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艺术特征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那么你对后现代主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在人文思潮方面,论者指出现代的后期,是一种对现代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颠覆和反叛。
所谓现代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是指以有核心思绪,或者有既定论述规格,表述事物的真理性,可是,随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测不准定理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出现,人类渐渐明白到科学也有其不确定性,且认为科学并非可以用以解决任何问题。
现代主义的动摇,也就引起后现代主义渐渐的崛起。
在文艺创作风格上,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具体、单一的风格,也不因为作品的时代而界定为“后现代主义”。
而且很难以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来强行规范艺术创作,对于先有后现代主义理论,还是先有后现代主义艺术品,也没有定论。
另一个特点是跨学科和跨创作媒体,建筑、文学、绘画、设计、家具均有设计师,在各自的艺术场境内进行后现代式的表述。
不过,由于后现代主义是对于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都有颠覆性的新思维,令风格很难一致,要表述各创作领域的后现代境况并不容易。
建筑笼统的划分,可以说4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垄断的时期,70年代到如今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
60年代末期,经历了30年的国际主义垄断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的时期,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日渐呆板,单调,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感性功能, 使人的 日 常生活刻板化, 失去了生活意义 I 的化繁为简的习惯就养成了。 人们相信逻辑学仅仅表 和乐趣_。 1后现代的提出正是源于对现代问题的失望 l 人们把对逻辑的需求植入现象世界解构统一性、 ] 明,
和批判 ,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埃尔伯特・ 伯格曼指 出, 我 崇 尚差异性和创造 性【3 4。
一
、
代哲学学说 ,给人们带来 了一种全新 的思维方式 , f 即 世界—— 之间建立一种关系的任务 。” 3 『J 后现代 主义
以理性的、 科学的 、 逻辑的 、 分析推理 为特征的思考方 式, 这种思考模 式被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至高无 上的。 然而 , 以理性为基础制定 的条理和方法论 , 限制 了人的个性发挥, 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 造成
现代化 过程 中 , 现代 主义走 向了极端 , 向了它的反 : 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 走 性 并且后现代主义进
面: 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 人道和 l 一步认为, 要彻底否定理性, 还必须反对本质主义科 人权服从于工具理性, 人成了工具理性的奴隶, 因而 l 学主义。他们认为, 以理性或逻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
1 ・ 3
周荣华 :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在。 他号召人们 : 让我们向同一整体开战; “ 让我们成 l
罗蒂认为 , 教师的作 用不 在于传授真理 , 而在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那不可表现之物的见证人; 让我们待续开发各种差 I 激发学生 的想象力 , 必须能够使学生产生对话 ; 小威 异并为维护 ‘ 差异性 ’ 的声誉而努力。 [大卫 ・ ”s ] 格里 f 廉姆E・ 多尔认 为 , 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 , 但仅 仅是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question/12248490.html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1)反主体性(counter subjectivity) 后现代主义哲学继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之后,提出“主体死亡”、“人已死亡”的口号,他们的意思是说主客二分式的主体和人的概念不现实,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人类中心论”已破灭。
(2)反普遍性及反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差异无所不在,即使在重复中也有差异出现,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的世界,传统哲学以普遍性(universality)、同一性(identity)为人的最高本质,只能使人成为丧失个性、无血无肉无情感的抽象的人。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
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
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只是语言上的。
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
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以人为中心的地位而退居到为语言所掌握的地位。
但语言又总是不确定的,并且随言说者的不稳定的情绪而动摇不定。
因此,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多元的和解构的[4]。
(4)内在性(internality)如果说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那么内在性则代表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
这表明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再具有超越性(transcendence),它不再对精神、价值或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实、创造的内在适应。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1 反逻各斯[①]中心主义、反语言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坚决否认本来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即现在所说的“形而上”,否认本体论,否认有世界的最终本原、本质存在,否认“基础”、“原则”等问题。
