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家之亚里士多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知识及其分类 (二)逻辑学之父 (三)第一哲学 (四)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地 为科学知识分类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注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科学”就是“哲学”。 哲学和科学的区分直到十八世纪才确立。
观点一:“求知是人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
认识的过程依次分为五个阶段: ——感觉、记忆、经验、技艺(知识)、智慧
——(布赖恩.麦基在《哲学的故事》中说)
也称“漫步学派”
晚年创立吕克昂学园,著书授徒,创立逍遥学派。
耗资巨大
图书馆
博物馆
规模巨大
“为了不让希腊人犯第二次错误”,公元前323逃离雅 典,第二年,病死途中。
亚 里 士 多 德 授 课 图
据说有1000卷之多,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分之一, 大概47卷。80%为自然科学。苗力田编辑的中文 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有10卷,300万字。内容 分为逻辑学、自然科学、美学、哲学。
公元前384年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死于公元前 322年,享年63岁。 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御医。
少年时期生活于宫廷之中,随父学医。
培养了崇尚经验,注重观察、收集、分析的习惯。
17岁进入柏拉图的学园,学习20年,直到37岁。
时髦
“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不应该把心思用在 打扮上”。——柏拉图
本讲的主人公,被黑格尔成为“人类导师”的亚里士多德, 也是一位跨越时空阻隔的思想大师。不要说在文艺复兴之 前,他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泰斗”,在文艺复兴之后,几 乎所有的思想家、学者在研究和树立自己的学术的时候也 是从攻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开始的。每一门学科几乎都遇 到了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阻力。在亚里士多德去世两千多 年后,欧洲才孕育出能够和他并肩的哲学家。而这一时期, 他遭受到的攻击也最多。过去他的作品曾经被推到一个至 高无上的地位、成为新观念的思想家希望连根铲除的—— 可以想象一下,这该有多伟大。因为仅仅是后世纪的人们 要摆脱他思想的影响所作的个别方向上的努力就使人类历 史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改观。
公元529年冬罗马帝国的皇帝下令封闭非基督教学校。欧洲进 入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古希腊罗马文化毁坏殆尽。亚里士多德 的著作在西方几乎绝迹。
在东方被译成多种语言。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阿维森纳、阿 威罗伊(阿威罗伊主义几乎成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代名词)诠释
12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两种渠道进入欧洲,重新在西 方传播。十字军东征中,多种途径将著作带回欧洲,从新译 回到拉丁语。在大学流行。
1277年教会下令全面禁止。
13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重建基督教神学体系,以亚里士 多德主义代替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成为“圣经第二”
文艺复兴开始,亚里士多德哲学成为众矢之的, 各学科在清算亚里士多德教条的基础上展开
培根、康德、黑格尔、策勒、阿墨兰、拉维松等 都系统研究过亚里士多德
20世纪早期,人们以“发生法”、“逻辑分析 法”研究亚里士多德。
观点三 “哲学是最自由的知识”
哲学是最自由的学问,它是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 即为了知识而知识。智慧本身就是目的。
观点四“哲学是最神圣最高尚的”
其一因为:哲学知识是超出人的能力的;只 有神能做到的
其二因为:哲学的对象是“不动的动者”,即神。 神是世间万物的最终极的原因 所以,“第一哲学”也被称为“神学”
(1)感觉是认识的开始;没有感觉便没有知识 重视感觉经验,这不同于以前的哲学家
(2)人有记忆,所以,人有知识,是可教的 ;
(3)经验不同于技艺,前者是实践得来,是个别、 特殊,后者是普遍、是共性;所以技工高于工匠
(4)智慧是对最初的本质和原因的追问,即哲学。
观点二 “哲学起源于惊异”
因为人最初是由于好奇开始哲学思考的 自知无知,所以求知
《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论宇宙》、《天象 学》《论感觉及其对象》、《论记忆》、《论睡眠》、《论 梦》、《论睡眠中的征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和 老年》《论生和死》、《论呼吸》、《论气息》《论颜色》、 《动物志》、《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生成》、《论动物的 运动》、《动物的进展》、《论植物》、《论声音》、《体相 学》、《论声音的奇异》、《机械学》、《论不可分割的线》、 《论风的方位和名称》… … …
参见《论题篇》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分歧
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论,认为理念论是讲不通的。 柏拉图抛弃经验,主张通过理性把握知识,让自己陷入 深邃的思维世界里;通过灵魂对理念世界的不断回忆得 到知识。 亚里士多德则是着眼于现象界,不断地对具体事物的观 察分析整理中获取知识。采取大量的经验的广博的例证, 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来印证自己的理论。 一条是理性之路,一条是经验之路
柏拉图(左)夹着自己的《蒂迈欧篇》,手指更高的事物(理念 世界);亚里士多德手持他的《伦理学》,他的手似乎表明我们 要脚踩大地。两种哲学的对立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
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 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雅典,开始自己12年的游历。 公元前343年(38岁)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亚历山大 只有13岁,到20岁执政。亚里士多德做了共8年的帝师。 之后继续游历。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整个已知世界。
“读书人屋” 重金购买古代典籍,大量的亲自阅读
劝勉篇 他是阿卡德米的努斯nouns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就像小马驹踢养育它的母马那样踢我。”
——(据蒂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柏拉图曾经说)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最有天才的学生。”
——蒂欧根尼.拉尔修如是说
结果是:柏拉图没有选中亚里士多德成为其学园的继承人 政治原因or学术原因?
创立了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生理学 等学科
创立了原则、形式、能量、现实性、动机、目的等概念
亚里士多德去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稿失传
这期间的研究主要放在伦 理学修辞学,忽略了对亚 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研究
在地窖里发现,公元前86年, 吕克昂学院第十一代主持人安 德罗尼柯整理,遂重见天日
公元1-2世纪是空白
公元2世纪漫步学派阿斯帕琉斯、阿菲罗地西亚的 亚历山大(’诠释者”、”亚里士多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