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音频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统一通信平台在高校应用的研究与实现
![统一通信平台在高校应用的研究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5b4f8d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a.png)
统一通信平台在高校应用的研究与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统一通信平台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通信平台可以集成高校各种通信系统和应用,实现音视频通信、移动办公、统一消息、会议协同等功能,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教学科研质量。
本文将从统一通信平台的应用领域、实施过程、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对高校统一通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有所助益。
一、统一通信平台的应用领域1.音视频通信:通过统一通信平台,可以实现高校师生之间的远程音视频通信,例如远程授课、远程会议等。
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2.移动办公:通过统一通信平台,可以实现高校领导、教师和员工的移动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邮件、日程安排、公文审批等,方便高校工作人员的协作和沟通。
3.统一消息:通过统一通信平台,可以将高校各类通知、公告、新闻等信息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方便师生了解最新动态,并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短信、邮件、app推送等)进行消息的传递,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会议协同:通过统一通信平台,可以实现高校内外部会议的在线协同,包括会议预约、会议通知、会议记录等。
通过统一通信平台,可以方便高校师生之间的会议安排和协作,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
二、统一通信平台的实施过程1.需求分析:在实施统一通信平台之前,需要对高校的通信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各个功能模块的需求、用户群体的需求等,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实施的关键。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统一通信平台的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划分、界面设计等。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易用性等因素。
3.系统集成: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统一通信平台的软硬件集成工作,包括硬件设备配置、软件系统安装和配置等。
集成过程中需要确保各个系统和应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的正常运行。
4.系统测试:在集成完成后,对统一通信平台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在线音乐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在线音乐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77f1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5.png)
在线音乐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一、综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数字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在线音乐管理系统成为了广大用户享受音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线音乐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旨在探讨当前在线音乐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综述部分将围绕在线音乐管理系统的背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展开。
首先背景方面,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音乐产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实体唱片销售转向数字音乐分发。
用户可以通过在线音乐管理系统随时随地欣赏音乐,享受个性化的音乐体验。
在线音乐管理系统的兴起与发展正是这一变革的产物。
其次研究现状方面,当前在线音乐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国内外众多学者和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在线音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现有的系统已经能够满足用户基本的音乐播放、收藏、分享等需求,并且部分系统已经开始尝试引入智能推荐、个性化定制等先进功能。
然而现有的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版权保护、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接着发展趋势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音乐管理系统将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社交化等方向发展。
未来的在线音乐管理系统将能够更精准地推送用户感兴趣的音乐,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并且与社交功能更好地融合,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对在线音乐管理系统的深入研究,分析现有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为未来在线音乐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设计一款功能完善、用户体验优良、具备智能推荐等先进功能的在线音乐管理系统,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在线音乐管理系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如版权保护等,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1. 研究背景:介绍在线音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阐述其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音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传播和管理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
