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态势与思考_蔡雪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全民参与、规划先行、产业支持、坚持

创新,出现了体现田园风光、突出传统特色、注重改善提升、保持环境整洁、引导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等模式。但也面临资金缺口大、规划相对落后、功利现象普遍、重建设轻管理、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薄弱等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经济工程建设,注重“乡愁”文化传承。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态势;思考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4)12-0161-06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态势与思考

蔡雪雄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首次在报告中出现,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确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空气更清新,适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打造美丽中国,布局谋篇正在展开,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美丽乡村是指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新农村,美丽不但体现在自然层面,也要体现在社会层面,美丽乡村包括农业生产集约高效、农民生活宜居适度、农村生态山清水秀三方面。

一、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建设美丽乡村,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大力整治农村居住环境。今年3月又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

的美丽乡村。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的指导意见》;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的通知》;2014年省政府成立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由苏树林省长任总指挥,

本文为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A030)、福建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4R002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蔡雪雄,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61

统筹协调推进全省宜居环境建设,同时下发《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改善福建城乡环境面貌和质量。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实施了“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全省整治1000个村庄,打造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城乡环境综合“点线面”攻坚计划为平台,不断丰富和深化环境整治项目内涵,在打造农村社区和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村庄环境整治水平的基础上,以保护乡村原始风貌、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加强统筹规划,推进串点成线、连线扩面。

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推进,突出技术指导和服务,注重广泛宣传发动,因地制宜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培育了一大批示范典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模式。

1.体现田园风光。如永春县山后村、长泰县山重村、安溪县山都村等,突出保护自然生态,保持乡土气息,打造田园风光。

2.突出传统特色。如永春县大羽村、顺昌县口前村等,突出民俗风情,传承地域文化,保持传统特色。

3.注重改善提升。如永春县丰山村、延平葫芦丘村、建阳县芹口村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环境,完善公共配套,提升景观面貌水平。

4.保持环境整洁。如海沧西山村、建阳县璞石村等,深化家园清洁行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保持环境优美整洁。

5.引导新村建设。如霞浦县溪边村、莆田城厢涧口村等,拆除破旧房屋,集约节约用地,引导集中建设“三统一特”宜居新村。

6.带动产业发展。如翔安马塘村、泰宁县水际村等,通过整治、改善和提升乡村面貌,带动农家乐、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这些美丽乡村的建设典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与此同时,各地还注重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努力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规模效应。如福安市穆云乡桂林村至长溪村、永泰县202省道穴利至寨下段、泰宁县音山村水际村沿线、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至联合乡连云村等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初显成效。

二、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全民参与。人民群众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题体。各地坚持走全民大行动,全社会参与的路子,如长泰县深化实施群众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五要工程”,提升“廉洁基层、富美乡村”创建水平,实行“县主导、镇负责、村实施、户参与”,引导群众发挥智慧、投工投劳,全程做建设的主人翁。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发挥项目、技术等职能优势,镇村干部、老党员、老人理事会等发挥村情熟悉、人缘好等优势,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发挥志愿者等优势,中小学生发挥小宣传员作用,客商员工激发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使美丽乡村建设上升为全县上下的意志,集合全县人民的智慧,形成人人支持、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二)规划先行。规划是生产力,是指南针。各地按照“城乡一体化、全县一张图”的要求,突出“先谋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整体后局部,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进行县、镇、村三级规划,推动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注重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三标衔接”,实现规划区域和规划体系全覆盖,推动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开展。

(三)产业支撑。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财力、智力、就业、创业等支撑。各地坚持以产业支撑为发展战略,跨二进三,变农业资源为农业资本,在要素重新定价、重新分配中占据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实现乡村跨越式发展。如长泰县按照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城”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三产联动模式,通过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推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社会化,加快发展农家乐、慢客游等旅游产业,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就是要富民强村。各地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促进百姓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相结合,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