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doc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
用来杀死杂草的药剂称做除草剂。
这种杀草作用就是除草剂的活性,活性高,用量就低。
除草剂有一定的杀草范围,这就是除草剂的杀草谱。
一、除草剂的分类
1、按作用方式分类
①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在一定剂量范围、特定时间内能杀死杂草而对作物无毒害或毒害很低。
但选择性是相对的,剂量过大或在敏感期使用同样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如2,4-D丁酯在拔节后使用造成小麦减产。
②灭生性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对所有杂草和作物都有毒害作用,主要用于非耕地或作物行间定向喷雾使用,如草甘膦、百草枯。
2、按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分类
①触杀性除草剂
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或传导性很差,只能杀死杂草接触到药剂的部位,未接触药剂的部位不受影响,使用这类除草剂需均匀喷雾使药滴覆盖杂草全株才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如乙羧氟草醚。
②内吸性除草剂
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经输导组织传导至其他器官造成杂草死亡,因此防除多年生杂草最好选用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
3、按使用方法分类
A、茎叶处理剂(苗后除草剂)
在杂草出苗后使用,对出苗的杂草有效,但大多数品种不能防除未出土杂草。
如草伐。
B、土壤处理剂
分为苗前处理剂、播后苗前处理剂
在杂草出苗前施用,对未出土的杂草有效,对出苗杂草活性低或无效,土壤处理剂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特别是土壤墒情、有机质含量。
如乙草胺、氟乐灵。
4、按化学结构分类
分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分为以下几种
A、苯氧羧酸类,如2甲四氯、2,4-D等
B、二苯醚类,如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等
C、酰胺类,如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等
D、三氮苯类,如莠去津、扑草净、等
E、酰脲类,如苯磺隆、噻磺隆、苄嘧磺隆等
F、咪唑啉酮类,如甲氧咪草烟、咪唑喹啉酸等
G、芳氧苯氧丙酸类,如精喹禾灵、高效盖草能、精稳杀得等
H、二硝基苯胺类,如氟乐灵、二甲戊乐灵等
I、取代脲类,如异丙隆、绿麦隆等
J、联吡啶类,如百草枯等
K、有机膦类,如草甘膦等
L、环己烯酮类,如烯草酮、稀禾定等
M、三氮苯酮类,如嗪草酮(赛克津)等
N、腈类,如溴苯腈等
O、吡啶羧酸类,如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等
P、氨基甲酸酯类,如燕麦灵、甜菜宁等
Q、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如禾草丹,野麦畏
R、其它杂环类,如恶草酮、磺草酮、吡草醚、苯达松等
无机除草剂
无机除草剂绝大部分为灭生性除草剂,主要品种有:氯酸钠、恶砷酸黄、石灰氮、硫酸铜等品种,主要作用特点是通过植物和这类除草剂接触吸收后,植物失水,叶绿素减少,正常的生活能力失调,功能不正常,最后导致死亡。
微生物除草剂
微生物除草剂是利用孢子落在杂草的植株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芽管,钻进杂草体内吸收营养物质,进行大量繁殖,同时分泌出毒素,破坏杂草的机体使其死亡。
例如,“鲁保一号”防除大豆菟丝子,是大豆恶性寄生性杂草菟丝子的特效除草剂,寄生在大豆菟丝子的机体上,使大豆菟丝子枯死,且对人、畜无毒。
5、按加工剂型分类:
A、粉剂DP
由除草剂原药和陶土、滑石粉、干磁土或其他惰性粉,按标准加工而成的粉状混合物制剂,叫做粉剂。
细度要求95%通过200筛目。
粉剂一般不能加水使用,但可直接喷粉可,也可拌成毒土撒施。
如70%氯酸钠等。
B、可湿性粉剂WP
由除草剂原药与惰性粉、湿润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粉剂,叫做可湿性粉剂。
细度要求95%通过200筛目。
与水有亲和性,可悬浮水中,所以可加水喷雾。
如10%苯磺隆(大可以)等
C、可溶性粉剂SP
在使用浓度下有效成分能迅速分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粉剂。
外观呈流动性。
D、颗粒剂GR
由除草剂原药和固定载体按比例配合制成颗粒,叫做颗粒剂。
颗粒剂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撒施方便,便于储存运输方便。
如氯化钠、丁西合剂等
E、乳油EC
由原药(一般不溶于水)、有机溶剂(笨、二甲苯等)和乳化剂配合而成的同状均
匀液体,叫做乳油。
因为有乳化剂作用,能保持较长时间,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现象。
乳油中含有苯、二甲苯等易挥发的溶剂,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及时密封。
