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若干问题述评_邬大光,2015教育热点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访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访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邬大光(1957.10—),博士,教授,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现为厦门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组长等职。
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
曾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
■本报记者张兴华我国高等教育应该走一条什么道路?这是一个时代话题,也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这个话题的审视和研究,专家们多是从宏观特别是套用宏观政治理论来诠释,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抽象、落地不足,有些概念或观点有些牵强,甚至与实际相差甚远。
最近,研读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关于“中外高等教育的反差”的学术报告,大开眼界。
他从现象学、比较教育学的视角对中外高等教育的差异进行了详细解读,令人叹服。
近日,记者带着“探索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这一命题,专访了邬大光教授。
为何“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记者: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我国不过100多年的历史。
但100多年来,我国效仿了多国高等教育模式,什么日本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苏联模式等。
遗憾的是,这些模式不能说没作用,但似乎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为什么国外高等教育到中国来会“水土不服”?邬大光:学习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先进经验,应该提倡。
但是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搞清楚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状况,特别要搞清楚高等教育的属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许多改革思路与实践直接瞄准了西方,尤其是欧美高等教育成为许多研究者和管理者参照的对象。
言必谈美国,改必以欧美为参照,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范式,人们试图从不同的视角给高等教育改革开出“药方”。
2015教育事
2015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发力。
借“双创”“互联网+”等概念崛起之东风,中国的教育事业历经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成果初显,随着年终的临近,特此盘点2015年教育关键词,共同见证中国教育成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快令世界惊叹,然而,教育改革之路仍任重道远。
今年我国继续加大力度、深入改革,力争消除存在于教育事业中的“顽疾”,以使我国教育能够健康得快速发展。
1、互联网+教育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
而当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后,更是每天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赞。
可以说,“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
那么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
2、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中国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最具活力的高校学生,已成各界共识。
然而,大学生创业去年在工商部门登记数量只有48万。
2.1%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例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3、乡村教师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
观点邬大光:对比世界一流大学我国教育的改革之路何在
观点邬大光:对比世界一流大学,我国教育的改革之路何在作者: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今天,教育部在四川大学召开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首次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也就是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并推动“四个回归”,其中,第一个回归就是要求高校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学、科研等都要积极服务于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不能搞成两个或者几个中心。
”陈宝生强调,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日前在《光明日报》撰文提醒,与高等教育其他领域改革相比,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并不能完全回应社会期待。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高校的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短板,当下有必要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刻反思。
为便于大家深入理解会议精神,今天,一读EDU就特意征得授权,编发邬老师的这篇文章,欢迎大家讨论。
01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成为“短板”前不久,我去世界卫生组织,见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
他说,世界卫生组织有7000余雇员,但中国雇员只有40余人。
目前,中国每年交给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费大约2500万美元,从2018年开始就要交5000万美元。
但是,我们交的钱和派出的人数相比,是典型的“代表性缺失”。
他还说,在100余个世界上的国际组织中,中国基本都存在“代表性缺失”的现象。
他认为,我国选派不出高水平的人在国际组织任职,关键就是人才培养质量有问题。
反观日本,自二战之后共产生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本科全部是日本本土大学毕业,在国外读硕士的只有2个,在国外读博士的只有3个,这反映了日本大学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无独有偶。
过去三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内六所“985工程”高校的审核评估。
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摘要: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一是尚未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二是入学机会不平等;三是资源分配不平等。
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是: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进行适度政策倾斜;完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创新高校招生机制,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对策一、概念与背景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高等教育本身在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凋发展;二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各高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数量扩张型的发展方式,一定程度上没有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忽视高校办学效益,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严重的不均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也主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由此带来了全国各地区、各阶层发展的差距,根植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高等教育也必然会受到这种社会分层的现实影响,从而面临着种种社会的不公平状况。
这使得在地区、人群之间存在着教育供给的不平衡,尤其存在着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供给与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教育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正在不断推进,同时,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应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里的关键在于衡量尺度。
