抗过敏性药物(孟鲁斯特、茶碱)和鼻喷激素(进口辅舒良,雷诺考特)联用或交替使用治疗有所好转。

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人群分布

城区1111名鼻炎患者中男性508例,女性为603例,男女性别比为1:1.2。其中15—25岁患者278例,26—35岁患者422例,36—45岁患者222例,46—55岁患者133例,55岁以上患者56例。

沙蒿种植区145名鼻炎患者中男性为68例,女性为77例,男女性别比为1:1.13。其中15—25岁患者30例,26—35岁患者29例,36—45岁患者52例,46—55岁患者10例,55岁以上患者24例。长期居住本地农民工98例,外出务工47例。

两个调查点人群分布说明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有过敏性鼻炎,城区发病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5—45岁之间,可能与此年龄段外出活动频繁,接触过敏原机会多有关。

2、地理分布

本次调查为在榆林市城区和沙蒿种植区两个点进行,为了进一步说明城区和沙蒿种植区发病情况的统计学意义,对调查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检验结果P<0.0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城区比沙蒿种植区发病人数多,市区内人群过敏性鼻炎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3、时间分布

发病人群中1256人在每年的7-9月鼻炎症状明显。

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榆林市过敏性鼻炎现患率为

21%,其中城区现患率27.3%,沙蒿种植区现患率7.9%,均高于北京市6%的患病率水平。说明过敏性鼻炎已在我市流行。

2、本次调查中伴有支气管哮喘者为占30.5%,药物、食物过敏者分别为占10.2%、7.1%,这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本身呈过敏体质。从城区和沙蒿种植区发病人数分布来看,榆林市过敏性鼻炎的形成沙蒿并非唯一因素,与其他环境因素存在很大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尚无人传人流行病学特征。

四、处理及预防建议

1、20世纪80年代,花粉过敏症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构成世界性卫生问题。90年代后期,花粉过敏症已被列为21世纪的重点研究课题。所以,建议和北京协和医院等高端科研单位积极协调,争取科研项目支持,探清我市过敏性鼻炎与蒿粉致敏关系,为进一步治疗鼻炎患者提供可靠依据。再者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引导患者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2、建议在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对患者进行过敏性鼻炎监测,确定蒿粉是否为鼻炎患者的致敏原。

3、每年的7~9月份傍晚时分,花粉浓度大,沉降到2米以下,较易吸入呼吸道,建议减少户外活动。

4、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戴花粉防护口罩和眼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