多网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多网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a639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c.png)
多网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远程教育已成为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远程教育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高、教学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但是远程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速度慢、信号不稳定等,严重影响了远程教育的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远程教育的网络质量和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网融合技术是一种提高网络质量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将多个不同网路的带宽合并,从而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在远程教育系统中,多网融合技术可以将教育视频、音频等数据流进行合并传输,有效减轻网络带宽压力和提高教育资源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因此,在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多网融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将其应用于远程教育系统中,对于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研究多网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2.分析多网融合技术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3.设计并实现基于多网融合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测试其性能和效果。
4.探索多网融合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资料收集和综述:收集和分析多网融合技术和远程教育系统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其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
2.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多网融合技术和远程教育系统的需求,设计出基于多网融合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并实现其基本功能。
3.性能测试与分析:对设计实现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其速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评估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4.成果总结与讨论: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探索多网融合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四、预期成果1.研究多网融合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对其运作过程和优点做出详细解释。
2.分析多网融合技术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提出多网融合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优化方法和建议。
3.设计并实现基于多网融合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测试其性能和效果,提供可供教育机构使用的实用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STM32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开题报告
![基于STM32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fd66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b.png)
基于STM32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音频传输系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无线音频传输系统,但是很多系统的传输距离、音质、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设计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将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的选题意义如下:1. 提高音频传输的质量和距离,满足用户对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需求。
2. 基于STM32微控制器进行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硬件成本。
3. 实现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音频传输方式,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音频需求。
二、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是设计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
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搭建硬件平台:在STM32微控制器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模块和器件,搭建出一套完整的硬件平台。
2. 设计传输协议:将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设计无线传输协议,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调试程序:编写合适的程序,将其烧录到STM32微控制器中,调试系统功能,并测试系统的传输效果。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其技术路线如下:1. 硬件设计:选取STM32微控制器作为硬件平台,并搭建出一套完整的硬件平台。
2. 系统结构设计:设计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包括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方式,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等。
3. 通信协议设计:设计无线传输协议,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软件设计:编写合适的程序,将其烧录到STM32微控制器中,测试系统的传输效果。