乳油中含有有机溶剂,脂溶性大,附着力强,能透过植物表面的腊质层,所以适宜作叶面喷洒。
如燕麦灵、盖草能等品种。
如乙草胺、精喹禾灵(草伐)等
F、水剂AS
由水溶性的原药,以水作为主要溶剂,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剂型叫做水剂。
如:20%百草枯(卡德龙)、草甘膦(好易净)。
G、悬浮剂(胶悬剂)SE
是极微小的固体原药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在水或油中形成的稳定胶状粘稠液叫做悬浮剂。
如38%莠去津、42%甲乙莠(玉捷)等
H、水乳剂EW
亲油性有效成分以浓厚的微滴分散在水中呈乳液状的一种剂型。
该剂型的流动性好,不易分层,因不含有机溶剂或仅含少量的有机溶剂,因而不着火,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影响小。
如6.9%骠马。
I、干悬浮剂WDG、WG
干悬浮剂是可在水中自发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液的粉粒固体制剂。
干悬浮剂和可湿性粉相比,在水中的分散度高,有效成分微粒小,因此在相同有效含量下干悬浮剂的活性高于可湿性粉剂。
如75%巨星(麦灵顿)
水分散粒剂
水分散粒剂和干悬浮剂一样,在水中自发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液,但水分散粒剂是粒状制剂,和干悬浮剂比较,水分散粒剂无粉尘污染问题,但价格会高些。
J、片剂TA
原药加填料、黏着剂、分散剂、湿润剂等助剂加工而成的片状制剂。
该剂使用方便,直接投放在水田中,或加水稀释后喷雾。
二、除草剂的选择性
除草剂喷洒在农田里,能杀死农田里的杂草,而不能杀死及伤害农作物的特性,称为选择性。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
除草剂的选择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1、形态选择:由于植物外部形态的差异,内部组织结构差异造成的选择性。
形态选择不
真正的选择性,在除草剂选择性中的作用不太重要。
叶片特性:例如禾本科杂草叶片狭长、阔叶杂草叶片宽大,着药程度不同。
生长点位置:禾本科杂草生长点被叶片包围,而阔叶杂草生长点裸露容易接触到更多的药液。
生育习性:各种植物根系深浅不同,如大豆、果树根系庞大入土深,难以接触和吸收施于土表的药剂,而一年生的杂草种子易于在表土层发芽,容易吸收除草剂。
2、生理选择:由于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及其在体内运转的差异造成的选择性.
A、吸收:不同生育阶段对除草剂吸收不同,受叶片角质层、气孔数量、张开程度、绒毛等影响吸收。
B、运转:在不同植物体内运转速度差异。
3、生物化学选择:除草剂在不同植物体内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的选择性。
大多数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生化选择作用。
A、活性化机制差异造成的选择:除草剂在杂草体内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死亡而在作物体内不存在药害。
B、氧化还原反应:杂草吸收药剂后,在体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失去活性。
(二苯醚
类)
C、水解反应:如敌稗在水稻体内迅速水解使其失去活性而稗草体内不能水解受害死亡。
D、结合作用
4、人为选择性:根据除草剂的特性,利用作物与杂草生育特性的差异,在使用技术上造
成的选择性。
5、位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根系及种子萌发所处土层的差异、深浅有差异、位置上有差异,这种差异选择,叫位差选择。
6、时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出土时期的差异防除杂草,称为时差选择。
7、生育期选择: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抗性不一,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别。
一般情况下,植物在发芽或幼苗期对除草剂最敏感。
8、剂型选择:利用除草剂剂型的多样化,用于某些作物。
9、条件选择:环境条件如土壤类型、湿度、温度等条件,是除草剂选择的因素之一。
10、其他选择:在作物生育期采用保护性装置喷雾或定向喷雾。
如在喷头上加装防护罩或
用薄膜遮挡作用,可使一些非选择性除草剂用于作物行间除草等。
三、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
●除草剂的吸收
A、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吸收
①根吸收:根是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主要吸收部位,除草剂易穿过植物根部表皮,被根系连水一起吸收。
②幼芽吸收:被种子和未出土的幼芽吸收。
B、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吸收
①质层吸收:角质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植物水分损失,同时也防止外源物质进入和微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
角质层由蜡质、角质、果胶组成。
除草剂进入角质层的主要障碍是蜡质,蜡质越厚除草剂越难通过。
