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评定201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水利部评定201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民生、顺应职工群众意愿的民生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提高民族素质,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各种污染严重等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

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环保系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环境保护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认识到生态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优选)

二、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方案 随着物流园区建设的扩展和深入,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也将日益剧烈,物流园区的自然组分对于干扰的抵抗能力及受干扰后的自然调节能力也将减弱,会形成较大范围的生态不稳定带。因此,有必要根据物流园区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虑人口的发展与结构、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的发展和污染物防治措施变化等问题,按照区域制定的环境保护协调原则,进行综合环境规划。 1、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1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供给氧气、削减噪声、滞尘灭菌、吸滤有毒有害气体等净化环境的功能,而且有利于调节气候、防御风沙、保持水土。同时还起到美化、香化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作用。因此,绿地系统规划是物流园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⑴绿地规划构思 物流园区绿地规划主导思想为:根据物流园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物流园区污染物的特性、扩散特征与物流园区主导风向,结合景观美学,遵循生态原则,科学地规划林木、绿篱、草坪等绿地在物流园区内的时空分布格局,建立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相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且在时间上保持绿化的延续性。 ⑵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规划区拟初步建立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点——线——面”的绿地系统框架,结合现状生态环境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绿地,严格控制不同地块间防护绿地;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

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重点建设城市公园,完成重要景观中心、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及主干道两侧的绿地建设,提升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量。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带。增强物流园区的生态、景观功能,在规划期内形成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功能完善的绿化系统。并通过对整个评价区的科学、合理绿化减轻物流园区污染物主要是大气污染物对物流园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⑶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①公园绿地 物流园区绿化应根据物流园区的规划结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方式,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结合现有条件布置公共绿地。规划在园区布置十个公园。见图

论述水保生态建设的运行

论述水保生态建设的运行 论述水保生态建设的运行 (建昌县水利局辽宁葫芦岛 125300) 【摘要】建昌县水土保持工作近几年在改革行业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典型、带全面,在水土保持治理上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在狠抓生态建设的同时严把质量关。从而加快速度与质量;项目运行与群众利益;生态优先与三效统一;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前期治理和后期管护方面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运行机制和运行关系。 【关键词】水保生态;工程运行;关系 一、加快速度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水保生态建设的着眼点是改善生态环境,它的加快发展,必须以确保质量为前提。无论采取工程措施还是生物措施都需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大”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相对独立、相互监督、上下结合、有效监控的工程质量控制机制,把质量作为各项工程建设的生命来抓,无论是单户、联户和施工单位的治理都要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对任务越大、季节性越强的建设工程,越重视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深入总结近年生态治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查找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完善措施,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工程建设总体实施管理办法、工程质量事故追究责任制。使工程的建设加快进度而不影响质量,确保了建设成效。 二、工程运行与群众利益的关系 农村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农民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开展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所以采取措施是以“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抢救土地资源、科学利用水土资源,保护水土流失。在项目启动后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水土保持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上,成功的处理了生态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二者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新中国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5%;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3388亿元,约为1981年的135倍,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06万立方米,是2000年的3.8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比2000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提高9.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6.61%和8.95%,实现了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一、环境保护事业积极稳步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孕育,70年代,我国的环保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72年6月,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保护开始摆上国家议事日程。