5. 实验测试:对设计好的系统进行实验测试,验证其传输效果和稳定性。
四、可行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
STM32微控制器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且市面上已有许多基于STM32的电路板可供选择,因此该方案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此外,无线音频传输系统是一种几乎每个人都会用到的技术,因此该研究对于提高音频传输的质量和距离,满足用户对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需求,将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用户体验的家用智能音响系统设计与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家用智能音响系统设计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47b8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7.png)
家用智能音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20世纪末,音响市场 就开始出现了数字音频产品。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播放器、 手机、电脑等设备开始普及,人们对于音乐播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家用 智能音响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家用智能音响系 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好。
在实现家用智能音响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要素,并进行不断的 优化和改进。首先,在硬件方面,需要选择高品质的音频设备、麦克风、处理器 等核心部件,以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尺寸、外 观设计等因素,以符合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其次,在软件方面,需要采用先进的音频处理算法和语音识别技术,以实现 高质量的音频播放和智能控制。此外,还需要开发高效的软件系统,以实现设备 的快速响应和智能化控制。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还需要考虑如何应对网络不 稳定、语音指令不清晰等情况。
进一步优化系统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案,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4)探 讨更加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总之,基于用户体验的家用智能音响系统设计与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 市场应用前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将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便捷、智能化 的音乐生活体验。
感谢观看
基于用户体验的家用智能音响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首先,音质是音 响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高品质的音质能够让用户享受到更加逼真、纯净的音乐 体验。因此,在设计家用智能音响系统时,需要选择高品质的音频设备和高性能 的音频处理算法,以确保音质的高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语音识别是家用智能音响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 指令来控制音响系统,从而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为了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 性和速度,需要采用先进的语音处理技术和算法,例如降噪处理、语音唤醒、特 征提取等。
无线语音通信系统的研制及其在野战医疗中的应用
![无线语音通信系统的研制及其在野战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720b0ceff9aef8941e064a.png)
的编号。 系统结构如图1 所示 。 总机由医护人员手持 , 总机与终 端均用电池供 电, 能耗 。 低 易便携。 工作时 , 总机可 以向任何一
为 1位 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制 器 . 6 它
为 2 管 脚 P WB封 0 O
个终端呼 叫并进行语音通话 。 传递语音信 息 。 如果伤员出现情
况需要 医护人员时 。 以通过终端 呼叫总机 , 可 接到呼Ⅱ 信号的 q 总机会显示该终端的编号 。使得医护人员能确定伤员身份并
o e t- n a o da doq ai n e il bly S h t o tr a et l nome esaeo ni n s y n — o ma yw yi g o u i u t a df xbemo it, Ota cosV b meyifr dt tt f l esb n l y l i d n i h a l
进 行 通 话 了解 详 情 。系 统 设 定 各 终 端 之 间不 能 进 行 直 接 的语
音通话。
装 ,具 有体 积小 、 功 耗低等 特点 , 且具备 足够 的硬件 资源 , 其
维普资讯
研 究 论 著 ~
无线语音通信系统的研制及其在野战医疗中的应用
应 俊 陈 广 飞
( 解放军总 医院 北京市 10 5) 083
摘要 适 于野 战 条件 下基 于无 线通 信 技 术 的语 音 传 输 系统 ,主 要 以 美 国r 公 司 MS 40 低 功 耗 1住 微 控 器和 挪 威 I 1 P3超 6
YI NG u , d n CHEN Gu g f i an — e
( e e l o pao L 。 ei 0 8 3 C i ) G n r si lf A B i g10 5 , h a a H t P j n n
网络多媒体传输的协议设计与实现
![网络多媒体传输的协议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048950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e.png)
网络多媒体传输的协议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多媒体传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无法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电影、游戏和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在互联网上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对用户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网络多媒体传输的协议设计和实现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协议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探讨网络多媒体传输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二、协议设计网络多媒体传输的协议设计是网络工程师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
