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探讨【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 选题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能及时全面地反映未来经济环境变化的公允价值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至今已取得了许多显著的研究成果,并逐渐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自1998年公允价值首次出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便也成为了倍受瞩目的一个会计问题。国内学者通过对发达国家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借鉴及我国在有限范围内应用经验的总结,发表了一些文献,加深了我国财会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并促进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进度。然而随之而来的许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造假案使得我国不得不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认真和谨慎的态度,在有些准则中甚至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在国际上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己由是否需要采用转向了如何运用方面,此时再选择回避公允价值的做法已明显不合时宜。2006年2月,财政部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增加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也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目前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的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研究。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的研究我国已经有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问题还是存在较大争议:公允价值是否该取代历史成本以及如何合理地取得、应用公允价值一直是争议的焦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进了全球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我国也在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学者们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的问题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这一课题的研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
(二)选题意义
本选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通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研究,使人们了解公允价值的应用能实现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创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大大促进我国经济
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公允价值必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这就要求人们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视,认识到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第二,通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体现我国会计发展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符合现代会计目标;有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广泛反映企业的各项业务。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公允价值的的定义及特征。
2.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整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3. 公允价值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对策。通过对国内学者发表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2)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完善法制制度,维护市场秩序;(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归纳总结我国在广泛公允价值应用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相应的对策。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规范性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发表的公允价值相关文献的梳理,主要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有相关性描述的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综合运用归纳比较、唯物辩证思维和演绎等手段,比较观点的异同。充分了解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明确的认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的方法。完成整篇论文。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11.05—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011.02.2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确定实习单位
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
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
2011.05.23—2011.06.03 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陈瑶.对公允价值及其应用的探讨[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
2007:1-59.
[2] 高晓慧.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信
息,2010(4):373-375.
[3] 吴嘉生.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观
察,2010(7):247-248.
[4] 王峰.公允价值的应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J].广西轻工
业,2009(4):3-157.
[5] 陈颖.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信
息,2008(7):78-79.
[6] 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J].会计研
究,2007(3):2-8.
[7] 楚国利.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6-7.
[8] 刘昀,胡杨.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8(3):1-3.
[9] 陈旭,孙勇,孙智.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
化,2010(1):15-16.
[10]赖志红.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
计,2009(8):21-23.
[11] 蔡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与展望[J].改革与战略,2009(5):26-28.
[12] 牛素珍.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4):141-142.
[13] 孙烨.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问题[J].商品与质量,2010(1):102-103.
[14] 张炜.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会
计系,2008:1-40.
[15] 龚光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选择问题[J].会计之友,2010(5):44-46.
[16] 黄晓榕.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析[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2).
[17] 朱雅珊.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权变选择[J].中国商界,2008(9):73-74.
[18] 张志英.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回顾及启示[J].中国商
界,2009(2):114-115.
[19]Paul R.Bahnson, Refin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 [J].Journal of
Accountancy, 2007(3):44-58.
[20]Alfred M.King.Fair Value for rate purposes [N]. new york city,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