浅析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浅析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发表时间:2019-12-31T12:19:32.4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7期作者:李秀娟 [导读] 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系统,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甘肃省华亭市水土保持局甘肃省平凉市 744100 摘要:生态修复建设是当今社会的产物,因为人类社会无节制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系统,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言: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质量,有利于小环境的优化,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生物与植物的多样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1.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 1.1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指的是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学、工程学方法,通过改进或隔离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并为其优化内部及其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过程,来实现生态上的尽快恢复或是发展到更高级的水平。从根本上来说,生态修复仍然是自我修复的过程,在某些方面,尽可能减轻人为因素的干扰,令其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生态功能上的修复。 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在发生了水土流失的地区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大自然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恢复功能,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这一模式下,能最大可能的激发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不要对自然系统施加压力,应更多的通过自然界的自愈功能来完成整个系统的修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理念,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 2.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加自觉的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生态环境的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有关部门也随之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得大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的实施,能够较好的优化生态环境,相关人员也在不断提出新的、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生态修复工作的效果越来越突出,这也从根本上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实现。生态修复,可起到绿化周边环境的效果,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宣讲教育,使得很多人都能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生态修复中来,也进一步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果。另外,提升当地绿化效果,美化周边环境。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可有效提升当地的绿化效果,美化周边环境。数据表明,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当地的绿化率不断提高,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水土保持中,能够降低洪水灾害的影响,优化农业生态条件,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能减轻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提升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3.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3.1加强宣传,提升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教育,使得广大群众能够真心接受生态修复的理念,意识到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断提高人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为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而付出更多的努力。 3.2因地制宜,同时制定人工辅助措施 从根本上来说,生态修复更多的是通过大自然的自身作用来实现的。其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够完全适用的,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植被覆盖状况也不同,因此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当然,仅仅依靠自然的自身修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提供各项辅助措施,以提升生态保护效果。也就是说,除了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手段,还要适当进行人工干预,并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3.3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的有效结合 在进行生态修复时,要与产业开发有效结合,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发展具有高效益的产业。在农业生态开发中,要做到短期、长期效益的有效结合,治理与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充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热情。 3.4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修复的主体是自然,所以我们在修复生态系统和保护环境时,一定要牢记自然的主体地位,树立以自然修复为主,人为干预为辅的方针来实施生态修复。根据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生态修复的实际开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推进我国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例如甘肃地区雨水充足,苗木生长速度快,自然的修复能力强,而其他地区雨水少、风沙大,所以苗木的生存环境恶劣,这就大大制约了苗木的生长,需要通过人工和灌溉来确保其成活率。 3.5调动更多主体参与 ①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建设。②调动更多主体参与其中,争取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建设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充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增加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资源投入。③通过拍卖、承包等形式,积极引入相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到“四荒”的开发治理工作中,并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以此推动“四荒”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1]。同时,加强监督管护。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监督管护,对相关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可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构建层级分明、责任清晰的监督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损坏水土保持工作的人员、单位,要给予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水保持方案的实施做到依法监督,依法管理,督促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按规定上报工程方案。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简称“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规范监理行为,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规章,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利部主管全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土保持司的指导下承担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程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任责制或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在项目批准立项时予以明确。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必须由水利部批准的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五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批准的设计文件及工程施工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对工程施工实行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在确定承建单位前,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有关规定择优选定监理单位。 第七条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前,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与监理单位签订书面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监理单位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全面控制的条款。监理单位应依据合同,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和承建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第九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取费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监理单位不得采取压低监理费用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监理业务。 第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除应符合本办法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项目监理机构及设施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须向工程现场派驻项目监理机构,具体负责监理合同的实施。项目监理机构的设置、组织形式和人员组成,应根据监理工作的内容、服务期限及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确定。监理人员组成应满足水土保持工程各专业工作的需要。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应于监理合同签订后十天内,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人员组成及任命的总监理工程师,书面通知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监理合同约定,提供满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读后感600字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读后感600字 一个国家的美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比如环境卫生。只有一个好的环境, ___才堪称最美,只有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使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与众不同。 环境与人类是共存的,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人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却遭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净土。 或许你会想,想在重要的是发展科技,科技发达了之后在去环保也不迟,那你到时候可要后悔了。如果我们现在过分陶醉于对抗大