网络协议是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规范网络传输数据的格式、传输速度和执行过程。
1.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传输协议之一。
在网络多媒体传输过程中,TCP协议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但也因为TCP 协议需要进行三次握手,所以在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时容易出现延迟和抖动的问题。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相比TCP来说更适合视频和音频等实时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因为UDP协议具有轻量、低延迟和无拥塞控制等优点。
但同时也有丢包和乱序等不可靠传输问题。
3.数据报协议组播(DVMRP)DVMRP是用于多播传输数据的协议之一,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承载能力的提高。
DVMRP协议可以将数据广播到多个接收器,从而降低了单个接收器的网络负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4.实时传输协议(RTP)RTP是一种专门针对音频或视频等实时多媒体数据传输的协议。
RTP协议可以实现实时传输和同步,并且还可以对传输的流添加定位信息,以便接收方更好地处理数据。
5.实时协议控制协议(RTCP)RTCP是RTP的控制协议,用于传输关于RTP流的统计信息和控制信令。
通过RTCP协议,接收端可以告诉发送端有关接收数据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发送端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调整。
三、协议实现协议设计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软件接口和协议规范的过程,而协议实现则是将协议设计应用到具体的网络环境中。
1.编程语言在协议实现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对于开发人员至关重要。
音响毕业设计
![音响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eca7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f.png)
音响毕业设计音响毕业设计700字音响技术是一门研究声音的传播和增强的技术,它在现代音乐、影视、演出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声音感受的追求,音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基于这个背景,我决定以音响技术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
首先,我将设计一个以手机为主体的便携式音响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蓝牙或者有线连接与手机进行通信,实现音频的传输和放大。
通过与手机的连接,用户可以方便地播放手机中存储的各种音频文件,如音乐、电影等。
同时,我还将增加一个智能控制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P远程控制音响的开关、音量调节等功能。
此外,为了提高音质,我还将优化音响的声学设计,提高音响的输出效果。
另外,我也将进行一些有关音响技术的研究和实验。
例如,我将研究音响的频率响应特性,通过测量音响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响应,分析音响的音质好坏。
我还将研究音响的失真特性,通过测量音响在不同音量下的失真程度,找出导致音响失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此外,我也将进行音场模拟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的音场环境,研究音响在不同的环境中的音质表现。
最后,我将设计一个音响产品的生产流水线。
这个流水线将包括音响的组装、调试和测试等环节。
通过设计这个流水线,我希望提高音响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我还将研究一些自动化技术,如机器人装配等,使得整个流水线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这个毕业设计,我希望能够系统性地学习和研究音响技术,并掌握一些与音响设计和制造有关的技术和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音响产品,提高自己的设计和工程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为音响技术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音响体验。
机器人一体机远程监控平台的音视频传输研究与设计
![机器人一体机远程监控平台的音视频传输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275d876529647d2728523f.png)
摘 要 : 文章 分 析 了一 个 典型 的机 器 人 一 体机 ( RI M )远
海量数据传输问题 的监控平台。在数据传输过程 中,音视频数据的传输效率是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
也 对该 控 制 方 案 中 的结 构进 行 了深入 研 究与 分 析 ,详 细叙 述 了广域 网音 视频 传 输 系统 的 需求 ,设 计 并 实 现 了广 域 网 中不 同局 域 网之 间的 音视 频信 息的 传 输 ,为移 动 机 器人 的遥 操作 提 供 支持 ,介 绍 了 系统 所 用 到 的关键 技 术 并 对 系统 进行 了测 试 与 分析 。该 方 案 简单 明 了, 实现 方便 ,通过 了相 关测 试 。
关 键词 : 音频 ; 视频 ; 遥操作 ; 机 器人 一 体机 ;网络传 输
中图分类号 : T P 3 0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1 2 2( 2 0 1 4 )0 3 — 0 0 1 7 — 0 7
Re s e a r c h a n d De s i g n o f Au di o a nd Vi de o Tr a ns mi s s i o n i n Re mo t e Mo ni t o r i ng Pl a t f or m o f Ro bo t I nt e g r a t e d M a c hi ne
电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2e85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8.png)
电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1.1 背景电台是一种传播媒体,通过无线电信号将音频信息传递给广大听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流媒体技术的成熟,网络电台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形式。
网络电台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音频内容。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开发一款网络电台应用的可行性。
