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端康成心理情结在作品中的投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川端康成心理情结在作品中的投射

吴云铃

院系:汉语言文学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班级: 091

学号: 910105114

指导教师:宋向红

职称(或学位):副教授

2013年5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声明

本人指导的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大小、难度适当,且符合该同学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人在指导过程中,通过网上文献搜索及文献比对等方式,对其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抄袭现象,特此声明。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前言 (2)

一、孤儿情结:身世飘零叹孤独,魂无归处为情牵 (2)

(一)爱的饥渴和弥补 (2)

(二)母爱的缺失与憧憬 (3)

二、处女崇拜情结:像雪一样白,像血一样红 (3)

(一)童年的不幸 (3)

(二)恋情的失意 (4)

(三)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影响 (4)

三、故乡情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5)

(一)温情的伊豆 (5)

(二)浓情的京都 (6)

四、死亡情结:没有比生更坏的开始,没有比死更好的结束 (6)

(一)生长环境 (6)

(二)宗教信仰 (7)

(三)生活时代 (7)

五、结束语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论川端康成心理情结在作品中的投射

吴云铃

(汉语言文学系指导老师:宋向红)

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的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关于川端康成,不论是他的一生的际遇还是他的作品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在童年的不幸和恋情失意的双重打击下,他的性情严重扭曲,变得孤僻、伤感、自卑,再加之生不逢时,经历战乱、经济萧条与复兴等动荡多变的时期使得长期压抑在心头的感情变态成各种情结,例如孤儿情结、处女崇拜情结、故乡情结、死亡情结等等。这些心理情结构成川端康成鲜明的个性特征,继而投射在文学创作中,成就了一代大师的文学地位。

关键词:情结; 孤儿; 处女; 崇拜; 故乡;死亡

Discussing Kawabata Yasunari’s psychological complex projection in the works

Wu Yunling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Department, Supervisor: Song Xianghong)

Abstract: Kawabata Yasunari ,a famous novelist, was the the writer of Japanese New Sensational School ,as well as the first Japanese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About Kawabata Yasunari,there are huge controversies whether on his life encounter or on his works. Suffering from the double whammy of unfortunate childhood and disappointed love affair, he got a serious distortion on his temptation which became withdrawn, sentimental and inferior .What’s worse, not favored by chances ,he experienced the instable and uncertain period of wars ,economic depression and recovery. And these made the long-term depression in his mind twist into a variety of complex ,such as the orphan complex ,virgin-worship complex, hometown complex and death complex .All these psychologic complexes formed the distinc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such as the orphan complex ,virgin-worship complex, hometown complex and death complex. All these psychologic complexes formed the distinc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Kawabata Yasunari, cast in his creative writing ,and achieved the status of a great master.

Keywords:complex ;orphan ;virgin ;worship; hometown ;death

前言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其笔下的作品经久不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彰显出其源远流长的艺术生命力。关于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的研究角度甚多,时间之长,跨度之广。其内容多立足于文本,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亦或是考察作家的生平经历、性格特征与作品的关系。然而目前从心理学角度,尤其是从文学心理学角度探析川端文学的论述还比较少,有人提及却未近一步展开研究。本文主要从文学心理学角度浅析川端康成心理情结在其作品中的种种微妙的表露和变形。并通过这次学术研究,让世人更加走近川端康成的内心世界,对他的作品的理解有一个质上的飞跃。

一、孤儿情结:身世飘零叹孤独,魂无归处为情牵

川端康成的一生命途多舛。1899年6月4日,在大阪诞生一个婴孩,谁也没想到随着新生的到来,死亡的脚步也正在一步步逼近他们。在川端康成还尚在襁褓之际,他的父亲就因为感染肺病而撒手人寰。紧接着由于长期服侍父亲,母亲也染病死去。他曾说:“父母相继病死,深深刻入我幼小的心灵上的,便是对疾病和夭折的恐怖。”[1](288)此后川端康成跟随着祖父祖母回乡下生活,姐姐交付给姑姑寄养。祖母的疼爱与怜惜温暖了川端康成无助孤独的心灵。不幸的是几年后祖母和姐姐芳子也相继意外去世了。她们的离世无疑给川端康成的心灵蒙上一层死亡的阴影。此后川端康成和失明的祖父相依为命。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命运又再一次无情地将祖父从川端康成身边夺走了,自此川端康成成为真正的孤儿,飘零在凄冷的人世间。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之中,在遭遇亲人一个个离去的变故后,他的性情严重扭曲,变得孤僻、伤感、自卑,胆怯懦弱,害怕热闹场面,不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常常逃学,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心中充盈着令人窒息的忧郁与伤感。“我孑然一身,在世上无依无靠,过着寂寥的生活,有时也嗅到死亡的气息”[2](68),他被世人戏虐是“送殡的名人”。

世间最暖人心的天伦之爱在他心灵中是一片沙漠,这对人生是不幸的,但对作品确有特殊的力量。在优秀作家那里,文学作品总会有作家自己的声音,川端康成也不例外。在品读他的一系列作品,我们会看到“孤儿根性”是纠缠川端一生的情结, 始终贯穿他创作的始终,也成为他文学的潜流之一。

(一)爱的饥渴和弥补

一方面,在他创作的许多短篇小说中,我们总是敏感地嗅到散发着的“孤儿情结”的独特气息。例如在其创作的《爱犬爱丽》、《花的日记》、《开校纪念日》、《花未眠》等一系列作品中,主人公不约而同都是孤儿或接近孤儿的单亲孩子。例如《爱犬爱丽》中的小主人公绫子,她从小失去母亲, 由双目失明的祖母抚养长大。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起川端康成的身世。他也是自幼怙恃,年幼孱弱的他从小跟着盲人祖父生活。还有《美好的旅行》中的小主人公花子,她在六岁时父亲就得急病去世。如果你仔细品读川端康成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死于疾病。例如《雪国》里的行男、《水月》里京子的丈夫、以及《母亲》、《白花》《红色的丧服》《妹妹的和服》等作品中均有人物被疾病夺走生命。这也许和川端康成的父亲死于肺病有直接的渊源吧。这些都是川端康成的“孤儿情结”在其文学创作中的种种微妙的表露和变形。他运用“变形”的手法揭示出自己荒芜内心的无力感伤和孤独的境遇。在川端康成的少男少女小说中,他总是深情地吟咏父母之爱的赞歌,这实际上反映了川端康成爱的饥渴以及对这一失缺的弥补。此外,他还创作了一系列宣泄“孤儿情结”的作品。例如《拾骨》、《油》、《参加葬礼的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