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引进写作的源头活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生活引进写作的源头活水
作文教学是教学中让孩子们倍感压力的一项学习活动。

小学生为什么写起作文来就无话可说呢?关键在于积累,主要是:学生缺乏充实的生活积累。

不少学生整天从家门到校门,学习围绕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转,活动少,生活单调。

在生活中又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对人和事停留在表层。

即使他们身边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赏心悦目的景致,包含哲理的现象……尽如过眼云烟,飘然而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就要想办法解决。

解决“源头无水”的办法,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表现生活,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的素材。

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素材
留心观察,善于感知。

乍一看,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接触的是老师、同学、家长,生活似乎单调,写作素材似乎很少。

其实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写作的素材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用心体验,表达真情。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把世界引进教室”,就是说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用心体会,为我所用。

国家领导人改选、伊拉克战争爆发等国内外新闻、大事可以走进课堂,学生学做家务、随家长旅游、逛超市、走亲访友等家庭生活也可以走进课堂;校园的重大事件、人文景观更可以走进课堂。

一次写作文,要求描写一种植物,很多学生都抓住学校花坛里的花呀,树呀进行了描写,但交上来一看,言语平淡、平板,没有能能抓住各种植物的特点来进行生动描写,毫无出彩之处,并且描写的对象较单一,没有那种那种“百花齐放”的感觉。

我对学生说:“老师有办法让你们的植物‘活’起来,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满心期待地看着我,我从孩子们的习作中挑选了一篇较差的,运用我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言当堂对习作进行了精加工。

当孩子们听完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后,羡慕极了。

我抓住他们这种心理,告诉学生,;老师之所以能把植物写活了,是因为老师认真地观察了植物,并且把积累的好词运用了进去,所以老师成功了。

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效仿起来,每天我总见他们的小小身影忙乎在校园的植物旁,忙乎在图书室的书旁。

一段时间后,学生积累了厚厚的素材,再写植物,一篇篇各有特色的习作交上来,真让我乐在眉梢,喜在心头。

抓住契机,我还引导学生定向观察,注意把生活中的感兴趣的事也做好积累,获取富有特色的“第一手”的写作素材。

二、融入生活,用慧眼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个性化的生活。

这些五彩缤纷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要将这些素材用于写作,关键是学生要学会积累。

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是因为不愿意写,而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大多是缺乏对生活观察或不习惯于思考。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呢?其实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有很多:
1、关注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

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

由于校园生活也是教师十分熟悉和了解的,所以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

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

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动中学生尽情展示自我,切身地体验过程。

课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

课外可根据节日特点开展活动:“五一”节开展讲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做一件小制作,写一篇小论文,开一个科技信息交流会等。

此外,面对课堂内外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应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

2、关爱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

学生与家庭成员特别亲近,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着性格的真实。

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

可布置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今天我当家,上菜场买菜,烧饭、烧菜,洗碗;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三八”给妈妈制作贺卡;在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有礼貌地接待客人;随父母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外出旅游……在家庭生活中,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对学生参加的家务劳动、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进行评价,从中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成功的快乐和人情的温暖。

3、接触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

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此类活动,并在重要环节,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做一些必要的记录。

参加公益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理解环境保护……通过几次参与活动,学生就会大胆设疑,追根求源,不断探索,并感悟到生活是作文的源,真实是作文的本。

4、亲近自然生活
自然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不应阻断学生与自然的联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与自然多接触、多亲近,让作文融入到与自然的接触和亲近中。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新奇的事物,让他们从小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自然,写出真实而富有个性的文章。

三、发现生活,用心灵进行写作训练
写作是一项创新活动,要调动多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将文字顺畅地组合成句段的能力。

这些能力缺一不可,学生只有写了,只有多写,学生才能逐渐形成文字功底。

1、走进阅读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觉得学生们的语言不能表情达意,不够流畅、生动、准确,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

让学生们注意多积累一些佳词、每句对于写作来说是一件好事,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阅读时遇到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就赶快记下来,把他们装到脑子里,到了写作时,情境相似,这时佳词妙句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为学生的习作增色不少。

还有针对地向学生推荐或介绍课外读物,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指导学习课外读物的写作技巧。

同时可指导学
生建立写作资料库——做文献卡、资料卡、剪报簿等。

使学生心有城府,运用自如。

还可以学生为主体定期举行课外阅读汇报会、讨论会,开辟班级习作园地或专栏等,交流阅读和写作的心得与成果,促使其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读中悟出技巧。

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不仅要学习课文的字词句、人物品质、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等,还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现方法、写作思路、立意选材、详略处理、布局谋篇等,把写作知识的传授融入阅读教学之中。

2、走进作文中
叶圣陶先生说的好:“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但要作一个巧妇也必须“巧”才行,一篇好文章不是素材的累积,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作文训练。

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削枝强干,讲练结合,把练笔实实在在落实在课堂中。

其次,我们可以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引进教学中。

比如:各类征文、演讲比赛、抽签作文赛、口头作文赛、故事会、手抄报比赛、报刊剪摘活动、争鸣辩论活动、新闻语竞猜活动,介绍新技术分析新思想及叙述新事物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而我觉得光做好以上这些还不够,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各不相同。

还应该提倡生活的写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从这几年各类考试的特点看,作文写作的时间绝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打草稿,只能经过审题粗略地打腹稿。

这样从平时由日记练习打基础而转入作文写作,正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学生由于在日记中对生活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录,作文时选取材料就可以得心应手,所以,只要经过腹稿构思,就完全可以直接进行写作。

这一实践的效果从阅卷时也已得到证明,那些平时日记写的较好的学生,在考试中从来不会有时间不足的现象。

而且,作文也多是内容充实、言之有理。

生活就像源头活水,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事物时就会越生动形象。

作文只有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把学生的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才能大大丰富作文的内涵,进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的习作只有贴近生活,描绘生活,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佳作。

写作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乐趣。

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发现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让学生作文真正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