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亭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 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 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 二年)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 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 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 长沙》一词, 亭额上“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 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亭中方石上 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称“二南诗”。 • 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 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爱晚亭在我国亭台建筑中, 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
醉翁亭的历史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 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 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 《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 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 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 中。”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 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 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 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 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 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 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 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如今,这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鲁班亭 该亭是鲁班修建的,有故事说:很早以前老 鸦峡口窄小,水势凶猛,水流不及,经常聚 集在那里,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水患。 有一日,鲁班看到了峡口周围的百姓生活非 常困难,就问那里的人们:“你们生活为啥这 么困难?”百姓说:“我们这里三年两头闹水 灾,使河水经常猛涨,淹了我们的田地造成 的。”鲁班听后对大伙说:“你们不用着急, 由 我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鲁班拿出板斧,使 出法力,在东边的山上劈出了一条又宽又大 的口子,使聚集在那里的河水迅速流走了, 又使出法力搬来一大石柱钉在了河中心,在 上边修建了八卦亭,镇住了河水,从此,老 鸦峡口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人们过上了幸 福美满的生活。至今在老鸦峡口北山上还留 有鲁班生活用过的石缸和坐过的痕迹、南山 上形似鲁班妻子站在那里看鲁班建亭巨石。 清代陈晓晴咏亭云: 石矾矗矗镇中流,上有空亭四面周, 撼定洪涛归一线,不让河伯东西游。
真趣亭名称的由来 在苏州狮子林内,有一座乾 隆御笔题的真趣亭。传说有一次 乾隆皇帝南巡,状元黄熙陪他游 狮子林,一时雅兴大发,唤待从 端来笔砚,提笔写下“真有趣” 三个大字。黄熙在旁一看,觉得 字虽好,但不免俗气了些,有意 将“有”字去掉,却难以开口, 思索了一下说道:“万岁御笔千 金,臣一贫如洗,叩请皇上把中 间的‘有’字赏给奴才!”乾隆 很快明白其用心,便笑道:“好 个黄熙,你真会要,要个‘有’ 字,一切便都有了,就赏给你了 吧!”说罢,当场命人剪下“有” 字,只留下“真趣”二字。乾隆 离开苏州后,地方官赶忙在此建 造一座亭子,来讨皇上欢心。并 以“真趣”二字为名,称真趣亭。
陶 然 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 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 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 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这里。秀丽的 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它成为 旅游观光胜地。
醉 翁 亭
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 (1046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 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 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景区内亭、台、轩 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 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 欧阳修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至宝;醉翁亭 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中 国名 亭
亭子的由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亭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亭。那时的亭还兼 有作为边防的堡垒、了望及传递信息的作用。 秦汉时期,把城门楼的建筑称为“旗亭”, 把军事上的炮台也叫做亭。六朝以后,亭才 以它丰富多彩的形式成为点缀风景的建筑, 开始在园林中出现。在道路两边隔一段路有 一座亭,叫做路亭,有长亭和短亭之分。相 距10里建亭的叫长亭,相距5里建亭的叫短
•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 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 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 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 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 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 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 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 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兰 亭
•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 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 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王羲之在此书 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 迩。
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 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 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 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 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 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 观止。
杭 州 西 湖 的 湖 心 亭
• 湖心亭: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 称“清喜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明万 历后才改名“湖心亭”。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登 楼四望,不仅湖光荡漾,而且四面群山如屏风林立。亭 的西面为西湖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景色十分壮观。游人 登此楼观景,称为“湖心平眺”,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 一。昔人有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今亭为1953年 重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