如果从新世纪的视角看高等教育,就不能仅限于传统的学术性标准,而应当从满足经济社会需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保证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等多方位来认识,从而树立起整体和谐发展、个性特色多样、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创新精神和具有战略眼光的全面教育观。
树立起坚持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观。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则强调要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考虑。
探索高等教育的“中国道路”——访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
觉是 比较抽象 , 落地 不足 , 有些 概念 或观点 有些牵强 , 甚至与实 际相差 甚远. 最近. 研读 厦 门大学副校 长邬 大光教 授关 于 “ 中外高 等教育 的反差 ” 的学术 报告 , 大 开眼界 。他 从现 象学 、比较教 育学 的视角 对 中外 高等 教育 的差异进行 了详细解读 , 令人叹服 。近
记者 : 真 正 意 义上 的 高 等 教 育 。 在我国 不 过 一 百年 多 的 历 史 。但 一 百 多年 来 , 我国 效 仿 了 多 国 高等 教 育模 式 , 什 么 日本 模 式 、
德 国模 式 、 法 国模 式 、 美 国模 式 、 苏联 模 式
验 找到全 部答案 ,或者 说西方 的经验 只有 局部 的借鉴意义 。不难发现 , 某些在西方看
立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标 杆 。然 而 , 受 不 同 的 时
相 当有 限 。从 选 课 自由而 言 , 即使 国 内一 些
研 究 型 大 学 ,选 修 课 学 分 占总 学 分 的 比例 最多也 不会超过 3 O %。 有 的学 校 从 表 面 上
空 和 环 境 影 响 ,大 学 的 办 学 模 式 在 不 同 国 家 必 然 会 产 生 调 适 和 变 异 ,这 也 是 世 界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经 验 。虽 然 我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仍 然 处 于 取 法 、学 习 西 方 的时 期 .但 其 所 呈 现 出 来 的 阶 段 性 和 特 殊 性 是 一 个 不 争 的 事 实 。 阶段 性 从 历 时 发 展 的角 度 勾 勒 出 当前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后 发 追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对策包括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科研投入提升研究水平,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这些对策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更好对接。
未来,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加强学术研究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必要的措施包括政策支持、投入资金、改革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努力,共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对策、创新、学科设置、研究水平、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发展通道、未来展望、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特点日益凸显。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的步伐。
急需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导致他们在未来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创造性的解决能力。
我院举行教育思想观念专题报告会——潘懋元教授和邬大光教授莅临我院作报告
我院举行教育思想观念专题报告会——潘懋元教授和邬大光
教授莅临我院作报告
佚名
【期刊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14)4
【摘要】2007年4月18日下午,我院举行教育思想观念专题报告会,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邬大光教授莅临我院,分别作了题为《高等学校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评估的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
学院党政领导周致纳、杨晓西、王江水、黄碧莲、安少华、邹晓平、戴炳源等以及全院教职工聆听了报告。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教育思想观念;专题报告;报告会;博士生导师;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党政领导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0
【相关文献】
1.潘懋元先生和邬大光教授来四川大学作报告 [J], 李豫黔
2.潘懋元先生、邬大光教授等访问我校 [J],
3.潘懋元、顾明远、杨德广三同志应邀来我院就高等教育理论问题作学术报告 [J], 余森
4.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J], 本刊编辑部
5.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莅临我院指导工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重大发展,正在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从注重量的发展到注重质的提高。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对规范和引导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搞好高等教育的评价,对于高等学校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也给我国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合格人才,更是政府、家长和学生、学校共同关心的问题。
关键字高等教育教育评估问题对策方法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并且国家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并确立了对高等教育实施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这都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视。
一、对我国高等院校评估的意义(一)鉴定各类高校的性质我国高校的历史较短,高校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趋同性,对各类高校进行鉴定,以确立不同高校的任务,不同的发展方向,制定各高校不同的长期发展规划,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突出各类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认清各自的优势,发扬优势专业。
有利于鉴定学校的文化精神和氛围,形成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形成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有利于诊断和改进高校的教育对高校进行评估,能发现高校的办学问题、存在的缺点,及时反思、改进自己的办学,总结教育的规律,总结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使得高校可以突出自己特色,借鉴其他高校的优点。
也有利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己反思自己,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激励教师和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三)有利于国家教育方针的实施国家对高校进行评估,有利于诊断和发现高校是否在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推行国家支持的文化和思想,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我国高校学生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二、对大学基本理论的解读
• • • • • 大学理念层面的基本理论 大学制度层面的基本理论 大学培养目标层面的基本理论 大学职能层面的基本理论 大学质量层面的基本理论
二、对大学基本理论的解读
大学理念层面的基本理论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不出版就死亡 ——不合作就死亡
二、对大学基本理论的解读
问题的提出
• 大学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我们在座的 各位对大学恐怕至少也有20年的感知, 可我们能说清楚怎么办大学和办好大学 吗? • 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个人而言,当我们接 受了完整的大学教育,并在今天又作为 大学的管理者,如果说不清楚怎么办大 学,恐怕是一种“悲哀”。
问题的提出
•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大学,要正确认识大学, 寻找办大学的规律。今天,我国高等教育面 临的许多问题,都与对大学的认识肤浅有关。 因此,在办大学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理论和 实践层面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和澄清。 • 说到底,我们对怎么办大学还不是十分清楚, 对办大学的规律还处于经验阶段。
二、对大学基本理论的解读
6. 顶尖大学不论公私立,职员数远多于教师 数,私立大学教师/职员的平均比值为0.27: 1,公立大学为0.2:1。 7. 顶尖私立大学每生每年平均收入为12万美 元、支出为14万;公立大学每生平均收入 为4.6万、支出为4.8万。(厦门大学每生经 费约为4.37万人民币。) 8. 校史长达110~370年。
一、大学的变化
• 英语语境中目前有一种流行的表达“变”的 方式:-zation modern private market global local professional
一、大学的变化:中国