1.2 研究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电台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该项目在技术、市场和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为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提供依据。
2. 技术可行性2.1 技术要求开发网络电台应用的关键技术要求如下:•网络音频传输技术:实现音频的实时传输和播放,保证音质和稳定性;•用户注册和登录系统:确保用户可以注册账户、登录和注销,管理个人信息;•音频上传和存储:提供用户上传音频文件的功能,并能够对音频进行存储和管理;•音频流媒体服务:支持音频的实时流媒体播放,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收听的需求;•用户评论和分享功能:允许用户对电台节目进行评论和分享。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针对上述技术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网络音频传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利用现有的音频流传输协议来实现实时音频传输;•用户注册和登录系统是常见的基础功能,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音频上传和存储可以使用云存储服务来实现,具有高可扩展性和稳定性;•音频流媒体服务可以基于流媒体服务器来实现,市场上已有多个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用户评论和分享功能是常见的社交功能,有现成的开源组件可供使用。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开发网络电台应用是可行的。
3. 市场可行性3.1 市场需求我们对潜在用户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以下市场需求:•用户对音乐、新闻、电台剧、播客等多种音频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广大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收听电台节目,而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用户对于个性化内容的需求逐渐增加,希望能够自由选择并定制自己感兴趣的节目;•用户希望能够与其他听众进行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网络音频流数据传输探讨
![网络音频流数据传输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489c0e55ef7ba0d4a733b21.png)
节, 而通过利用通信控制组件只需要编写少量的代码来实现
主要应用 功能 和界 面设计 , 就可 以完成软件的开发过程。
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来控 制音频 流数 据的网络传输 , 因此要
涉及到计算机控制系统。
2 音 频流数 据传 输
随着现代 网络技术的发展 , 作为第四媒体 的网络开始带 给人们 的是更多形式 的信息模式 。从在 网络上 出现 第一张 图片 , 到现在 各种 形式的网络视频 , 三维动画 , 人们 的视听觉 感官在 网络上得到 了很 大的满足 。而同时面临 的是 另外一 种不可避免的尴尬 : 正是 由于人 们需求 的不 断提高 , 网人 上 数的不断增加 , 加之 网络硬件设 备的局限性 , 使得文 件的大 小成为 网络传输一个不可忽视的参数。一方面 , 人们希望能 在网络上看到生动清晰的媒体演示 , 另一方面人们 又不得不
好 的界面设计能力 , 而且在 串 口通信方面也有很 强的 功能 ,
它提 供的 MS o m通信组件隐藏了大部分 串口通信的底层 Cm
运行过 程 和许 多 烦 琐 的 过程 , 使 用 户能 够 方便 的访 问 它
Widw 下串口通 信驱动程 序。所 以整个 串行通信 程序 的 no s
开发过程变得 十分 简单 易行 , 程序员 不需 要处理烦 琐 的细
声音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媒体 , 声音传输 占有重要地 1 )声音质量不满足要求 。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 断提 高, 人们 希望广播的声音 质量能
位 , 目前网络音频传输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 但
近2 0年来 计算机 控制 系统 的普及和应用有 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 。而计算机控制 系统 的性价 比的不 断提高更 加速 了 这种趋势 。在 过程 控制 方面 的软件 技术 如 : D 、 C I E D E A TV
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研究
![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d274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e.png)
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研究智能家居系统,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网络通信协议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概述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是指一组规范和约定,用于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这些协议可以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Z-Wave等。
1. Wi-FiWi-Fi是最常见的智能家居系统通信协议之一。
它具有广覆盖范围和高传输速度的特点,可支持多设备同时连接。
因此,Wi-Fi协议常用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智能家居场景,如高清视频监控和音频系统。
2. 蓝牙蓝牙协议作为低功耗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适用于小范围内的设备连接。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蓝牙协议主要用于连接手机和智能家电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3. ZigBeeZigBee协议是一种低功耗的无线网络通信协议,适用于大规模设备网络连接。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ZigBee协议常用于连接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如温度传感器、照明系统等。
4. Z-WaveZ-Wave协议也是一种低功耗的无线网络通信协议,适用于多设备互联的智能家居场景。
与ZigBee相比,Z-Wave协议具有更强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智能家居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的重要性智能家居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都有着直接影响。
1. 系统稳定性合适的网络通信协议能够保证智能家居系统的稳定运行。
协议的支持能力和可靠性直接影响设备之间的连接质量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因此,在选择和设计协议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2. 可扩展性智能家居系统通常会涉及多种设备和技术,未来还可能加入更多新的设备。
