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游记对现代旅游自媒体发展的启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人游记对现代旅游自媒体发展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旅游自媒体飞速发展,其旅游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传播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媒体都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发展也存在一些诸如“队伍良莠不齐、内容深度不够”等症结。我国古代文人游记文海浩渺,传颂至今的名人佳篇不计其数,这样旺盛的生命力和传承方式,也许可以为现今旅游自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古代游记;自媒体;旅游社区;互联网
【作者单位】
现如今,互联网旅游业发展迅猛,一些旅游类的自媒体借助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成为影响当今旅游信息传播的一股洪流。当然,在这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一些自媒体的信息品质差,甚至有些还存在虚假信息等情况。这样一种泥沙俱下的传播发展现象,给谋求健康网络环境的努力造成了不和谐的噪音,无疑在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亟待解决其中的负向性问题。回头来看,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古代文人游记的传播从历史时间的角度来看一直秉承名人效应、精品传颂的特点而传承至今,甚至一些优秀的游记作品成为现今一些旅游景区宣传的金字招牌或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对象。借鉴古代文人游记的传播方式,对于改善当前我国旅游自媒体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我国古代文人游记的发展及特点
1.我国古代文人游记的发展阶段
游记是我国古代文人游历山川、记踪寄情、描摹风土等为内容的散文形式。其以兼具地理空间因素与文学记叙色彩为特征。地理空间因素,顾名思义,举凡我国古代文人游记,必定涉及山水景观,或自然,或人文,古迹探幽,形山绘川,追踪溯源,囊括祖国大好河山。究其起源,无外与神话、寓言、诗、词、赋等有莫大关联,既与我国文学发展脉络相联,又与旅游资源的物化、人化作用密切相关。纵观我国古代文人游记,就历程而言,发轫于汉魏,涤荡于南北朝,大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2.我国古代文人游记的特点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经历秦末战争,汉朝国力日强。在社会稳定,财富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出游活动逐步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选择。山水之美,宫殿建筑或精致或雄壮,人们对出游活动有了新的理解。两汉时期的游记文学尤以赋为主,汉苑幽深,宫观雄立,上林奔狂,帝王家奢欲生活均成为游记文学描写的对象,如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语句清丽、平实的小赋也涌现期间,如张衡《归田赋》就是代表,田园舒畅,和谐欢快的气氛完美地融汇于悠和气清的景色之中。
魏晋南北朝是游记文学的正式形成和产生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持续不断的战争,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或对现实社会不满,或逃避官场失意,寄情于山水田园。随着出游活动的增加,旅
游意识局部增强,在某种程度上就促进了相对完整独立的骈体游记和散文游记的应运而生。如袁崧之《宜都记》、萧纲之《行与山铭》、鲍照之《登大雷岸与妹书》、吴均之《与宋元思书》、陶弘景之《与顾章书》以及祖鸿勋的《与阳休之书》等皆为其中杰出作品。山水入景,情感交融是这些游记文学的共同特征。此一时期,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无疑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既是地理学巨作,同时又是一部旅游文学名作,后世极为推崇。写景刻画如景在人前,“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三峡》篇开篇即总括三峡气势之雄浑,寓情交融至婉然一体,“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将春冬之时,三峡旅者所体味之落寞萧索表现的淋漓尽致。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有利于文化的高度发展,旅游审美意趣和能力逐渐成熟,旅游者审美主体的意识得到认知和加强。人们在出游过程中,不仅仅强调与自然的协调,更加注重旅游者自身在审美意趣引领下的自我感悟和体验,不仅仅强调“睹物”,更突出“思情”。旅游内容的丰富体现在文人游记中,引人注目的变化便是在小品文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大量题材多样的游记形式,如札、记、序及铭文等等,在内容上,写景叙事、虚实相映的表现形式是突出的特点。