认为“形而上”的东西只是一种假设;传统哲学还假设人的认识又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即认为语言可以反映对象,表述或表达对象,人们也可以通过认识者对世界本质、规律的语言表达去认识、了解世界和事物。
后现代主义认为,这是一种“元叙述”、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是必须打破的。
2 反基础主义、反本质还原主义传统哲学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去追寻事物的“始基”即世界的终极基础,就是还原式寻找事物的终极本质。
后现代主义认为“始基”、“终极本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在场”,就是“逻各斯”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摧毁和解构这种思想和信念。
3 否认整体性、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否认同类事物之间具有某种同一性,代之以碎片、相对性。
认为事物的意义是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比如,每一部著作都仅仅是一个文本,没有作者,没有中心思想,不同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阅读就是一种误读,因而作品谈不上普遍性、同一性和整体性。
4 反对中心,寻找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中心的存在就意味着有非中心的存在,意味着有主从、本末、内外等二元论存在;意味着本质决定现象、内决定外、中心决定非中心;也意味着人的认识总是要通过非中心而揭示中心。
这实际上仍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是理应受到批判和解构的。
后现代主义强调非中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以随意播撒所获得的零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本原。
5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现代性、科学理性破除了奴役、压抑的根源,却又设置了又一新的奴役和压抑,设置了新的“权威”、“本质”、“中心”。
所以,应拒斥一切现代性的理论,解构和摧毁现代性的观念、理论以及理性。
消解主体性现代性使主体失去了自主性,现代主义虽然确立了主体和主体性,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主体越来越失去了自主性,同时,还忍受着内外的压力而焦虑、苦闷、彷徨、忧郁、孤独、无助,随波逐流,无所适从;主体意味着主客二分,主体的存在不仅意味着主客二分的存在,也反观了现代性的缺陷;其实主体只是现代性的一个杜撰,根本不存在。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什么?【题目】:后现代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
A.文脉主义B.引喻主义C.象征主义D.装饰主义【答案解析】:A,B,D[试题解析] 后现代主义反对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提出“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主要特征为三:文脉主义;引喻主义;装饰主义。
代表人物是文丘里。
语境主义、装饰主义和隐喻主义。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现代主义,但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反叛。
它不仅是对思维方式的批判和解构,剥夺了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性和丰富性、完整性、中心性和同一性,而且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原教旨主义和“当下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解构。
扩展资料:后现代主义:1.人性化和自由化。
作为现代主义的内在反应,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特别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纯粹理性和功能主义的反叛。
后现代风格仍然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和自由化。
2.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映个性和文化内涵,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和一成不变,以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倡导舒适、自然、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的体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并突出了设计的文化内涵。
3.历史语境的连续性。
后现代主义提倡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语境。
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优雅与现代新奇的融合,创造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大众化设计。
4.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洗刷了现代主义的简单性和单一性。
采用混合、叠加等非传统设计手段,以模糊的张力取代陈志清晰无误的感觉。
这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这个和那个杂乱取代了清晰的统一。
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统一。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第一个特征是: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主题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作家便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并重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
形象的不确定:人物即影像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形象的确定性完全被解构了。
情节的不确定:后现代主义作家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
语言的不确定: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的最重用的因素,它甚至都上升到了主体的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就是语言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特征是:创作方法的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创作原则必然导致其创作方法的多元性。