一个好的网络通信协议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各类设备的接入和交互。
基于以太网的实时音频网络传输技术研究
![基于以太网的实时音频网络传输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cb1a0079563c1ec5da717e.png)
【 关键词 】以太 网;实时系统;调度 算法;内部 时钟同步算法;T PI C/ P协议 【 中图分类号 】T 3 3 P 9 【 文献标识码 】B
Re e r h f r t e Re l t e Au i t r a s t n c n q s d o t e n t s a c o h a - i d o Ne wo k Tr n mit g Te h i ue Ba e n E h r e m i
2 传 输 协议 算 法
21 基 于 以太 网 的 改 进 的 B A 调 度 算 法 . P 由于 以 太 网采 用 的 媒 质 访 问 协 议 C M C S D所 采
时对模拟音频信号 的混音 及各种特效处 理等需要增加
大 量 昂贵 的 附 属 设 备 。 数据
c r n z t n r d s u s d a e n r d t n l h me . B c n tu t g v r a r a h o ia i a e ic s e b s d o t i o a o a i Et e t y o s c i i u l e m c r i h e o k d t r n t ad n t e n t r aa w ly r t e e l i n t o k r t c l e in s p o o e a e ,h ra t me e r p oo o d sg i r p s d, w b s d o E h r e s p e e td a e n ten ti rsne . a d s lt n f r a i a d o r n mi i g e o k n a o u i o e l me u i t s t n n t r o t a t w
无线传输系统
![无线传输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5b8e56401f69e31433294d1.png)
-I-
第 1 章 绪论
1.1 数据传输的概述及分类
数据传输一般由五部份组成:控制器、I/O 板、操作站、通讯网络、编 程软件。 数据传输根据数据信号的传输模式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下面几 种方式。 1.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基带传输的特点是不需要调整解调处理,也 即传输过程中信号的频谱没有发生变换。频带传输是在传输之前首先经过 调制器,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频带信号,然后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频谱发 生了搬移。无线数据传输就是频带传输的一个典型的实例,将基带信号调 制到一个高频载波上传输。无线传输是不需要通过实体的物质介质的,它 是通过空气、光束、电磁波、无直接接触的物质传播的传输方式。 2.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并行传输是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在两条以 上的并行通道上同时传输,而串行传输是指将数据编码按位或按码元依次 在一条信道上传输。根据串行数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异步传输和 同步传输。 3.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单工通信只允许数据按指定的一个方向传 输。半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可以双向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全双工通信允 许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数据[1]。
1.5 本论文工作
1.设计一种基于 89C52 单片机和 nRF401 芯片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设计硬件电路及 PCB 板。 2.硬件电路主要完成智能控制、无线传输、数据采集、键盘显示,以 及通讯功能。
1.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史
随着内容、接入技术、软件应用的发展,以及应用设备性能的不断提 高、高数据速率低成本访问的实现,对运营商和消费者来说,无线数据传 输的新产品、新技术将会更具吸引力。据专业人士分析,在近五年内,无 线数据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为那些有能力回应市场需求,以及有实力 把新服务、新产品以光速推向市场的运营商们提供了企业创收和占领市场 的契机。 到目前为止无线数据传输已经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 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 线标签、 身份识别、 非接触 RF 智能卡、 小型无线数据终端、 安全防火系统、 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 232 数 据通信、无线 485/422 数据通信、数字音频.............................................................................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1 章 绪论........................................................................................................ 1 1.1 数据传输的概述及分类..........................................................................1 1.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史..................................................................1 1.3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概述......................................................................1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2 1.5 本论文工作..............................................................................................2 第 2 章 系统分析与方案选择............................................................................ 