②气孔吸收:气孔吸收量的大小受药液在叶片的湿润程度影响大,而受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小。
如除草剂中加入表面活行剂可提高气孔的吸收量。
③质膜吸收:除草剂在达到作用位点时必须通过质膜。
水溶性除草剂通过质膜的量与除草剂分子大小有关系,而酯溶性的除草剂通过质膜的量与分子大小无关。
C、剂型对除草剂吸收的影响
除草剂制成一定的剂型可提高叶面的湿润性和除草剂的穿透力,提高剂型稳定和耐雨淋能力。
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提高湿润性、增加附着面积,进入植物体内后其本身也可能对植物细胞产生毒害,提高除草剂药效。
●除草剂的传导
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被根、茎、叶吸收后必须在体内移动才能达到作用部位。
1、距离传导:此类主要是苗前处理剂、茎叶处理剂的光合作用抑制剂,根部除草剂在到达内皮层之前可通过非共质体和共质体传导。
2、长距离传导:此类除草剂多数为茎叶处理剂,可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植物体内进行长距离传导。
按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移动性可分为
①木质部传导:木质部是非共质体,功能是作为水、无机离子、氨基酸的其它溶质的传导通道。
②韧皮部传导:韧皮部是共质体,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物传导的通道。
四、除草剂的杀草原理
(一)阻碍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高等绿色植物取得能量和制造养料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命存在的基础。
光合作用受到干扰或破坏,植物将发生不正常的死亡。
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过程,同时也是放出氧气的复杂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合反应和暗反应两步进行。
除草剂可阻碍光合反应和暗反应。
(二)破坏吸收作用和能量代谢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吸收作用所取得的,是植物生长活动能量的源泉。
光合作用是一个贮能过程,吸收作用是一个放能过程,这是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植物在吸收过程中,形成高能键碳水化合物,为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当植物吸收作用的重要环节受到破坏,就会影响整个植株的生存,并导致死亡。
(三)抑制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合成
有许多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破坏了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抑制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例如燕麦畏、毒草胺等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抑制蛋白质、淀粉酶、核酸的合成,影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
敌稗被植物吸收后直接抑制RNA与蛋白质的合成;氟乐灵则干扰激素和脂肪的合成;杀草丹、甲草胺、西玛津等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都间接或直接抑制干扰其蛋白质、核酸合成,造成杂草死亡。
(四)干扰植物激素的作用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协调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不可少的物质。
2,4-滴、麦草畏等激素型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激素平衡,使植物出现畸形发育,细胞分裂,伸长、分化不规律,可干扰敏感植物的正常生长。
在受害植物不同的器官反应是不同的,刺激作用和抑制现象并存,打破了规律性,使植物各部分互相协调又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发生了不正常变化。
因此,植物吸收除草剂后,体内激素的异常,使植物产生生理紊乱,茎杆扭曲与畸形,叶面皱缩和变色失绿,甚至死亡。
(五)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
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构造不同,双子叶为呈环状韧皮部,单子叶为不发达的呈零星分布的维管束。
当有些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又通过韧皮部的筛管传导,可使形成层的细胞分裂,过度伸长,变成畸形、坏死,这样堵塞或破坏韧皮部组织,阻碍了营养物的输送,从而使杂草得不到养分、水分而造成死亡。
五、除草剂的施药方法与技术
●除草剂的施药方法
1、播前混土使用:如氟乐灵
2、播后苗前施用:如乙草胺
3、苗后处理茎叶处理:如乙羧氟草醚,
4、涂抹施药:如草甘磷用于作物行间大草的防除。