唐宋时期是游记文学发展的成熟期,如将景色、情感、议论三者完美结合的《右溪记》(元结),将一条默默无闻的小溪描绘得妙趣横生,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唐代的大散文家柳宗元是唐代游记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被贬永州期间创作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游记文学中的一座丰碑,标志着古代游记文学的最高成就。宋代毫无疑问是我国古代文人游记的成熟期,内容和形式都得到进一步完善,名家辈出,佳作叠现。王安石在《游褒掸山记》中,以游山抒发感怀,借景说理,寓议论于游山过程中,明为游记,实为论文。苏轼则在《石钟山记》中,通篇描写山中巨石之森然,山石与风水相吞之“窾坎镗鞳”之声,文章结尾处却通过对比自身感受与前人记述之差别而提出了世事非亲历而不知的感受,强烈突出了旅游主体的感知因素。我国古代文人游记在明清迎来了繁荣期。明代此类文学的高峰代表有二,其一为山水游记和小品出色的公安、竟陵派;其二是游记巨著《徐霞客游记》。清代则以“桐城派”与“性灵派”为高峰期的代表。袁枚浓烈的兴致所至、直抒胸臆个人风格,是“性灵派”的典型代表;姚鼐作为“桐城派”之集大成者,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结合的风格尤为后世赞叹,其用笔明朗清晰,其文摹画、风格、意境臻于至境。
3.古代文人游记传播的特点
通过对古人游记文学的分析,笔者认为其传承有序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一是名人效应。古往今来我国的文人不计其数,一般名人大家的游记引起的社会反响度较高。这些游记不仅仅在当时社会影响较广,同样还能经历时间的变迁,成为我们现今阅读书籍中的名篇美文。这一点在现今的旅游资源开发中也得以体现,一些古代游记中书写歌颂的山川秀水现在很多都被冠以
古代名人大家遗踪的方式来吸引旅游者。
二是名篇效应。这里的名篇指的是游记作品的文学水平高。如盛唐李白之《望庐山瀑布》,北宋大家欧阳修之《醉翁亭记》,其艺术水平堪称经典,成为文人雅士争相拜读的精品。
三是作品境界高。很多古代游记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山画水,更多还体现了作者自身的内心感悟。譬如唐柳宗元之《永州八记》,咏物以言志,书胸臆于山水之间。既有离骚自身际遇,更有兼抒豁达,胸襟气度跃然纸上。柳河东对我国古代文人游记的最大创造性贡献在入情于景,山水静寂,游人孤寥。其语言凝练干脆,竹木石泉,景实而情真,外臻于形而内达其神,山水虽无名,大观之美却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正是由于这些游记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文人内心的真实世界,将深蕴的个人感悟通过文字流淌于书卷之上,这也是现如今旅游类自媒体存在的症结所在,即内容缺乏深度。
二、现代旅游自媒体的发展及特征
2003年,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二人共同完成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由API(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在报告中,作者对自媒体的概念作了如下规范的界定:自媒体的使用者为普通大众;自媒体的作用在于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即经由自媒体普通大众可以与其他人分享其自身事件(事实)或新闻;自媒体的发展其有赖于数字科技的强化和全球知识系统的通联。[2]"
我国的在线旅游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跨越,在旅游者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者出游行为和旅游者旅游体验等方面产生着对旅游产业至深至远的影响。在这中间,旅游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以往单一的旅游企业或旅游景区主导市场的模式,每一个人消费个体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微博、微信、旅游社区、旅游博客以及旅游视频、在线直播等方式构建起信息传播的新途径。技术的革新带来信息传播技术的变更,旅游自媒体在这背景下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关注旅游自媒体的发展,甚至与一些旅游自媒体积极互动,意图借助自媒体渠道来改变传统单一的宣传营销方式。总的说来,现代旅游自媒体的发展有如下特征:
1.自媒体进入障碍低,普通大众易于获得
相对于传统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电视媒体而言,互联网的自媒体门槛较低,比如国内旅游自媒体社区平台中,像搜狐旅游、新浪旅游等众多旅游网络平台上个体自媒体参与居多,且只需通过平台注册之后就可以发表相关游记、攻略等信息。这样一种简单的入驻方式,拉低了搭建个人自媒体的门槛,使得一些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都可以借助网络旅游平台发布和共享旅游信息,参与者众多,来自社会各中行业和阶层,平民化发展特征明显。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自媒体都是游散网名自组形成的,诸如像那一座城、FeeKr旅行、中国移动手机报、一块去旅行、自驾乾坤等便属于专业度较高的旅游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