4 2.1 系统方案的选择及论证..........................................................................4 2.2 系统的总体组成......................................................................................5 2.3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功能..........................................................................5 2.3.1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5 2.3.2 系统功能............................................................................................6 2.4 本章小结..................................................................................................6 第 3 章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调试........................................ 7 3.1 键盘显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7 3.1.1 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原理....................................................................7 3.1.2 外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8 3.2 发射接收模块的设计与调试................................................................12 3.2.1 芯片原理及电路设计......................................................................12 3.2.2 外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13 3.2.3 无线收发模块的调试......................................................................18 3.3 系统应用—温度实时采集系统的设计与调试....................................19 3.3.1 芯片介绍..........................................................................................19 3.3.2 电路设计及调试..............................................................................20 3.4 本章小结................................................................................................21 第 4 章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 22 4.1 系统的整体设计....................................................................................22 4.2 键盘显示驱动程序................................................................................23 4.3 nRF401 发射接收模块的软件设计及应用...........................................24 4.4 系统应用—温度实时采集系统............................................................29 4.5 本章小结................................................................................................30 结论.................................................................................................................... 31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9cc0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d.png)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摘要: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广播传输技术,它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具有传输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包括系统结构、传输技术、资源管理、编解码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1. 引言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现代广播传输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
传统的模拟广播系统存在音质差、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数字音频广播系统则通过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广播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
2. 系统结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音频编码器、传输链路和音频解码器。
音频编码器负责将音频信号进行压缩和编码,以减小数据量。
传输链路将编码后的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音频解码器接收传输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解码还原为原始音频信号。
3. 传输技术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的传输技术有多种,如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使用的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技术将高速数据流分为多个低速子载波进行传输,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还有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使用的是DVB-S(数字视频广播 - 卫星)技术、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使用的是COFDM(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等。
4. 资源管理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频谱资源管理和传输码率控制。
频谱资源管理是指对广播频谱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和利用,以满足不同广播频段的需要。
传输码率控制是指根据实际传输条件和网络负载情况,动态调整传输码率,以保证传输质量和网络稳定性。
5. 编解码算法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编解码算法是实现高质量音频传输的关键。
目前广泛应用的编解码算法有AAC(高级音频编码)和MP3(MPEG-1 音频第三部分)等。
这些编解码算法通过压缩音频数据,去除冗余信息,实现高效的传输。
6. 系统性能评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性能评估主要从传输质量、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
