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老师的精分初级班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已经表现得让我越来越放心。
我随着孩子的成长,放下的琐碎照顾的责任,已经完成部分说教的责任,彼彼皆是。
或许未来,一段时间后,我会欣赏她对于自己生活的思考与判断,而不急于看到她的处理效果与获得我认为的成就。
正如老师说的:
父母以信任的目光注视孩子,对孩子的表现回馈他幸福的感受。
孩子就知道,他是有能力的,他是使人愉快的。
或是他们会相信,孩子那时长大了,更有鉴别力,不会受低欲爱好的影响。
会更好的把握自己。
但,人,从受限制到一旦自由,恐怕,会压抑多长时间,就是放纵多长时间,甚至更长。
出淤泥而不染的鉴别力,和在真空中出来的纯洁,是断然不同的。
我更想建议,家长考虑这能不能上网玩游戏,玩多长时间,玩哪些游戏,与孩子互动商议,一起制定规则。
曾奇峰老师的精分初级班第一天笔记
发表日期:2010年6月16日已经有22位读者读过此文
上课第一天。
感触很多。
许多触动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
手指这两天长了湿疹。
老师讲到身心疾病时,我有所联想,这个代表什么?昨天,扎西睡觉与我聊天。
她略伤感的提到:
学校里没有人跟我玩。
只有豆豆会跟我玩。
她不来上学,我就没有好朋友了。
只是陪伴。
倾听小小家伙的心事。
给她沉默的认可与信任她。
对于我来说,孩子说没有人跟她玩时,我心疼她,希望她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公主,处处受到欢迎,然而,我当然知道,这是理想,而不是现实。
她说的没有人玩,也只是说一天中有一个时间,她这样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整周,整个学期都这样。
我能不对此过于焦虑,基于我平时看到孩子的表现。
我特别放松。
从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下来。
心脏原有点承受不住的跳得慌,而到睡前时,已经与平时一样了。
今天上的课对我影响很大。
许多还不能一一写下。
但,我会从容的,一点点记录。
我仍然是觉得需要记录,留以未来翻阅。
细节越多越好。
漫散开来,今天,就会活色生香着伴随我到很久以后。
今天一边听精分课,某处老师讲到的。
触动了我。
孩子说话,想表达,从单词到句子,从直接表意,到转折暗示整个过程,常常有伴随他来不及说,说不清楚,他无法表达而带来的挫折。
昨天晚孩子睡了。
我却在想,我这样做对吗?我应该干预吗?还是我这样处理,就是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让她有自己的节奏与思考中慢慢自我成长。
今天晚上,参加成长小组的第二次活动。
其中也有人提到挫折教育。
而且这个讨论中,他们不是主角,还要与孩子意见为主,相信他已经到了可以判断分析的年纪,家长在讨论中只是保证孩子在行动中或是决定中,会给父母有知情监护权即可。
11岁,在我看来,很大了。
非常有思想了。
象上次网上听到的国外生活的一个中国小女孩子,八岁就能上台做演讲《成人能向孩子学到些什么》而且,她已经出书。
我:
嗯。
没有人一起玩啊。
她:
嗯。
我想玩的游戏,他们不跟我玩。
我:
你想玩的游戏。
他们不想来玩吗?她:
是啊。
他们玩的,我又不想跟他们玩。
我:
他们的游戏,你不想玩啊。
她:
是的。
他们玩的又不好玩。
真没意思啊。
她长叹一口气。
我陪着她。
手抚着她的头发。
温柔的沉默中,她过一会,撑身起来,亲我的嘴。
我也亲亲她。
搔搔她的小脑瓜。
我喜欢这样看着我。
我与她正躺在一起,从心里不由笑出来。
扎西的峰伢哥过来,她的小床让给哥哥睡,她开心的与我睡。
今天上课一天,放学到家,本想看书,没翻几页,就被孩子说服,或是影响,要与她玩游戏。
躲猫猫儿。
我今天笑得特别开心。
把奶奶也惹着笑起来。
因为我藏得太特别了,岁月无痕。
挤上了奶奶的床上。
总之,这样玩了一个多小时。
但,大人们好象根本不是与他在对话。
这多象,我们在工作中与领导在沟通开会中的现象啊。
;)其实,我从我的角度看到,父母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孩子因为在家里住,迫于父母的权威,以及自己的能力,并能自己满足自己,所以,暂时的听从。