多元性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基本特征。
在失去中心与绝对之后,全球人类共同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世界文化呈现出一派多元发展态势,人们所重视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对话。
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多元性无疑同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倾向不无关系。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融合贯通之中。
第三个特征是: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后现代主义则倡导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方法,高度关注语言的游戏和实验。
前者通常将人的意识、潜意识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加以描绘,刻意揭示人物的内在真实和心灵的真实,进而反映出社会的“真貌”。
而后者则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醉心于探索新的语言艺术,并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及其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及其流派引言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是20世纪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潮流,它挑战了现代主义的传统观念和方法,追求艺术的多样性、多元化和自由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起源和特点,并探讨几个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起源与特点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其主要思想是反对现代主义的集中、统一和理性的观念,提倡多样性、碎片化和自由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身份与文化的认同、过去与现在的关系等。
与现代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和进步的理性观念不同,后现代主义把注意力转向主观体验、情感和个人意义的表达。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倾向于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媒介和风格,穿插使用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推崇多语言和跨文化的艺术表达,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
另一个特点是碎片化。
后现代主义艺术鼓励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和拆解,将碎片化的片段重新组合成意义深刻的艺术作品。
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分裂和混乱。
最后一个特点是自由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跳脱了传统艺术的约束和规范,鼓励个体表达自我,探索自由的艺术创作方式。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关注的是情感、感官和个人意义的表达,而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美学。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流派后现代主义艺术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在理念、形式和风格上都有所区别。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1. 后印象派后印象派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对形式、色彩和构图的自由解构为特点。
作为对传统印象派的回应,后印象派艺术家在作品中追求个人情感和主观的表达。
2. 符号主义符号主义流派强调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以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来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符号主义艺术家运用各种符号和象征来传达对现实世界的审视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一、概述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作为一种深刻影响教育领域的思潮,源自20世纪后半叶的哲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转向。
它拒绝传统现代主义的绝对性、普遍性和统一性,强调课程的多元性、相对性和情境性。
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知识体系,而是被视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持续生成的过程。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启示。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其对课程知识观、课程价值观和课程实施观的重新诠释。
它质疑传统课程理论的知识客观性,认为知识是主观的、文化的、历史的,而非绝对的、普遍的。
在价值观方面,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一元化的课程价值取向,尊重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课程需求。
