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成电路产业分析
集成电路起源于单一器件---晶体管,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元器件,伴随与日俱增的复杂的电路需要集成而开发。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极强渗透力和旺盛生命力,广泛运用于资讯、通信、消费类电子、工业仪器、运输和国防太空等领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的电子器件,它是经过一定的工艺,把构成一定功能的电路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及连接导线制作在一小块半导体硅片上,并焊接封装在一个管壳内形成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芯片具有高度集成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同时其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在电子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集成电路产业是当今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和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其增长率远高于其他行业。可以说,它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石。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的高技术核心产业,不仅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和分工地位,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命脉。
集成电路产业链除了包括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分支产业外,还包括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关键材料生产等相关支撑产业。按照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划分,又可简单的划分为集成电路设计业和制造业。集成电路产业的经济规模庞大、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对经济影响巨大。
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由于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在2012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2916亿美元,同比下降 2.7%。但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通信类产品快速发展带动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需求增加的推动下,集成电路产业正在逐步复苏。2014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预计高达3532亿美元,比2013年的3228亿美元增长9.4%,为近四年最好成绩。
作为当今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佼佼者,美、日和欧洲等国家占据了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掌握着设计、生产、装备等核心技术。尤其是美国作为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和创新的发源地,全球前20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大都在美国。CPU、存储器、数字电视芯片、智能手机芯片等各个领域的核心技术都形成了国际企业垄断的局面。2012年,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分别以41亿美元、14亿美元、9.7亿美元入股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厂商ASML,共同研发18英寸生产线关键设备及技术,提前布局18英寸生产线,国际公司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也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但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且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得到比以往更为迅速的发展。
1、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回顾这些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增长情况,从1979年到1993年这期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比较缓慢,总产量一直未能超过1亿块的规模,直到1994年产量才开始迅速上升,并以高增长率稳步提高。国内集成电路总产量在2003年首次突破100亿块,总销售额则在2006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由2001年不足世界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的2%提高到2012年的10%。2014年1-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2125.9亿元,同比增长17.2%。中国已成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方。
2、产业链格局日渐完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逐步由大而全的综合制造模式走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业并举,各自独立发展的格局。到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业及支撑配套业共同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格局。
IC设计业方面,自1986年北京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专业设计公司(现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至今,各类IC设计企业大量涌现。国内IC的年设计能力目前已超过1000种,产品设计的门类已经涉及计算机与外设、网络通信、消费电子以及工业控制等各个整机门类和信息化工程的许多方面。2013年中国IC设计行业全年收入为87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51%,占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比重约为16.73%,共有124家IC设计企业销售额超过1亿元,设计水平基本上与国外同步,达到了28nm。
芯片制造业方面,20世纪90年代908工程(无锡华晶项目)和909工程(上海华虹NEC项目)的建成,分别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6英寸和第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2004年中芯国际北京芯片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则使中国拥有了首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集成电路制造业全年收入达到60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9%。截至2013年底,国内已建成的集成电路4英寸以上生产线有64条。其中:12英寸生产线达到7条,8英寸生产线为15条,6英寸生产线为20条,4英寸生产线有13条。涌现出中芯国际、华虹NEC、华力半导体、华润微电子、武汉新芯、和舰科技、台积电(上海)、上海先进等IC制造代工企业,这些企业纷纷进入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产业竞争。
在国内封装测试业的发展上,1995年之前行业主体一直由无锡华晶(现华润微电子)、华越、首钢NEC等芯片制造企业内部的封装测试线和江苏长电、南通富士通、天水永红(现华天科技)等国内独立封装测试企业组成。但近几年,随着Freescale、Intel、ST、Renseas、Spansion、Infineon、Sansumg、Fairchild、NS等众多国际大型半导体企业来华建立封装测试基地,国内封装测试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大幅增长。除了有技术、市场优势的跨国企业外,我国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企业凭借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逐步接近甚至部分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