5、甩施:如恶草灵用于水稻田使用。
6、撒施:如苄嘧磺隆与肥或土混拌用于水稻田。
7、毒土法:毒土是将药剂和一定数量过筛后的潮湿细土或沙子按比例均匀混合,用撒毒土的方法防除杂草称毒土法。
但无论加土或沙多少都必须充分拌匀,用手或机
械均匀撒施,并且保证单位面积上的有效药量。
8、泼浇:如苄嘧磺隆用于水稻田,但不如撒施均匀,现在很少使用。
9、滴灌:利用除草剂的扩散性注于水田,扩散并下沉到土壤表面,如禾草特。
10、点状施药: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有目的的进行局部喷药。
如百草枯、草甘磷。
●除草剂的使用技术要求
一平:地平整
施药的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不坑坑洼洼。
一是如果地不平,浇水和降雨很容易使田块高处的药剂向低洼处移动,则在地面高的地方药少造成草荒,减少药害保证全苗,达到前期用药杀草,后期以高密控草
二均:混匀、打匀
二匀目的是均匀用药,以保证除草效果,减少药害和效果不佳。
三准:土地面积、药量、施药时间掌握要准
四看:看天气、看土壤、看草情、看苗情
看苗情,根据苗情决定用药不用药;看草情,对杂草调查清楚,主要是禾本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看天气,温度对除草剂的活性和对作物吸收药剂的能力都有影响;看土质,土质不同用药量有差异,在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量少点。
五不:
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深或水深淹住心叶不施药;毒土太干或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雨水时某些除草剂不施药;漏水田不施药。
六、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1、杂草生育情况、叶龄、株高等
茎叶处理剂(如草伐)的药效与杂草叶龄及株高关系密切,杂草在幼龄阶段根系少,次生根尚未发育充分,对药剂敏感。
随着植株生育对除草剂的抗性增强,因而药效下降。
2、施药方法
正确的用量、施药方法及喷雾技术是发挥药效的基本保证,由于除草剂类型不同,其用量与施用方法差异较大。
生产中应根据药剂特性、杀草原理、杂草类型及生育期以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
3、土壤条件
A、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吸附性与淋溶性,一般有机质含量高的粘土吸附除草剂的量多,而有机质少或沙质土壤则吸附除草剂的量少淋溶性多,其除草效果和对作物的药害以沙土、壤土、粘土的顺序递减。
B、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有吸附作用,有机质微生物也多。
C、土壤含水量多数除草剂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药效提高,甚至对除草剂的效果有决定作用。
但施药后雨量过大,会造成除草剂淋溶下渗出现药害。
4、气候条件
A、温度
温度是影响除草剂药效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条件下,促使蒸腾作用增强,有利于根吸收的除草剂沿木质部向上传导。
通常温度在20~35℃内与除草剂效果成正比,温度高杂草吸收和输导除草剂的能力强,除草剂活性也高,容易在杂草的作用部位起杀草作用。
空气和土壤温度高,药效显著,特别是茎叶处理剂表现最明显;反之温度低则除草效果差,而且在作物体内的解毒作用也比较缓慢,从而易造成药害。
喷药的温度最好是20~35℃。
B、湿度
空气湿度显著影响叶片角质层的发育,茎叶处理剂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施
用,可使除草剂在植物叶面上停留时间长,有助于叶面气孔开放,从而吸收大量的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
土壤处理剂的药剂被吸收后,随大量水分向上输导,抑制光合作用而提高除草剂的效果
C、光照
光照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与光照更有密切关系,强光下光合作用旺盛,形成的光合产物多,有利于对除草剂的吸收及其活性的发挥,特别是茎叶处理剂表现最明显。
D、降雨
比较干旱施药后降雨(最好10~15毫升)有利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发挥药效,其原因是雨水可使除草剂扩散和移动,同时还能使杂草迅速发芽生长吸收除草剂而提高效果。
干旱地区播后苗前施用除草剂,除草效果表现差。
茎叶处理除草施药后遇到降雨,药剂被冲掉,会降低除草剂药效。
E、风
施药时有风,风速超过8~10米/秒、喷雾施药时,除草剂的药效可降效一半左右。
同时,雾滴还可飘移到附近其它敏感作物上造成药害。
因此,风力大则应停止施用除草剂。
5、选择因素
各种除草剂均有自己的杀草谱,防除对象各不相同,正确地选用合适的除草剂,以便田间化学除草。
6、耕作因素
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用药前要求地块平整,整地质量越好除草效果越好,否则反之。
7、播种因素
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其作用要领有二:前期以药杀草,后期以密控草。
如有缺苗断垄则前功尽气。
8、其它因素
介质反应、露水等对除草剂药效均有影响。
●提高除草剂效果的措施
1、准确选择除草剂。
2、严格掌握除草剂的用量。
3、坚持在最佳时期用药。