在实施观上,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参与性、建构性的课程实施方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创造和解释过程。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它借鉴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资源,采用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课程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复杂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课程的本质和功能,为教育实践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理论指导。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课程理论的局限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课程理念和实践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鼓励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需求,创造开放、包容、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它也提醒教育者要关注课程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联系,实现课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为我们理解课程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深入探讨其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我们有望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概述哈桑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理论
概述哈桑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理论(1)哈桑认为后现代主义有两个核心构成原则,二者不是辩证对立的而是可以共存相互作用的:一是不确定性,主要代表去中心化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
二是内在性,代表着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
这一倾向因为中心消失而成为了可能,意味着后现代主义不再具有超越性。
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实和创造的内在适应。
(2)后现代主义文化艺术的两个特征:一是解构性。
所谓解构性是指一种否定、颠覆既定模式或者秩序的特征。
表征为五个方面:①不确定性。
他认为在缺少本质和本体论中心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通过一种语言来创造自己及世界,这是对一切秩序和构成的消解。
②零散性。
主体在零散化为碎片之后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世界变成了物与物的世界,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失了,只剩下纯客观的表现。
③非原则性。
所谓非原则性是指对一切准则和权威的合法性加以消解,导致了价值倒置、规范瓦解、视点转移。
④无我性和无深度性。
他认为本源丧失了,一切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了深度和历史,没有主体和真理。
⑤卑琐性。
所谓卑琐性是指后现代主义文化艺术反现实、反偶像、反模仿,力图寻找边缘接受衰竭,趋向于自身的有限和瓦解,不再狂躁而在冷漠的视线中展示后现代世界的恐怖和卑琐。
二是重构性:重构性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①反讽。
又叫“透视”,包括中介反讽、转折反讽和中断反讽三个模式,其中中断反讽是指多重性、散漫性、或然性、荒诞性。
②种类混杂。
是指专事拼凑仿做的副文学,题材的陈腐与剽窃、拙劣的模仿与东拼西凑,通俗与低级下流是其主要表现。
③狂欢。
是指一种语言的离心力所游离出来的支离破碎感,一种一符多音的荒诞气质。
④行动和参与。
是指后现代艺术是一种行动和参与的艺术,艺术文本存在于每次不可重复的参与之中,存在于每次行动所产生的新意义之中。
⑤构成主义。
是指艺术家崇尚技术,运用科技的一切成果为自己提供新的艺术创作素材,努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制成作品或者利用电脑进行制作。
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
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导言: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并广泛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传统权威、价值观的拒绝和批判。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对主流思想中的“阐释”问题的质疑。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之间的关系,旨在理解后现代主义对“阐释”现象的批判以及反阐释理论对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完善。
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概念最初由建筑师查理斯·詹宁斯于1970年代提出,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哲学议题。
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核心观点是对大故事、统一真理、普遍价值等传统概念的质疑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认为,传统的权威机构和知识体系不再具备普世的意义,因为他们的主张往往受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
对后现代主义者而言,语言并非中立客观的,而是承载着权力关系和主观观点的工具。
人们无法通过语言来达到普遍的真理或概念的准确解释,即没有所谓的“正确”或“错误”的解读。
这种观点对传统阐释理论提出了挑战。
其次,后现代主义主张对历史和正统概念进行颠覆和重塑。
后现代主义不信奉统一的历史进程或普世的真理,他们认为历史是多元的、主观构建的,并且存在着各种相互矛盾的解读。
这种对历史观的怀疑态度引发了对传统阐释理论中所谓“权威解读”的质疑。
第三,后现代主义注重个体经验和身份认同。
他们认为每个人的经验和身份都是独特而具有多样性的,因此无法被正统的阐释理论所捕捉和描绘。
他们主张尊重个体差异和多重身份认同,批判传统阐释理论中将人们归类为特定身份和角色的倾向。
二、阐释的概念与问题阐释,即对事物进行理解、解读和诠释。
在人类社会中,阐释在语言和符号的运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涉及对各种文本、符号和行为的解释和理解。
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对阐释的质疑表明阐释并非毫无问题。
首先,后现代主义认为阐释是主观的和现实构建的。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一)后现代主义一?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
其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
?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 (1)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事情? (2)二者存在着一种思想逻辑方面的关联,即后现代主义是指“在现代主义走向极端之后”,是在一种“物极必反”的意义上“在、、、之后”的。