一旦,孩子高中寄宿,或是大学寄宿,他离开了父母的视线,我不知道这对父母是否还认为,孩子会听从他们的决定,不玩网游。
这样认识的孩子,人生的基础就奠定好了。
一起上学的同学,提到一个十一岁男孩子的故事。
他向父母申请上网的机会。
因为同学们都会玩游戏,而他不会。
所以他觉得自己无法交到好朋友,或是无法融入到同学中与他们交流。
父母与我这位同学,都从大人角度来解释,父母否定了孩子的理由,他们给出解释,试图让孩子明白,绝对不能玩网游,那样是浪费生命和时间。
我知道她有能力交朋友,有能力维护好朋友。
但,她这样的忧伤,也是真实的。
象我会遇到的一样一样一样一样啊。
我信任她。
有许多妈妈与我交流过,他们担忧孩子没有挫折教育。
甚至想人为的给他的孩子制造点什么挫折。
而我,却总是在孩子的交流,注意到挫折无处不在。
小婴儿的时候是,想完成站立,然后可以走路,整个过程挫折不断。
父母是为了他好。
这个无需质疑。
我同学也参与解释,她认为孩子可以换些朋友,交那些也不玩游戏的,或是与同学交流他们父母也不让他们玩游戏的那一部分。
孩子当然不愉快,但,他在火力中,选择了与我同学的意思靠近。
我同学觉得是她更懂孩子的心思。
而我,听到这里,却觉得,这个男孩子很聪明,他不与父母妥协,但,他也明白当时的局势,要大人认为他还受教,不再对他罗索,最好就是向大人做部分投降,显然,投降给父母,以后则没有机会再申诉,投降到我这位同学,则大有余地,而且,从三人角度来说,我同学的解释是相对来说,更好投降些。
而且,他的目标本来不是为了被说教,他只想给出他的理由,让大人能同意他玩网游。
当然,这个理由显然被他夸大化不够客观,太站不住脚,被很快就否定了。
不知道他是否在长篇的对话中,忧郁而绝望的被迫听着大人们滔滔不绝,离他的主题万理。
他,做为一个孩子,只能忍耐,听下去,并从大人关注的焦点中提练一点点与他相关的,然后试图接着表白自己的需求,希望获得解决。
我觉得听到这些,让我认为,我为昨天晚的思考找到了答案。
我不是孩子。
我不能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取代她的经验教训。
我相信,她有自己决定自己能力。
我也正是这样做的。
有些弯路是她要走的。
虽然我旁观时,还会心急,希望她快点找到捷径。
3岁前完成事无具细到她一点点长大可与我互动,到现在的快6岁了,我的孩子已经算是个小大人。
小小的人儿,也有社交烦恼了。
她是否这时候就开始为难于影响别人还是受别人影响?考量着自己在这些关系中,要在什么位置才会安全,要在什么位置会获得满足感,要在什么位置才觉得挑战了自己?我只有陪伴。
至少从交流中,我没有感觉到她向我求助,或是希望我给她指点,香袭人。
无论是明的还是暗示的都没有。
我则控制则自己说教她的欲望。
精分也有人说就是育儿学。
我则是从这个角度而积极报这个班开始学习的。
老师说:
现在独生子,是六个大人对付他一个。
火力非常集中,没有分散,承担着过于多的关注与期待。
唯独没有了自己对自己的期待。
孩子需要有自己呼吸的空间。
自己成长的空源自文库。
相对于现在孩子来说,有多少孩子承受着父母给他抛弃分离的痛苦。
就应该也对应有多少孩子承受着父母要吞没他,已越过人际界限的痛苦。
我当时就想,呃,即使象我现在这样放得开,我都可能还是低估了六岁扎西的能力。
我还能向她开放更多哪些层面。
这个小男生,正如老师说的:
肥胖,学习成绩不好。
这就是典型的,父母关注过度的孩子。
这里说的父母是指父母一体来看待。
并不是具体的指父与母。
常常男生肥胖,也是在他生活中父亲有缺少的意思。
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上白天的讲课,我意识到,真如老师所说,只要是个人,就应该听精分课,学精分的初级知识。
这样,他们会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今天晚上睡觉时,孩子的父亲装得很严肃的走来吓我们。
扎西乐得咯咯儿的笑。
她说:
爸爸,你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的看着我啊。
爸爸说:
你喜欢吗?她说:
哈哈。
妈妈一看见我就笑开了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