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

2010-02-27 16:21:05

一、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就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可以把课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爱为主题,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的。

如三年级下《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四年级上《让爷爷奶奶高兴》,《伸出爱的手》。四年级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2.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

如四年级上《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

3.培养学生行为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

如三年级上《我和规则交朋友》单元,《做学习的主人》。

4.向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渗透的。

如五年级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生活中的民主》。年级上《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中部分内容等。

5.让学生了解简单历史、地理常识的。

如五年级上《江山多娇》,《祖国多辽阔》,《祖国的宝岛台湾》。年级下《蔚蓝色的地球》,《我们的地球村》等。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小学品社课程中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在品社课教学中选择适当、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类型的品德与社会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爱、珍爱生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品社课,可以采用故事喻理法、情境渲染法、讨论研究法、角色体验法等教学方法。而知识性较强的一些教学内容则可以采用搜集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交流汇报法、社会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无论哪种课型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是交互使用的。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使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平时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到的、感悟到的,现将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一)故事喻理

这是品社课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讲故事时,除了可以使用教材里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样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故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还可以通过正反对照给学生以启发,引发学生思考,从故事中明白道理。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喻理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要注意从故事中挖掘道理。

在教学五年级《让诚信伴随我》这一单元时,我就通过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讨论并续写书中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学生讲故事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听故事,讲古今中外诚信的故事,以及续写书中故事等方式,明白了“人无信不立”的道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自学书中故事(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不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这时,船夫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渡过难关。”年轻人看着七个背囊思来想去,最后把“诚信”抛进水里……)——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出来——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续写故事:年轻人将诚信扔掉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2、教师讲故事——明理

3、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交流——明理

在这一单元教学时,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故事,可以说是这些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而且每节课学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情境渲染

在教学中通过故事、音乐、语言、画面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在创设的特定课堂环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道德感悟,促使品德内化。

记得曾经听过《美丽的生命》一课,教师采用的情境渲染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美丽,从而教学学生珍爱生命。教师首先出示了一段课件,展示有生命存在的生机勃勃的美丽的世界的景象,接着话锋一转,让学生想象假设现在地球上的花枯了,草谢了,动物都灭绝了……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配以一段音像,凄惨的音乐,悲凉的景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在课件的最后再配上一段震撼人心的文字,学生从所看到的情境中明白了世界没有了生命将会是多么的凄凉,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教学效果特别好。

(三)角色体验

要让课堂活起来,角色扮演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从而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感知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的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让孩子获得体验,通过角色的体验,产生学习兴趣,感悟道理,强化“知”、“行”统一,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伸出爱的手》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感受残疾人行动的不便,有的教师采用让学生蒙住眼睛找座位或者玩贴鼻子的游戏,有的教师让学生用一只手收拾书包、系鞋带等,这种体验旨在引得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体验的过程成为学生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这样的课堂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生活的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得到了情感的深刻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可以说亲身的体验比教师的说教要有效地多。

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戴“布眼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