• • • • • • • • • • 我国高校在校生数世界第一 校均规模世界第一 生师比世界第一 班级规模世界第一 教学周数世界第一 教学时数世界第一 总课程时数世界第一 一门课程时数世界第一 必修课比例世界第一 专业课时数世界第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邬大光)
三、几个基本质量命题的解读
三、几个基本质量命题的解读
如何评价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世界银行2009年2月12日在北京发布了《中
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期进展评估》报告,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结论是:
许多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管理的计 划和措施正在实施,但是,没有相关指标的数 据来监测实施过程,也没有关于质量改进计划 的数据或信息。
27
四、中美大学学生学习量比较
美国学期体制下,一个本科生毕业要求一般 是120学分,而在学季体制下则需要180个 学分才能毕业。从课程单位来讲,学期制 1学分相当于学季制体制的1.5学分。
中国研究型大学文科四年制学分一般控制 在140—160学分之间,学时控制在 2400—2500学时之间。理工科四年制学 分一般控制在140—180学分之间,学时 控制在2400-3100学时之间。
二、“变”与“不变”中的质量 命题
二、“变”与“不变”中的质量 命题
大学有没有质量标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高, 还是低?是上升还是下降?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还是不能适应社会 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解决本 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核心问题是什么?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性如 何?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质量因素,还是本身 就是质量的核心?
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厦门大学 邬大光
面临的几个新问题
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还是低? 今天的大学生群体与过去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的专业需求与大学专业的矛盾如何?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之间的相关性如何? 传播知识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是否在发生 变化? 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化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 矛盾?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了吗?如何建立新的人才 培养模式? 科学家需要博士帽吗?
重视本科教育: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
重视本科教育: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
邬大光
【期刊名称】《教育文化论坛》
【年(卷),期】2016(8)4
【摘要】近些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恐怕是一流大学以及由此“衍生”的大学排行版。
2015年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一流学科又进入了大学人的视野,并且其重要性似乎开始超越一流大学的概念。
【总页数】1页(P143-143)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成熟;大学排行;教育领域;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国务院
【作者】邬大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1
【相关文献】
1.像重视世界一流大学一样重视职业教育 [J], 严诚忠
2.重视教育是领导者成熟的重要标志——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启示 [J], 凌有江
3.重视本科教育: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 [J], ;
4.重视善抓党支部是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 [J], 罗志荣
5."双一流"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研讨会"综述 [J], 张洪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问题一: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相对单一,主要关注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评估结果往往过于功利,追求口碑而非真实的教育质量。
解决方案一:综合多维度评估应该建立起一个全面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水平、校企合作、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并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评估。
这样的指标体系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高校的教育质量,促使高校更全面地发展。
问题二:评估结果反馈不及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一般每隔几年进行一次,结果反馈时间较长。
学校无法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及时调整教育实践,影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解决方案二:建立实时监测与反馈机制应该建立起一个实时监测与反馈机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和分析学校的教学数据,及时向学校提供评估结果和建议。
这样学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案,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问题三:评估结果应用不充分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结果主要用于学校排名和政府对高校的考核,应用范围较窄。
评估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无法给学生、家长以及整个教育体系带来实质性的改进。
解决方案三:推动结果信息共享和广泛应用评估结果应该面向所有利益相关方进行公开,包括学生、家长、招生机构、就业单位等。
这样可以促使学校更加重视教育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为招生录取、就业导向等方面提供参考,为学生和家长做出明智的教育选择。
问题四:评估过程缺乏透明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缺乏透明度,评估机构和评委的背景和专业能力难以确保。
解决方案四: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估机制评估机构应该公开招标,经过专业评审并定期进行监督。
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十三转变政府高等教育管理职能(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仍旧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集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2.办学主体单一。
3.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权限没有到位。
4.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二)解决策略1.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
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2.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3.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
成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
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4.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
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三)政府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未来走向1.处理好政府与高校关系,做好政府高等教育管理职能角色定位;2.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培育健康良好的高等教育竞争市场;3.确立有效的高等教育法律调控机制,变行政管理为依法管理;4.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作用;5.均衡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十四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水平1.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
2.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
3.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
4.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
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