自然的胜利,认为我们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那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记得几年前,爸爸妈妈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家门前有条小河,河水清凌凌的,闪着金光,缓缓地向前流着。河边,一群阿姨正欢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法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监测依据 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1.2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1.3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2.1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2.2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 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 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1-04T10:34:50.3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谭建君黄琼华 [导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涝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 南充市顺庆区升钟灌区管理局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涝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相结合可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朝向健康、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道路还任重而道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为0.8。可见,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小于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升工作仍十分艰巨。 1关于农田水利的概述 农田水利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它是指为了改善农田环境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兴建的一系列水利措施。它通过蓄水、输水工程,改善农田原有的水利分布,包括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农田水利工程在抗旱、抗涝、农田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改良以及农牧供水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破坏原有植被的生长,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使地表以及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同时,开挖会造成土壤疏松,土壤对水土的保持能力丧失。此外,新开挖的高坡极容易发生坍塌、滑坡事件,土壤的稳固性能差,上述这些原因都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1)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弃土、弃渣,除了部分用于沟渠回填以及建筑施工外,大部分都要被外运弃置,此外,工程修建以及拆除破损渠道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松散渣土,倘若四周缺少有效的节流设备,这些土壤也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流失。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形成了裸露的画面和地表。若未能进行临时的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土壤大大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2)表层剥离的无用料在闲置规范过程中容易受地表径流侵蚀产生稳定性差的问题,如果一旦出现狂风暴雨,这些未进行防护措施保护的无用料就会造成水土流失。(3)施工期间人为活动频繁,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形成了一些硬化场地,这些硬化的场地增加了地表径流的问题,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4)施工过程中车辆过往频繁,路面结构砂砾石或素土路面呈现裸露状态,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5)防渗路面产流加大,无法涵养水源,防渗衬砌输水损失减少,河道河岸冲刷严重。 3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是人为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其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3.1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多做阐述。尽管这种影响一般都是暂时的,能够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进行恢复,但是其造成的伤害仍然是不容小视的,并且有一些伤害是由于施工单位的粗暴施工造成的,这种伤害将是永久的、难以修复的。所以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合理施工,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小施工的影响。 3.2农田水利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针对的就是生态系统的水,其对水体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大的。首先,水利系统改变了原有的水体分布。在自然状态下,水体分布会随着季节和地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长期以来,该地区已经在这种变化下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改变无疑会对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其次就是水体成分的破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品越来越多,各种肥料、农药等等再使用过后,未被吸收的部分最终又通过农田水利系统进入到自然界的水体中,从而对环境造成破坏。(2)对动植物的影响。农田水利系统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动植物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是水体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到原有动植物的生存。我们知道,水利系统会对原有的自然水进行重新分配,那么依赖于原有体系的一些动植物就失去了生长的地方。其次,水利系统的建设会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影响该土地上原有的植物。 4防治对策分析 首先,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施工流程,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朝向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好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预测评估制定,做好防范措施及相关施工验收工作。项目相关负责人要加大项目的投资力度,设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合理分配,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项目施工建设同时进行。其次,优化工程规范设计。在农田水利建设施工前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充分的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同时既要考虑到工程及施工安全性,也要考虑到生态建设和环保需求,使得各利益主体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在满足灌溉和节水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好沟渠的密度,以减少衬砌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在单体设计过程中,要把景观功能、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生态环境统筹兼固,尽最大限度地达到利益最大化。在沟渠衬砌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施工方法,充分地发挥地下水补给生态护坡,发挥生态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采取灌溉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增加湿地范围,实现对氮、磷、金属元素的有效拦截,进而调节地下水补给,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农田建设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采用衬砌混凝土、浆砌石衬砌;要设置小动物逃脱斜坡、生态孔洞、生态廊道等具有个性化的人性化的设施;在节水过程中尽量放慢水流速度,为植物生长和田间动物创造便利条件,以加强水体的自净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好处。此外,在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中,要尽量采用沙石路面代替混凝土路面,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田间小动物跑跳、玩耍创造有利条件。再次,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在施工中,难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局部噪声大,废渣、废水污染严重,进而造成了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边坡不稳定、土壤疏松等现象。加强项目后评价和考核。当农田水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望1

班级:14级汉语国际教育班学号:xxxxxxx姓名:xxxxx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望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锐减,沙漠化加剧,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人口压力等方面。 在这样一个发展艰难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发展后劲不足越来越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5倍。目前我国不足4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主要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生态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综合说明 1.1可研编制过程及依据 1.1.1项目区地理位置 **市**区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市区以北,***河东侧,包括二**沟小流域及其附近的其它3条小支沟,其径流经北郊防洪沟流入***河后汇入黄河。地理位置为东经109 o52′49″~109o 55′57″,北纬40o42′55″~40o46′01″,东西最长直线距离为3.5km,南北最长直线距离为5.6km,土地总面积为16.2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4.8 km2。 1.1.2编制过程 二**沟小流域位于**市区以北,区内沟壑纵横、地表破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对市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区政府一直都想彻底治理该流域,为有一个科学、合理地治理该流域的依据,**市**区水利局于2005年4月委托我院编制《**市**区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受委托后我院即派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和图件,并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范,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特点,初步确定了各项治理措施及其位置、规模等,并对工程进度、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安排。经过全体设计人员的共同能力,于2005年5月中旬编制完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市**区水利局。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市水务局、**区水利局、**区水保站等单