(二)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 3、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1、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语言中心主义。
?2、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
?3、消解主体性。
?4、反对整体性、统一性。
?5、反对中心、寻求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6、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
?7、反对符合价值论,强调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知识的商品化。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一)后现代解构主义(二)后现代实用主义(三)后现代精神分析学(四)后现代女权主义(五)后现代历史主义(六)后殖民主义(一)解构主义德里达(德里达(1930——):):? 《人的终结》、人的终结》?《撒播》撒播》? 《文字语言学》文字语言学》? 《解构与批评》解构与批评》?《书写与差异》书写与差异》? 《继续生存》继续生存》? 《人类科学话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人类科学话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福柯(1926——1984))精神病与心理学》《精神病与心理学》《疯狂与文明》疯狂与文明》?《什么是作者》《什么是作者》?《话语的秩序》《话语的秩序》?《权利知识》《权利知识》?《性史》《性史》?《戒律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戒律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知识考古学》知识考古学》?《诊所的诞生:医学知觉的考古学》《诊所的诞生:医学知觉的考古学》?《事物的秩序:人文科学的考古学》《事物的秩序:人文科学的考古学》? 利奥塔(1924——)利奥塔()? 《力比多经济学》力比多经济学》?《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后现代状况:的报告》的报告》? 《话语、图腾》话语、图腾》?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1、德里达的解构主义、1 )摧毁逻各斯中心主义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是德里达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认识论的总称。
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反传统主义,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设计风格,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非线性和混沌性:后现代主义设计取消了传统设计中的线性和层次
分明的布局,运用错位、叠放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混乱的感觉,给人带
来不确定、失序的感觉。
2. 破碎和重组:后现代主义设计不再看重整体性,它将事物破碎成不
同的部分,然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视觉元素,透过不同的器材及颜色组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3. 多元文化和跨界融合:后现代主义设计融合了多元文化,没有它自
己特定的风格,而是从各个文化和学科中借鉴、吸收元素,运用于设
计之中。
4. 反叛和讽刺:后现代主义设计反传统、反主流和反权威,它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对传统、权威进行质疑和反抗。
5. 抽象和符号化: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自我表现,把自
然界所见的物体或事物变成特殊的、抽象的符号,采用异色独特组合
形成的符号、形状、线条或纹样来表现事物,强调视觉效果上的冲击力。
6. 动态和互动性:后现代主义设计运用新媒介技术,利用互动性和动态性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全新的设计形式,以响应当下不断发展的数字时代。
7. 实验和创新: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不断实验和创新的探索,它不断地挑战和突破传统设计的束缚,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反思,达到内容和形式的新境界。
后现代主义
雅克·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李欧塔的后现代状况与元话语的终结 让· 鲍德里亚的超仿真 詹明信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尤尔根· 哈贝马斯的现代主义永不完成论 雅克· 德里达 德勒兹/加塔利的后俄狄浦斯 理查· 罗蒂的启迪/教化哲学 特里· 伊格尔顿的文艺理论 安东尼· 纪登斯(AnthonyGiddens)关于全球化 和后现代社会的讨论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 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 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 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 越启蒙时代范畴。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 言、历史、政治、 哲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现代主义 具有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诸多矛盾和冲突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出现 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 计”,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发展背景是:经济和政治秩序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 术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大量应用。 20世纪60 年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产品设计进入“塑料时 代”;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 核心;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产品设计进入新型合 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
名家及其作品:
菲利普· 约翰逊---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总 部大楼 格里夫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 山崎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伍重---悉尼歌剧院 尼迈耶尔---巴西议会大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性理论著作:
《后现代建筑的语言》詹克斯 《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布莱克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者》文丘里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以来文化领域中的一个新兴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批判,但也借鉴了现代主义的某些思想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风格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下面将逐一阐述。
1. 非线性叙事后现代主义拒绝线性的叙事结构,采用一种跳跃式的叙述方式。
不同的场景和时空交错出现,操作叙事的时间和空间非常灵活,而不是严格遵循传统的故事模式。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能够打开读者的视野,让读者感受到更多的可能性和多重性。
2. 模糊性和多义性后现代主义似乎意在打破传统的二分法思维方式,常会运用一些隐喻和比喻技巧模糊事物的边界,使事物变得多义性。
这类作品传达的信息不是那么直白,而是需要读者自己作出解释和理解。
这种模糊性和多义性保持了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不同层次和深度。
3. 肢体化/物化后现代主义表现事物的方式常常是用具象的形式,像是“事物化了”,“具体化了”,并常常通过呈现接近肢体和物质的感受方式来展现人、物、事的情感。
这种肢体化和物化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创作世界的感受,能够更好地从现实世界和内在世界之间建立联结。
4. 反知识分子后现代主义对知识分子的批判是一种态度,反对过分关注知识的权力与积累,拒绝知识成为一种界限和教条。
他们认为知识并不等同于真理,知识不是一个非常直白的事实,更多取决于我们所基于的文化语境。
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思潮的一种的特点。
5. 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深入到本质上是在发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且是从文化领域中进行着。
因此,后现代主义关心的不只有高雅的艺术文学院派,同时也关注那些属于大众文化中的事物,比如歌曲、影视、演出等。
他们探讨了大众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强调它们的借用、演绎和影响。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观察到大众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借鉴其优点来提升其他艺术领域的表现力。
总之,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种创作者的态度和声音,反对故步自封的固有思维方式,强调多元和开放性,并探寻一种全新的艺术、文化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1)反主体性(counter subjectivity) 后现代主义哲学继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之后,提出“主体死亡”、“人已死亡”的口号,他们的意思是说主客二分式的主体和人的概念不现实,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人类中心论”已破灭。
(2)反普遍性及反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差异无所不在,即使在重复中也有差异出现,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的世界,传统哲学以普遍性(universality)、同一性(identity)为人的最高本质,只能使人成为丧失个性、无血无肉无情感的抽象的人。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
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
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只是语言上的。
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
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以人为中心的地位而退居到为语言所掌握的地位。
但语言又总是不确定的,并且随言说者的不稳定的情绪而动摇不定。
因此,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多元的和解构的[4]。
(4)内在性(internality)如果说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那么内在性则代表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
这表明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再具有超越性(transcendence),它不再对精神、价值或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实、创造的内在适应。
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及其派别简介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是一种反传统、反规范、反线性叙事的影视观念。
它包含多个派别和流派,每个派别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介绍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的起源和特点,并概述几个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派别。
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的起源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它是对传统叙事结构和艺术观念的反叛,以及对权威、真理和固定意义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电影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和破坏性的手法,挑战传统的观众期待和心理预期。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后现代主义电影着重强调影像本身的构造和表现形式,常常采用断裂的结构和非线性叙事。
它们通常没有固定的线性情节,而是采用碎片化的方式展现,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参与。