传输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式进行,主观评价是由人工对广播效果进行评估;客观评价是通过一些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进行评估。
基于AD8369的数字音频广播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AD8369的数字音频广播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c60ee16fc4ffe473368ab11.png)
F G 采用 A 1 R E yln C 0的硬件开 P A: L’ AD C c e I 2 E 1 o I2
A 86 D 3 9的最大增益和输 出信号的幅值 ,即 吼 的大小决
定着 D B输出信号的实 际效果 ,从而导致 D B接收端 A A 解码后的接收效果 。当增益控制代码不变时, 负载 R 增
大 , 出的 D B传输信号 的增益提高 。 兄 的大小并 则输 A 但
不影响该芯片的增益调节步长 , 当负载电阻一定 时, 整 在 A 86 码之 间都能保持 良好 的 、 以分 贝为单位的 、 3 B步进 的 ±d 线 性关 系 。在 D B输 出信号 覆盖的整个工作频率 范围 A
固定 增 益 放 大 器 (i dG i 、d 开 关 衰 减 器 ( B Fx a )3B e n 3 d S ih d tn a r 增 益步长控制 电路(a e e c wt e t u t ) c A e o、 G i S pSl — nt e
进行 O D F M调制 , 并将调制后的 1 位 I 2 / Q数据按照严格
电子质量 (02 3 21 第0 期)
基于A 86 的数字音频广播传输系统的研究s实现 D 39
A 8 6 在控制 D B信号 的增益 时选用数字并行接 D 39 A 口模式 ,并行接 口的模式下芯片 内部 主要工作 的模块包 括: R 2 7阶 一 R梯形 电阻衰减 网络(一 RL d eN tok、 R 2 a dr e r) w
部分 。
当 A 8 6 上 电并工作在并行接 口模式时 ,数 字并 D 39 行 接 口接收控制 D B输出信号增益 的 4位二进制增益 A
控制字代码。 其中 , 3 高 位用于控制跨导单元 和梯形 电阻 衰减 网络 , 完成增益 士 d 6 B步长 的变换 , 以及最大 4 d 2B 的增益调节范 围的控制 ,最低位用来控制 ±3 B开关衰 d
8K超高清电视广播的大容量无线传输技术探究
![8K超高清电视广播的大容量无线传输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15e96b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f.png)
• 173•点,所以通信链路畅通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本文提出了多链路冗余的设计思路,即构建无线、有线、应急等综合链路,实现互为补充、多重备份的链路保障效果。
无线通信可以是WIFI 无线网络,开通基于4G 、5G 的无线通信资源。
一些电子设备上自带无线通信模块,如手机、笔记本、IPAD 等。
对于没有无线通信模块的设备可以外接无线WIFI 接收器,如TP-LINK 品牌的TL-WDN5200H 型号的无线信息接收器等。
对于有线通信,可以在设备的网口上外接网线到路由器,路由器通过光纤等途径与网络中转站连接,进而通过有线模式连接到监控中心的信息处理平台上。
有线链路的开通的途径可以在网络运营商业务办理处开通VPN 等虚拟专用网络通道。
对于应急综合链路,在有线网络层面可以是通过已有的或搭建的私有有线网络实现,如应急专用网、内网、专属网等;在无线网络层面可以是利用私有的无线宽带集群通信网络、中兴T800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网络等。
上述三种通信可同时使用,建立多通道通信链路;也可根据情况分优先级,以某一通信手段为主,其他通信手段为补充。
2.3 后台信息处理平台后台的主要技术功能为:一是通过IP 音视频服务器,将多路监控信息分流存储;二是监控信息能够根据管理员需求实时调用,后台软件能够选择特定监控对象,能够通过投影仪或屏幕进行播放,通过音响进行音频播放;三是能够按照管理员的需求进行报警阀值及参数设定,进而进行智能化健康风险分析;四是通过IP 网络、SIM 短信或声音进行风险提醒和应急响应。
鉴于此,本文设计的后台信息处理平台的集成策略为:采用SUN 服务器作为数据存储与分析设备,用联想工作站作为音视频分流服务单元,安装SQL 数据库进行关系数据库的构建及数据管理,集成音视频会讨系统用来与监控对象进行沟通,通过IP 网络协议与前端音响、设备中控建立控制关系,并集成SIM 短信通知模块。
在软件设计上利用UML 面向对象技术进行需求分析,采用DELPHI 高级编程语言进行代码编辑,并进行功能测试。
数传电台无线远程控制方案研究
![数传电台无线远程控制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eb8db2f121dd36a32d82d9.png)
该设 备采 用 了 先进 的频 率 合 成 技 术 ( P L L + V CO) , 并 且使 用 金 属外 壳 屏 蔽 , 实现 信 道 、 频率全方位开放。 用 户 可根 据 需 要 , 通
3 ) 水 泵 的 故 障 信 号传 递 , 考 虑水 泵 故 障 和 干转 故 障 报警 ( 潜
本 文 拟 借 助 某 企业 远 程 水 源 地 的概 念 化 设 计 介 绍 一 种 基 于 高 速 数 传 电台 通 信 技术 的无 线 远 程 控 制 系 统 。
1 工 程 设 计 要 求及 系统 概 述 工 程 共 有 3个 水 源 地 , 三 个 水 源 地 呈 三 角 形分 布 , 分 别 相 距
过电脑超级终端软件在全频 段内 自由设定 信道数 、频率 和静 音
模式( 亚音频) 并 存 储 。 整机 的结 构 及 原 理 如 图 3 。
控 制 信 号送 到数 传 电 台 ,数 传 电 台利 用 其 全 向天 线 向外 发 送 带
有 控 制信 号微 波 。 同时 全 向天 线 接 受 水 源 地 发 出的 现 场 工 作 状 态 反馈 信 号 。 水源地控制箱如图 2 ,其 定 向天 线 接 受 控 制 中 心 的 控 制 信 号, 通 过 数 传 电 台解 调 出 控 制 指 令 由 P L C 控 制 执 行 机 构 执 行 控
3 . 1 电台
由于 水 源 井 较 多 , 采 取 设 高 位调 节 水 池 ( 每个水源地 1 座) , 重 力 流 供 水 方 式 。 根据 用 水 点 蓄 水 池 的水 量 来 远 程 控 制 水 泵 的开 启
经过 前 面 传输 方案 比较 选 择 了数 传 电台 为远 程 通 信 的媒 介 ,
答辩安排表(有问题改过的最新)
![答辩安排表(有问题改过的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90d7f7b27284b73f242502f.png)
自动化专业答辩安排
第一答辩小组
组长:邵克勇(教授)
组员:于镝(副教授) 董长义(高 工) 刘斌(讲师)
秘书: 胡仲瑞,张晓花
2011 注:1、课题类型包括:A—工程设计;B—科学实验;C—软件开发;D—理论研究;E—应用研究
2、课题来源包括:X—结合实际课题;Y—自拟课题。
第二答辩小组
组长:任伟建(教授)
组员:霍凤财(讲师) 姜寅令(讲师) 刘远红(讲师)秘书: 公丽影,赵月娇
注:1、课题类型包括:A—工程设计;B—科学实验;C—软件开发;D—理论研究;E—应用研究
2、课题来源包括:X—结合实际课题;Y—自拟课题。
第三答辩小组
组长:关学忠(教授)
组员:王婷婷(讲师) 张彦生(讲师) 刘玉敏(讲师)
秘书: 陈永昕,侯佳欣
注:1、课题类型包括:A—工程设计;B—科学实验;C—软件开发;D—理论研究;E—应用研究
2、课题来源包括:X—结合实际课题;Y—自拟课题。
第四答辩小组
组长:李艳辉(教授)
组员:康朝海(讲师) 高宏宇(讲师) 杨莉(讲师) 张会珍(讲师)
秘书: 赵辉,李姗姗
注:1、课题类型包括:A—工程设计;B—科学实验;C—软件开发;D—理论研究;E—应用研究
2、课题来源包括:X—结合实际课题;Y—自拟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