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的形态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草蛉进行生防的关键
利用草蛉进行生物防治与利用其它捕 食性天敌一样,要想取得成功,需要着 重考虑以下几点:
● Systematics ● Mass-production ● Field application ● Evaluation
Summary
The commercial use and economic success of lacewings depend on ⑴ g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acewing systematics; ⑵ reducing the costs of mass-rearing and market; ⑶ commercial-scale evaluation of lacewing performance in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system.
羽化:成虫在羽化时,用上颚在头孔处把茧割
破后破茧而出,先是当地爬动,然后离开茧作 长距离爬动,寻找可以抓握的支持物,头开始 上抬,进行最后一次蜕皮。然后开始展翅,展 翅前,第三对足先独立行动。这样以便于寻找 一个地方倒悬休息,此时,翅在半小时内就可 以完全展开,羽化后先行排粪然后再寻找食物 。
繁殖习性
成虫对饥饿的忍耐有限,如果不给食物与 水,在3~5天内就很快死亡。在实验室条件下, 成虫也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草蛉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我国的利用情况
对草蛉的利用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在我国首先应用于棉田防治以棉铃虫为主的 棉花害虫,并具相当规模。继而扩大应用范围, 用来防治果树、蔬菜、粮食以及温室害虫,均在
幼虫
刚孵化的幼虫身体柔软, 无色透明,一段时间后变硬。 身体呈纺锤形,为寡足型, 三对胸足发达,腹部无足。
草蛉幼虫是捕吸式口器, 又称双刺吸式口器。
头顶有一明显的头盖缝, 头背面有不同的黑色斑纹, 胸、腹背面负有杂物,各节 的两侧有较大的突起,在突 起上有刚毛,其形状、数目 和长短,表现为种间差异, 这是实际应用中鉴定幼虫 的主要依据。
草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及其 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高磊
前言
分类:脉翅目(Neuroptera) 褐蛉总科(Hemerobioidea) 草蛉科(Chrysopidae)
脉翅目重要科的介绍
草蛉的形态特征

绝大多数草蛉卵的基部有一条丝柄,这是 草蛉区别于其它昆虫的重要特征。柄的长度随 种类不同而异,一般个体大的种类丝柄也相对 较长。丝柄具有弹性,其作用很大。
不同程度上取得良好效果。
我国用于生物防治的草蛉种类主要有 日本通草蛉(中华草蛉)、大草蛉、普通 草蛉和叶色草蛉等,但是这些研究基本都 集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这个工作未能 坚持下去和进一步推广。
我国草蛉资源丰富,利用草蛉进行生 物防治前景是广阔的,但是目前还有许多 工作要做。
国外的利用情况
把草蛉作为害虫天敌加以研究和利用,在 国外也普遍受到重视。美国早在上世纪六十年 代就利用普通草蛉防治棉花夜蛾,取得很好的 效果。除美国外,前苏联、英国、法国、加拿 大、印度等都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在美、英等 发达国家,甚至有各个虫态的草蛉出售。
草蛉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翅脉和雄虫腹部末 端。
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
孵化:草蛉卵的孵化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在
25℃,4~6天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卵的颜
色由绿色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灰色,在头孔 处裂缝,头先出壳。刚孵化的幼虫在卵壳上静 伏不动,在卵壳上停留一段时间后顺着卵柄爬 下去寻找食物。
蜕皮:草蛉的表皮是非细
刚羽化的成虫,性腺一般未发育成熟,需 要补充营养才能进行交配产卵。 求偶:草蛉成虫在交尾前有一个求偶过程,雄 虫在这个过程中,不时用腹部振动发出信号, 有些雌虫也振动腹部。 交配:草蛉在交配时,常呈一直线,雌雄头部 呈相反方向。雌雄虫均有多次交尾的习性,但 多数雌虫交配一次就可终生产受精卵。
Hale Waihona Puke 产卵:多数草蛉不交配不产卵,但有些种类不

草蛉的蛹是离蛹,蛹的上颚发达,羽化前 咬破茧壳爬出。卵圆形的茧由多层白色或黄色 丝线组成,丝线的粗细不同,可以很结实地粘 在一起。茧通过外层蓬松的网络固定于寄主上, 长度1.5~7mm。草蛉的蛹在外观上看很像成虫, 只不过没有舒展开来,蛹出茧后在茧外再行脱 皮变为成虫。
成虫
虫体和翅脉多为绿色, 触角细长,呈鞭状,咀嚼 式口器。复眼发达,无单 眼,有金属光泽。头部多 有斑纹,表现出种间差异,是区分种类的依 据之一。
幼虫的取食范围很广,如蓟马、叶蝉、蚧 壳虫、蚜虫、飞虱、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等幼虫、叶螨以及其他小型昆虫,有自相残杀 的习性。
并不是所有的猎
物都是它的最佳食
物,每一种幼虫都 有其特定的食物要求,其中蚜虫是绝大多数草 蛉幼虫的最佳食物,我国农林常见草蛉幼虫嗜 食蚜虫。
成虫的取食习性
草蛉成虫有两类摄食方式,一类是肉食性, 另一类以各种花粉、花蜜和昆虫分泌的蜜露为 主要食物来源。肉食性的种类有捕食自产卵的 习性。
胞结构的物质,不能随虫
体的长大而增大。所以当
草蛉幼虫长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将旧表皮去, 另外形成新表皮。草蛉幼虫共蜕皮两次,有三 个龄期,幼虫喜欢将自身脱的皮驮在背上。发 育历期和温度有关,不同种类也有一定的差异。
结茧:草蛉幼虫成熟后会四处活动,寻找较为
隐蔽的地方结茧,部分种类喜在土层下结茧。 茧壁由老熟幼虫肛门喷出的丝织成的。当老熟 幼虫完成做茧后进入前蛹期,幼虫在茧内以 “C”型弯曲,然后身体逐渐变为乳黄色,脱去 身上的毛,前蛹期一般需要1~3周,不同种类 表现有差异,温度的影响比较显著。
经交配也能产卵,但所产的卵不孵化。正常情 况下,多数草蛉的产卵前期为4~7天。一旦开 始产卵,一般每天都要产卵,延长光照能刺激 其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在700粒左右,有的 可达2000多粒。除了受种类不同影响外,同种 草蛉,受温度和营养条件的影响较大。
取食习性
幼虫的取食习性
草蛉幼虫的特殊口器,决定了它只能吮吸 液体食物。当幼虫发现猎物后,一般采取突然 攻击的方式,而且完全可以在黑暗中捕食和进 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