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29
MSLT
❖ 1994-2003年,历时10年。 ❖ 欧美和澳大利亚多中心 ❖ 共入组1347例患者,可评价1327例。 ❖ 所有患者原发病灶厚度均在1.2-3.5mm之间,原发灶切除后分成两组,
一组行SLNB,如果活检阳性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一组观察。 ❖ Endpoint: DFS和OS。 ❖ 结果:
实用文档
12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目前发现可能在黑色素瘤中起作用的一个特定的基因改变是BRAF基因的 突变。
1、V600E位点的突变在黑色素瘤BRAF基因突变中所占的 比例大于90%。
2、BRAF基因大多突变是体细胞的突变,推测是因为环境 因素诱发导致的。
3、在非慢性阳光损伤型(non-CSD)皮肤黑色素瘤中常见 BRAF基因突变(大约70%),而在慢性阳光损伤
实用文档
7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日光照射
Elwood JM等针对皮肤黑色素瘤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 进行总结,发现间歇性日光照射和晒伤史与黑色素瘤的发病 呈正相关(OR=1.71),而高度持续性日光照射与黑色素瘤 发病呈负相关(OR=0.86);提示急性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晒 伤对于黑色素瘤发病的作用比慢性累积性日光照射更为重要。
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 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转移)
远处转移:
❖ 常见于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 好于其它远处转移。
实用文档
14
ABCD of Melanoma
❖ Asymmetry ❖ Border irregularity ❖ Color variegation ❖ Diameter >6mm
实用文档
20
病理报告模式
❖ 病理报告一定要包括以下信息:
亚型、
浸润深度、
最大厚度、
溃疡情况、
部位、
有无脉管侵犯、
分化程度、
有无淋巴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结果
实用文档
21
四、临床病理分期
(一)TNM分期:AJCC(第七版)
❖ T——原发肿瘤
❖ pTX 原发灶无法评价
❖ pT0 无肿瘤证据
恶性黑色素瘤
实用文档
1
目录
一、 概述 二、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三、临床表现以及预后 四、 病理 五、 分期 六、 治疗流程及原则 七、 治疗
实用文档
2
一、概述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 成的,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
❖ 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 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 和眼内。
1.01—2.0mm 2.01—4.0mm
1-2cm (category 1 4cm (category 1)
>4mm
2.0cm
实用文档
32
(四)区域淋巴结清扫
❖ SLNB或浅表淋巴结B超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行区域淋 巴结清扫。 腋窝淋巴结清扫数不少于15个; 颈部淋巴结清扫数不少于15个;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数应该不少于10个;如腹股沟区转移 性淋巴结≥3个, 应选择性行髂骨和闭孔肌淋巴结清扫。 如果盆腔CT提示或Cloquet淋巴结阳性也应行髂骨和闭 孔肌淋巴结清扫
实用文档
9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三) 家族遗传性黑色素瘤
大约有10%的黑色素瘤患者有家族性黑色素瘤病史;一级 亲属患有黑色素瘤者,其本人的黑色素瘤发病率较常人高出 1倍。这种黑色素瘤发病风险的增高可能与家族亲属间具有 相同的浅肤色、日照习惯等有关,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遗 传性的基因改变。CDKN2A和CDK4基因是目前已经明确的 两个黑色素瘤易感基因,其突变可能导致黑色素瘤发病风险 的增加
M0
❖ ⅡB期
T3b
N0
M0
T4a N0
M0
❖ ⅡC期
T4b
N0
M0
❖ ⅢA期
T1-4a N1a
M0
T1-4a N2a
M0
❖ ⅢB期
T1-4b N1a
M0
T1-4b
N2a
M0
T1-4a
N1b M0
T1-4a
N2b M0
T1-4a/b
N2c
M0
❖ ⅢC期
T1-4b N1b M0
T1-4b N2b M0
❖ pTis 原位癌
❖ pT1 厚度≤1.0mm伴或不伴溃疡
❖ pT1a 厚度≤1.0mm,Ⅱ-Ⅲ级,不伴溃疡
❖ pT1b 厚度≤1.0mm,Ⅳ或Ⅴ级,伴溃疡
❖ pT2 厚度1.01-2.0mm伴或不伴溃疡
❖ pT2a 1.01-2.0mm不伴溃疡
❖ pT2b 1.01-2.0mm伴溃疡
❖ pT3 厚度2.01-4.0mm伴或不伴溃疡
实用文档
15
实用文档
16
三、临床表现及预 后
❖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厚度、淋 巴结转移个数及LDH等相关。
女性预后好于男性, 四肢最好,躯干其次,头颈部预后最差; 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LDH越高预后越差。 淋巴结有1个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75%,有3个转移的为15%; 浸润深度<1mm的10年生存率>90%,浸润深度>4.5mm的10年
生存率为30%;
实用文档
17
四、病理类型
❖ 浅表扩散型:
预后相对较好,约占70%。好发于背部和女性的下肢。通常由痣或
皮肤的色素斑发展而来。
❖ 结节型:
是侵袭性最强的一型黑色素瘤,常位于接受间歇性日光照射的部位。 约占15%,
❖ 恶性雀斑样:
约占10%。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面部等常暴露于日光下的部位,
19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结节型
少见类型有上皮样、促纤维增生性、恶性无色素痣、气 球样细胞、梭形细胞和巨大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等。
临床变异型:
❖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 ❖ 粘膜黑色素瘤 ❖ 甲下黑色素瘤 ❖ 溃疡形成 ❖ 疣状表型
❖ 白种人中浅表扩散型最多见,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以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多见。
❖ pT3a 2.01-4.0mm不伴溃疡
❖ pT3b 2.01-4.0mm伴溃疡
❖ pT4 厚度≥4.0mm伴或不伴溃疡
❖ pT4a ≥4.0mm不伴溃疡
❖ pT4b ≥4.0mm伴溃疡
实用文档
22
病理分期:N——区域淋巴结
❖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 N0 无淋巴结转移 ❖ N1 1个淋巴结转移 ❖ N1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 N1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 N2 2-3个淋巴结转移或淋巴引流区内转移(移行转移)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档
10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四)其它因素
❖ 年龄和性别
