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加入WTO后,银行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行业,随着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机构共14家,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2007年一季度花旗、汇丰、渣打取得在华法人资格,并且开展人民币业务,与中资商业银行展开了高端客户争夺战。虽然目前大多数专业人事认为外资银行目前并不能与内资银行相抗衡,但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凭借自身的先进单的管理模式国际化一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等众多优点,给中国银行也造成的压力将与日俱增。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战略也将必然带来我国金融格局和银行体系的巨变:如银行监管环境的变化,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将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及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争夺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如何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与客户等许多问题将出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面前。面对如此强势的竞争压力和格局突变的形式,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不仅是“引进来”及引进外资银行,更重要的是通过借助引进外资银行来改变竞争格局,激活银行业界。在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使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及创新力度,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并与国际接轨逐渐形成国际性商业银行,实现跨国经营的走出去战略。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内部环境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外部环境,都强烈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选择多样化风险分散的经营战略,在有效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金融资源,积极发展国际性业务,主动参与国际银行业界的竞争与合作,成为国际性的知名商业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排名及分析(国内分析):
由于各国银行的财务报表评价主要是通过对银行一定时间段内的主要经营数据进行静态分析比较,对一些管理指标进行测度评价,以求真实揭示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采取统计计量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存在的缺陷是对数据的分析忽略了对银行的竟横战略,营销组织及公司治理等诸多元素分析,这样评价出来的竞争里就存在一定的失真,为了弥补以上的缺陷,则必须通过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财务评价相结合来分析。这样就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结果,也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背后运作过程,能比较客观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其竞争力模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这里所谓资产说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是银行竞争力现实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银行绩效的比较,即一定时间段内的一些银行数据的比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财务评价)。
表2 2006年度全国商业银行财务评价排名
分析:
通过对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三家股份银行排名前三,而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则不高分别为4.6.12;其中中国建设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等财务状况较好,但其在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和组织流程方面评价较低,导致其排名未进前三。中国银行的财务评价排名第四,而核心竞争力则排名第八。说明中行在核心竞争的方面存在问题众多,必须加强中行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中国农业银行的财务评价和核心竞争力的排名都相应较低,农行在财务和核心竞争两方面都存在问题,需整体提高。
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现象仍沿袭行政化的智力结构,缺乏商业性公司的治理.在经营理念粗放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在新竞争环境下银行业务的转型。
2)以组织流程上看,基层缺乏活力,基层的员工众多,其收入较低并缺乏合理的考核机制,总行的收权,审批层次过多,时间长效率低,使其整体失去活力.
3)信息科技产品及服务信息大集中仍未完成,信息披露未透明化,个人银行信息系统不健全,不能向客户提供相关信息。
4)人力资源,银行内普遍存在裙带关系,员工素质低学历不高,缺乏系统的专业深造,人员培训形式化严重,而且高学历的各类金融人才难以引进,尤其缺乏专业的银行家队伍。
5)产品服务,产品种类少,缺发产品创新,特别是对中间业务的开发不够,应加强对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方面产品的创新,加强理财业务的拓展与创新.服务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向股份商业银行学习。
2、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国际分析):
从相关指标中我们可以知道,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1)现实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资产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管理能力、国际化业务能力;
2)潜在竞争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能力、创新和服务能力、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
3) 竞争环境势等方面分析。
(1)商业银行竞争力总体态势从综合竞争力看,分四个等级:
一等级;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
二等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实业银行。
三等级: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深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四等级:广东发展银行。
(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实、潜在竞争力分析及问题
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中外对比分析:
先看一下英国杂志《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
分析:2006年度,中资银行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由2005年的19家上升到25家。
按一级资本排序,2006年度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前20名的中资银行有3家,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356亿美元),排第11位;中国工商银行(317亿美元),排第16 位;中国银行(304亿美元),排第17位。
2006年度,14家中资银行名次调升,其中以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调升幅度最大,建设银行由2005年的第25名上升到第11名,居亚洲(日本除外)银行榜首,交通银行由2005年的第105名上升到第65名。
2006年度,6家中资银行首次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分别是天津市商业银行(第672名)、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第683名)、杭州市商业银行(第821名)、大连市商业银行(第896名)、深圳市农村商业银行(第927名)、南京市商业银行(第1000名)。
分析:总体比较中外资银行的财务,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其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4.04%,3.29%,3.79%都高于2%-3%的国际良好水准指标,须进一步的调整来保证银行的安全。拨备覆盖率方面,中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96%最接近国际100%的标准,而中国工商银行则最差为70.56%。在资本充足方面基本上都达到国际标准甚至略高于国外银行。其中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5%,11.44%,9.92%建设银行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