后现代主义电影不追求客观真实性,而是注重主观背景、角色感知和现实的多元解读。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派别象征派象征派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电影派别,以象征性语言和符号为特点。
它们不追求逻辑性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隐喻、象征和暗示来表达情感和观念。
典型的象征派电影有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影像派影像派是另一个后现代主义电影派别,重视影像本身的构造和表达。
它们运用艺术性极强的画面和音效,以及非传统的摄影技巧和特殊效果,创造出充满神秘和幻觉的电影视觉体验。
著名的影像派导演包括大卫·林奇和约翰·沃特斯。
解构派解构派是后现代主义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派别,它主张对影片中已有的观念和结构进行解構和拆解。
解构派电影通常以扭曲和颠覆传统观念为手段,挑战观众对现实和真理的认知。
著名的解构派导演包括昆汀·塔伦蒂诺和克里斯托弗·诺兰。
总结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以其反传统、反规范的艺术观念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受到广泛关注。
不同派别的后现代主义电影通过不同的手法和风格,向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元的电影视觉体验。
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欣赏后现代主义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 代 主义是 启蒙 运动 之后最 深 刻的一 次思
想革命 。它正 在 改 变着 人 们 的整 个 思维 模 式 、 精
社会 文化形 式 , 正如 吉 登 斯所 说 : 现代 性 是 指 社 “ 会生 活 或组 织 模 式 , 约 1 纪 出 现在 欧 洲 , 大 7世 并
且在后 来 的岁 月里 , 程度 不 同地 在 世界 范 围 内产
神 面貌和 生 活态 度 。 因此 , 后 现 代 主 义思 潮 和 对 理论 的研 究 , 有助 于 了解 当人 类 进 入 后 工 业 社会
之后 所 面临 的各 种 重 大 问题 , 以此 反 观 当前 中 国 社会 正在 凸显 的后 现代 端倪 。
一
生 着 影 响 。 …H 蒙 时代 的思 想 家 们 崇 尚理 性 , ” 启
他们 要在 人与 神 以及人 与 自然 的对 立 中确立 人 的
中心 地位 , 理 性 的标 准 来 衡 量 和解 释一 切 。他 用 们 坚信在 理性 的指 引 下 , 性 和道 德 将 会 不 断 地 人
改 良和 完 善 , 动 人 类 从 压 迫 走 向解 放 。所 以 , 推
、
后现 代主 义 的界定
业社会 的描述 , 从哈桑对后现代 文化特征 的概括 到利奥塔对现代性“ 大叙事” 宏 的反思, 从福
柯对 西 方整体 性思 维的颠 覆到 德 里达对 西 方整 个形 而上 学传 统 的解 构 , 后现 代 主 义 作 为一 股
理论 思潮 显示 了强 大的 生命 力 , 宁为 玉碎 而不 为 瓦全 的批 判 精神 所 形 成 的一 套 理 论话 语 仍 其 然值得 我们 去 归纳和 总 结。 关键 词 : 现代 主 义 ; 后 逻各 斯 中心主 义 ; 整体主 义 ; 代 性 ; 现 理性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B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6 4 2 1 ) 3— 0 6— 5 10 6 4 ( 0 2 0 0 4 0
21 0 2年 第 3期 ( 第 13期 ) 总 3
贵 州 民族 学 院 ( 学 社 会科 学 版 ) 学报 哲
J i’ lo i o iest rNain l is( hlsp y a dS ca ce c ) o n fGuz u Unv ri f t aie P i o h n oil in e n a h yb o t o S
面 。这 个 “ ” “ 后 与 现代 主义 ” 的关 系有 多种解 释 。
相 对立 的分期 概念 使 用 。6 O年 代 开始 , 现 代 主 后
义逐渐 成 为一场 激 进 的思 想 文化 运 动 , 影 响 从 其
欧洲漫 延 到整个 世界 。
首 先 , 时 间结构 的先后 顺 序看 , 从 后现 代 主义 就 是现 代主 义之 后 , 因为 后 现代 主 义 的话 语 明显 要 晚于现代 主义 的话 语 。有 人把 17 80年 以前 叫 “ 现代 ” 17 ,80年 以后 叫 “ 现代 ” 有 人认 为 , 后 后 ; “
“ 现代 ” 词 早 在 1 后 一 9世 纪 7 O年 代 已 经 出 现 。2 0世纪 4 5 0~ O年 代 , 后 现 代 ” 词 偶 尔 用 “ 一
在 建筑 和诗 歌等领 域 。之 后 , 被 作 为与 “ 它 现代 ”
“ 当代德 国哲 学家 哈 贝 马斯 把 现代 主义 视 为 启 蒙 的设计 ” ” 。而 “ 现 代 ” “ 现 代 主 义 ” 后 或 后 则 体 现 了人 类 思 维 迄 今 为 止 最 为 复 杂 和 吊诡 的 一
中 , 能被 理解 , 可 也有 可 能被误 解 。 因为 在 书写 的
别 的看 法把 第 一次 世 界 大 战 看 成 二 者 的分 水 岭 ;
更 多 的人认 为应 该 从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之后 算 起 ; 当今 比较 流行 和普遍 认 同的 观点是 2 0世纪 6 0年
后 现代 主义 和现 代主 义是 相对 而言 的 。所 谓 “ 现代 ” “ 或 现代 性 ” 等 ,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是 等 从 乃
从 文艺 复兴 , 别 是启 蒙运 动 以来 所 孕育 的一 种 特
收 稿 日期 :0 2— 4— 9 2 1 0 0
作者简 介: 亚麟 , , 赵 男 汉族 , 州 遵 义 人 , 州 民 族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副 院 长 , 教 授 。 贵 贵 副
NO 3 .
Jn2 2 u . 01
后 现 代 主 义理 论 的主 要特 征
赵 亚麟
( 州民族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州 贵 阳 50 2 ) 贵 贵 50 5
摘
要 : 现代 主 义是 在现 代 主义的躯 体 中发 育成 长的 , 它 自身的 吊诡 性使 它和 现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 后 但
义始 终保持 着 一体 两面和 逆 向共 生的 关 系。从后 现 代主 义一 词 的提 出到丹尼 尔 ・贝尔对后 工
21 0 2年 第 3地 ( 第 13划 ) 总 3
贵 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 学社 套科 学 版 ) 哲
J un l fG i o nv ri 0t t n lis f hls p y a dS ca ce c o ra uz u U iest flNai aie i o h n o ilS in e) o h y o t P o
No. 3
J n 2 l u .02
现代 ” 是 西 方 文 化 的 当代 阶 段 。 因此 , 现 代 就 后
主义兴 起 的标 志性 年份就 应该 是 1 7 8 5年 ; 有个 还
现 语言 , 以 亚 里 士 多 德 说 : 言 语 是 心 境 的 符 所 “
号 , 字是 言语 的符 号 。 l 柏 拉 图 因此 而 谴 责 文 ”5 文 字对 声音 的遮 蔽 作 用 , 为文 字 在 传 递 的过 程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