4、注意施药时期的温度。
5、保证适宜湿度。
6、注意土壤性质。
七、除草剂的药害及预防
●药害产生的原因
1、保管不严、错售错用
由于对除草剂保管不妥,导致包装标签脱落,或者说明丢失,有的标签腐蚀损坏看不清楚,造成错用到别的作物上。
2、用于敏感作物
用在敏感作物上,或雾滴飘移在上边。
如精喹禾灵用于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引发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
3、在作物敏感期使用
敏感时期是幼芽期和抽穗扬花期,在这个时期施用除草剂,很容易造成药害。
如2甲四氯在小麦拔节期使用容易造成药害。
4、药量过多浓度过大
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随意加大药量和浓度致使药剂在作物体内不能转化而造成药害。
在不同条件下超过用量都易产生药害,用量过多,浓度过大就产生药害。
5、施药器械性能不良
如喷雾器喷嘴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匀、喷雾重叠、喷嘴滴漏等造成局部药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
6、农药的盲目混用
盲目混用,不但无增效作用,有些情况下造成药害。
如敌稗与有机磷混用容易造成敌稗在水稻植株不能迅速降解而造成水稻药害。
7、外界环境影响
使用除草剂后,遇到异常气候如低温、暴雨等都可能引发药害。
8、产品质量不过关
一些厂家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使用降低含量、使用高残留原料、加入易产生药害原药等手段谋取暴利,大大降低产品质量。
有的除草剂可湿性粉剂加工质量不好,粉粒粗,或者湿润质量差,加水后容易产生沉淀,沉积在喷雾器底部,使喷雾不均匀,产生药害。
9、喷雾器清洗不净
在用过除草剂的工具或喷雾器,没有及时清洗,再喷其它农药,就能造成药害。
如2,4-D丁酯的喷雾器最好专用,因为该药不易洗净,容易对敏感作物造成药害。
10、土壤残留影响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药害。
如玉米田施用莠去津对后茬大豆、小麦有药害。
●药害的预防
1、注意农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及敏感时期
认清除草剂品种对作物的敏感品种及作物敏感生育期。
不同除草剂品种特点特性不同,对作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除草剂的敏感也不同,即
使对作物安全的除草剂也能产生药害。
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对双子叶作物敏感,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敏感。
应注意,那些除草剂品种可产生药害,同时要注意作物的敏感时期。
例如2,4-D、二甲四氯等对阔叶杂草效果好,但对阔叶作物棉花、油菜、瓜类、豆类、花生、马铃薯、果树、树木等很敏感,易产生药害。
2、严格掌握用量和浓度
除草剂的使用很严格,每一种除草剂的用量和浓度是经过多次重复试验测定出来的,超过用量对作物就容易发生药害,使用浓度过高将造成局部药害,因此防止药害的发生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浓度是重要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3、提高使用技术和操作水平
一平:地平整
施药的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不坑坑洼洼。
一是如果地不平,浇水和降雨很容易使田块高处的药剂向低洼处移动,则在地面高的地方药少造成草荒,而在地面低洼之处药量增多,作物受药害。
二是要精细平整土地,播种质量高,可减少药害保证全苗,达到前期用药杀草,后期以高密控草
二均:混匀、打匀
二匀目的是均匀用药,以保证除草效果,减少药害和效果不佳。
三准:土地面积、药量、施药时间掌握要准
四看:看天气、看土壤、看草情、看苗情
看苗情,根据苗情决定用药不用药;看草情,对杂草调查清楚,主要是禾本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看天气,温度对除草剂的活性和对作物吸收药剂的能力都有影响;
看土质,土质不同用药量有差异,在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量少点。
五不:
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深或水深淹住心叶不施药;毒土太干或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雨水时某些除草剂不施药;漏水田不施药。
4、禁止乱混乱用
除草剂混用可以提高除草效果、扩大杀草谱、病虫草兼治、节省用药、具有省工省时省成本等优点。
但盲目混用,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药效降低,造成药害。
例如敌稗草和有机磷、氨基酸农药不能混用
5、清洗喷雾机具
用过除草剂的喷雾机具要清洗干净,程序是先用清水冲洗,然后再用肥皂水或2%~3%碱水反复洗数次,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净。
八、除草剂的混用及原则
●除草剂的混合作用
1、扩大杀草谱
各种除草剂的化学成分、结构及理化性质都是有区别的,就是同类除草剂其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