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1、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
1.请回答: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意义?(3)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红军出发于地是江西的,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三大红军会帅,其地点是o
(4)“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你认为今天的我们应该学习红军长征的哪些精神?
答案,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遵义会议的召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瑞金;会宁。
(4)巧渡金沙江。
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2,某中学初二(1)班举办历史手抄报比赛,小明同学选择了五四爱国运动作为手抄报的主要内容,为此他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请你也参与进来,写下你的答案(14分)
%1说出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
%1体现了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1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1919年;北京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
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3)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及帝及封建的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等等。
(只要答出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2011年既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5周年。
缅怀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答问题。
(1)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
(2)为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举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重要革命活动一例。
(4)想一想,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驱的时候,可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呢?
答案,
(1)武昌。
(2)三民主义。
(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可)
(3)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
(任答-点。
其他符合题意的史实亦可)
(4)爱国主义精神,为革命、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4.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口夜……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这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千米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当地中国军队无礼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两次事变?
(2)依据材料分析,这两次事变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
(1)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⑵都是日军突然袭击;都是日军有预谋地制造的;日军的目的都是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5、阅读材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回答:
%1这首歌的原名是什么?
%1它的词作者、曲作者分别是谁?
%1这首词的创造背景是怎样的?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1为“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
%1《义勇军进行曲》
%1聂耳曲,田汉词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各界民众掀起抗口救亡运动。
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是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从自身出发为祖国建设页献力量。
%1通过我们的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为强大而不可侵犯。
6、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次战争像抗日战争这么惨烈,也没有哪次战争对中国产生
如此深远的影响,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了这次伟大战争的胜利。
请你
结合课本上的史实思考:为什么屡战屡败的中国人民能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它
的胜利乂对中国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答案,
原因:(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以国共为首的中国
各阶层人民的英勇抗战;
(2)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
战争,失道寡助;
(3)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援助;
(4)日本是小国,人少,资源少,无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持久战。
影响: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7,阅读材料: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
请回答:
(1)材料中“来渝谈判”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是“假戏真做”?其意图是什么?
(3)结果怎样?
答案,
(1)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2)因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但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特别是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于是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其意图是:若毛泽东不去,就把发动内战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若毛泽东去了,就可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3)结果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通过了有利于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肋广大人民群众。
8,有人说重庆谈判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一场鸿门宴,为什么这样说?毛泽东明知此行凶险,乂为什么要去赴宴呢?通过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政治斗争的复杂现象,你发现双方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前途各有怎样的主张?
答案,
(1)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蒋介石就可把内战责任推卸在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重庆,蒋介石一可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二可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国民党:通过内战达到独裁统治的目的;
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9、图说历史
图一
图二
看上面图片回答问题
请问;
(1)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请问这一事件是?
(2)图二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
他们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你能将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起的原因说出来吗?
毛泽东:
蒋介石:
(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国共之间谈判的结果如何?
答案,(1)重庆谈判
(2)毛泽东: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3)因为重庆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去就意味着有巨大的风险。
结果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0,既然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己经确立,为什么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已经洞悉了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为什么还要亲赴重庆谈判?为什么重庆谈判通过了坚决避免内战的《双十协定》,为什么后来内战仍然爆发?你能说清楚上面的原因吗?
答案,(1)迫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舆论的压力;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毛泽东若来重庆可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毛泽东若不来就可以把内战这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2)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并且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方针己经确定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3)诗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诗中描写的最惊险的一幕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5)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毛泽东。
(2) 1934年10月一1936年10月。
(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均可。
(5)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长征的胜利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12.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
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
----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请回
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答案,(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2)为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日本。
(4)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
(5)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