在欧美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在中年左右几乎呈平 行升高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发病率的差异逐 渐增大,到老年时,男性的发病率已经显著高于女性。造成 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也与紫外线暴露有关。但在 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这种差异似乎并不明显。
实用文档
30
(三)原发肿瘤的扩大切除术
根据病理报告中肿瘤的最大厚度决定扩大切除范围。
❖ 病灶最大厚度≤1.0mm时,切缘1cm; ❖ 厚度在1.01-2mm时,切缘应当为2cm; ❖ 厚度在>2mm时,切缘应大于2cm。 ❖ 当厚度>4mm时,许多学者认为切缘应至少3cm,但就这一
点尚未达成共识
实用文档
31
Principles of surgical margins for wide excision of primary melanoma
Tumor thickness In situ
recommended clinical margins
0.5cm
<<1.omm
1.0cm (category 1)
❖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 M0 无远处转移 ❖ M1 远处转移
M1a 皮肤、皮下组织,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M1b 肺转移
M1c 其它内脏转移或任何伴LDH升高的远处转移
实用文档
24
(三)病理分期
❖ ⅠA期
T1a
N0
M0
❖ ⅠB期
T1b
N0
M0
T2a N0
M0
❖ ⅡA期
T2b
N0
M0
T3a N0
多项报道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接受慢性累积性日光照射 对于黑色素瘤发病的影响较成人为重。
实用文档
8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二) 表观因素
Meta分析结果显示,浅肤色的人(尤其是那些具有红 色或金黄色等浅色头发、蓝色或绿色等浅色眼睛、以及经常 容易晒伤的人)、具有多发黑素细胞痣的人、具有黑素细胞 发育异常痣和不典型痣综合征的人、有家庭成员患过黑色素 瘤的人都是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任何T N3
M0
❖ Ⅳ期 任何T 任何N M1
实用文档
25
实用文档
26
实用文档
27
五、治疗流程和原则
❖ (一)明确诊断及分 期(完整切除病灶)
不恰当的处理有可 能诱导黑色素瘤的 迅速生长,如刀割、 绳勒、盐腌、激光 和冷冻等处理。
实用文档
28
(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 NCCN指南建议I期和II期患者可考虑行SLNB。 敏感性80%, 特异性 99%
❖ 中位发病年龄51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3%。
实用文档
6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一)紫外线照射 黑色素瘤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紫外线照射。紫外线中的
UVA和UVB两个波段均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诱导黑色素瘤 的发生,但具体的机制并不明确。
❖ 人工紫外线照射 室内UV照射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北欧和美国。30 岁以前接受室内照射的人群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比未接受室内 照射的人群高出75%。
(Chronic sun-induced damage,CSD)型皮肤黑色素瘤 中BRAF基因突变频率较低(仅约15%)。其它的基因突 变包括NRAS、c-KIT、AKT及最近的GANQ等都已经在黑 色素瘤患者体内发现
实用文档
13
三、临床表现及预后
❖ 皮肤MM的临床表现
早期临床表现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 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
❖ 社会经济状态
那些具有更高社会经济地位如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以 及居住环境等背景更好的人,其黑色素瘤发病率往往更高。 但是在发达国家这种差异似乎更小。
实用文档
11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分子流行病学
与白种人不同的是,黄色和黑色人种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 病灶多位于足跟、掌趾、甲下等极少暴露于紫外线照射的地 方,这也提示后者的黑色素瘤发病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的关系 不大。基因突变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无淋巴结转移 ❖ N2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 N2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 N2c 卫星灶或移行转移但无淋巴结转移 ❖ N3 ≥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区域淋巴结簇样转移,或
移行转移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卫星灶合并区域淋巴结 转移
实用文档
23
病理分期:M——远处转移
❖ 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 95%-100%可治愈。
实用文档
3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
❖ 死亡率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
❖ 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
美国男性第五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 女性第六位,占所有肿瘤 的4%,每年年发病率增长7% 。 1/75 in 2000, 1/1500 in 1935,
SLNB安全,并未增加相关死亡率,与观察组相比,5年DFS明显延长 (78% vs 73%,P=0.009),但5年OS无差别;
SLNB阳性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26.2% vs 9.7%,P<0.001)。 SLNB阳性中立即行淋巴结清扫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延时清扫者(72% vs 52% ,P<0.001)。
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 分别为40/10万,30/10万。
亚洲(我国)发病率低。男性比例占1.7%,女性1.3% ,但是增长 迅猛。
❖ 占皮肤癌的5% 发病率,但是 占75% 死亡率
实用文档
4
实用文档
5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来自中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黑色 素瘤总发病率为0.47/10万,死亡率为0.26/10万;其中, 城市人口发病率高于农村人口。按年龄分段可见,20岁至 85岁以下的患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呈上升趋 势(男性:0.04/10万~4.13/10万;女性:0.04/10万~ 2.88/10万)
预后相对较好。
❖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位于手掌、足底或甲下这些无毛发被覆部位的皮肤黑色素瘤,常发 现较晚,是有色人种最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在白种人中约占5%,,
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多见。亚洲人高达58%,黑色人种占60-70%。
实用文档
18
Clinical types- MM
浅表扩散型
恶性雀斑样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