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对报告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批评指正。 1.1.3编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有: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SL73.6-2001); 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7、《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8、《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9、《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展委员会、建设部; 10、《**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年); 11、《***自治区黄河流域**市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1985年); 12、《*****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 1.2项目建设概况 1.2.1项目建设环境 项目区位于大青山土石山区,区内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坡向多变、

保护生态环境__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张天泽 一、总述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在短短数十年间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的看到,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粗放型、掠夺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在这一客观现实面前,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绘就“美丽中国”画卷任重而道远,不但需要宏观布局,还应从细处着墨。面对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现实,必须在最细微处着力,多措并举,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一切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 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三、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 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 监测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小流域基底值监测 小流域基底值是小流域治理前的基本情况,是反映治理效益的基准。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表

精心整理 水土保持工程 表0.1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 工程项目名称 项目法人 工程等级 设计单位 建设地点 监理单位 主要工程量 施工单位 开工、竣工日期 自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评定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单位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质量统计 分部工程质量统计 单位 工程 等级 备注 个数 (个) 其中优良 (个) 优良率 (%) 个数 (个) 其中优良(个) 优良率 (%) 1 加△者 为主要 单位工 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单元工程、分部工程 合计 评定结果 本项目单位工程__个,质量全部合格。其中优良工程__个,优良率__%,主要单位工程优良率__%。 观测资料分析结论: 监理单位意见项目法人意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定意见 工程项目质量等级: 总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盖公章)年月日工程项目质量等级: 法定代表人: 项目法人:(盖公章) 年月日 工程项目质量等级: 负责人: 质量监督机构:(盖公章) 年月日 水土保持工程 表0.2 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施工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单位工程量评定日期年月日 序号分部工程名称 质量等级 序号分部工程名称 质量等级合格优良合格优良 1 8 2 9 3 10 4 11 5 12

7 14 分部工程共__个,全部合格,其中优良__个,优良率__%,主要分部工程优良率__%。 外观质量应得__分,实得__分,得分率__% 施工质量检验资料 质量事故处理情况 观测资料分析结论 施工单位自评等级:评定人: 项目经理: (盖公章) 年月日监理机构复核等级: 复核人: 总监或副总监: (盖公章) 年月日 项目法人认定等级: 认定人: 技术负责人: (盖公章) 年月日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 定等级: 核定人: 机构负责人: (盖公章) 年月日

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和战略物质。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践行新时期可持续治水思路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城市;作用;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所以我国对于城市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城市的发展就是国家的发展,城市发展快速就是国家发展快速,当前,我国对于城市的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对于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第三十一条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作了规定。 一、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1、保证了城市水体清洁 水质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生命的健康息息相关,没有优质的资源,何谈城市的生态文明。虽然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水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我国人水资源占有量不多,所以保护饮用水安全刻不容缓。 城市水土保持通过构建生态治理带与保护带,使得森林与河流,水库,沟渠为一体。水源保护林的建立以及结合城市特点的立体绿化减少了酸雨和大气污染,土壤侵染等对水质的影响。另外通过对河道,排水道的合理布局,减少了泥沙的淤积和生活污水的影响。 2、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生态系统的失衡通常是从绿色植被的缺失开始的,而水土和绿色植物互相帮助协调,成为了生态建设的基础。如果水土流失严重,那植物也无法生长,随之而来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们知道城市的发展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建设新城区,公路等等,这个过程中必然关系到土地的开挖,极有可能造成山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按照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像旧城改造,城市扩建等项目必须先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对于城市周边的挖砂取土项目则不再审批。通过这样的协调,城市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因为城市建设而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的时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城市水土的保持也增加了生态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