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冲刺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冲刺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皱.纹/骤.然杀戮./山麓.琼.楼玉宇/群.龙无首

B.挟.持/偕.同竹笋./损.失柳.暗花明/扭.转乾坤

C.肋.骨/擂.台嗟.叹/街.道追根溯.源/素.昧平生

D.游泳./踊.跃祝贺./豁.达倾.家荡产/轻.装简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猗郁缨珞圈妖童媛女桀骜不驯

B.麦秸黑黪黪龇牙咧嘴嬉皮笑脸

C.廓清捋胡子阒无一人光采奕奕

D.拾惙胚细胞殒身不恤闪烁其词

3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国宝”南迁。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这项的文物大迁徙工程。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

于贵州安顺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愈挺愈直了!”

A、史无前例埋藏不过确乎

B、绝无仅有藏匿但是反而

C、绝无仅有埋藏但是反而

D、史无前例藏匿不过确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他一生三百多篇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名篇传世,其散文的语言新颖简洁、鲜明生动、绝少陈词滥调,如“不耻相师”“不拘于时”“小学大遗”等等,完全达到了他提出的“辞必己出”的要求。

B.一个人力车夫本无责任却主动承担车祸的责任。坐在车上的“我”认为这是“多事”,是“自讨苦吃”,当看到车夫搀扶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我”终于认识到车夫的高大。

C.宝黛初见,宝玉听说黛玉没有玉,立刻狠命摔自己那玉。《红楼梦》中有不少涉及这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纠葛,然而“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宝、黛二人,虽不为贾府舆论所容忍,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纯洁的、可爱的。

D.哈姆雷特突遭父死母嫁的打击,一时找不到重振乾坤的办法,于是暂且佯狂,寻机报复,但他的恋人奥菲利亚却叹息这是一个“明星”的陨落,在举目无亲时,终不堪悲愁而忧极成疯。佯狂最终在复仇决斗中死去,真疯也在落水时而亡。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

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中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6、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7、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8、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