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网络安全[1]
17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七章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第十七周教案
![17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七章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第十七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2edeb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b.png)
(3)在查看“网上邻居”时出现“无法浏览网络。网络不可访问。想得到更多信息请查看‘帮助索引’中的‘网络疑难解答’专题”的错误提示
(4)在“网上邻居”中只能看到本机的计算机名
(5)可以访问服务器,也可以访问Internet,但无法访问其他工作站
(6)可以Ping通IP地址,但Ping不通域名
5.IPSec技术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网络通信的加密算法,采用了网络通信加密技术。IPSec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可以对所有IP级的通信进行加密和认证,正是这一点才使IPSec可以确保包括远程登录、客户/服务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及Web访问在内的多种应用程序的安全。
(2)服务访问策略
典型的服务访问策略是:允许通过增强认证的用户在必要的情况下从Internet访问某些内部主机和服务;允许内部用户访问指定的Internet主机和服务。
(3)防火墙设计策略
通常有两种基本的设计策略:允许任何服务除非被明确禁止;禁止任何服务除非被明确允许。
(4)增强的认证
增强的认证机制包含智能卡,认证令牌,生理特征(指纹)以及基于软件(RSA)等技术,来克服传统口令的弱点。目前许多流行的增强机制使用一次有效的口令和密钥(如SmartCard和认证令牌)。
(7)网络上其他的计算机无法与我的计算机连接
(8)安装网卡后计算机启动的速度慢了很多
(9)在“网上邻居”中看不到任何计算机
(10)别人能看到我的计算机,但不能读取我计算机上的数据
(11)在安装网卡后,通过“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查看时,报告“可能没有该设备,也可能此设备未正常运行,或没有安装此设备的所有驱动程序”的错误信息
网络安全PPT
![网络安全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6eb523b4daa58da0114a5f.png)
1. 2. 3. 4. 5.
机密性 完整性 有效性 授权性 审查性
机密性
• 机密性又称保密性,是指信息在产生、传 送、处理和存贮过程中不泄露给非授权的 个人或组织。机密性一般是通过加密技术 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来实现的,经过加密 处理后的加密信息,即使被非授权者截取, 也由于非授权者无法解密而不能了解其内 容。
• 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 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 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 的恶意侵入 。
代理型
• 代理型防火墙又称应用层网关级防火墙, 也可以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 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 • 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 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
第七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7.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 统计表明全球87%的电子邮件被病毒染率、 90%以上的网站受过攻击、有着超过六万 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并且每天还在产生新 的品种。网络犯罪也遵循摩尔定律,每18 个月翻一番。面对这样的网络安全环境, 我们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如何才能自保? 如何才能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对称密钥加密
• 常用对称密钥加密方法有:
– 数据加密标准DES – RC5
密钥
加密过程 明文 密文
图7-2 对称密钥加密
解密过程 明文
7.2.3
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
• 非对称密钥加密又称公开密钥加密(Public Key Encryption),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赫尔 曼教授于1977年提出。它最主要的特点就 是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每个用户 保存着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公钥对外 公开,私钥由个人秘密保存;用其中一把 密钥来加密,就只能用另一把密钥来解密。
第七章网络安全
![第七章网络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39997bf559eef8c75ebfb3e1.png)
18
5、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在网络安全上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作为一种 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监听在协助网络管理员监测网络传输数据、 排除网络故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一直备受网络管 理员的青睐。然而,在另一方面网络监听也给以太网的安全带来 了极大的隐患,许多的网络入侵往往都伴随着以太网内的网络监 听行为,从而造成口令失窃、敏感数据被截获等连锁性安全事件。 网络监听是主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机可以接收 到本网段在同一条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而不管这些信息 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是谁。此时若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的信息没有加 密,只要使用某些网络监听工具就可轻而易举地截取包括口令和 账号在内的信息资料。 Sniffer是一个著名的监听工具,它可以监听到网上传输的所有信 息。还有EtherPeek, WireShark
11
7.1.2黑客的攻击手段 黑客在世界各地四处出击,寻找机会袭击网络,几乎 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有不少黑客袭击网络时并不是 怀有恶意.他们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表现和证实自己 在计算机方面的天分与才华,但也有一些黑客的网络 袭击行为是有意地对网络进行破坏。 黑客(Hacker)指那些利用技术手段进入其权限以外计 算机系统的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活跃着这批特 殊的人,他们是真正的程序员,有过人的才能和乐此 不疲的创造欲。技术的进步给了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 天地,同时也使汁算机网络世界多了一份灾难,一般 人们把他们称之为黑客(Hacker)或骇客(Cracker),前 者更多指的是具有反传统精神的程序员,后者更多指 的是利用工具攻击别人的攻击者,具有明显贬义。但 无论是黑客还是骇客,都是具备高超的计算机知识的 人。
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七章网络安全教学解析
![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七章网络安全教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c3e9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8.png)
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七章网络安全教学解析网络安全在当今信息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学生来说,他们必须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本文将对八年级第七章网络安全的教学进行解析,讨论如何有效地传授网络安全知识给学生。
一、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干扰等威胁的一门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攻击等问题屡见不鲜。
因此,教育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二、网络安全的教学目标1.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3. 掌握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法。
4. 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态度和行为。
三、网络安全的教学内容1.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a. 计算机网络b.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关系c.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d. 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的基本方法2. 个人信息保护a.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和危害b. 保护个人隐私的措施和方法c. 妥善管理个人账号和密码3. 网络攻击与防范a.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b. 防范网络攻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c. 恶意软件的防范与应对4. 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a. 正确认识网络b. 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和礼仪c.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四、网络安全的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威胁和防范措施。
2. 视频教学法: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网络安全知识和案例。
3. 团体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网络安全相关问题,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4. 游戏化教学法:设计有趣的网络安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网络安全的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1. 课堂小测验: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2. 作业表现:评估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网络安全基础第七章-网络安全基础-廉龙颖-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安全基础第七章-网络安全基础-廉龙颖-清华大学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69b722c214791711cd79177c.png)
莫里斯蠕虫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空军、国家安全局和能源部共同资助空军密码支持中 心、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Haystack实验室,开展对分布式 入侵检测系统(DIDS)的研究。
第七章
第7章 入侵检测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入侵检测的定义 ➢理解入侵检测通用模型 ➢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结构 ➢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类型及优缺点 ➢掌握异常检测与误用检测技术 ➢掌握Snort入侵检测系统
第7章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 类型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 结构
入侵检测的特 点与发展趋势
完整性分析。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象是否被更改,这经常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及 属性,它在发现被更改的应用程序方面特别有效。
7.2 入侵检测系统结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
入侵检测系统是监测网络和系统以发现违反安全策略事件的过程。根据CIDF框架模型,可以知 道IDS一般包括3个部分:采集模块、分析模块和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作决策和响应。入侵检测响应方式分为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 被动响应型系统只会发出告警通知,将发生的不正常情况报告给管理员,本身并不试图降低所 造成的破坏,更不会主动地对攻击者采取反击行动。 目前,主动响应系统还比较少,即使做出主动响应,一般也都是断开可疑攻击的网络连接,或 是阻塞可疑的系统调用,若失败,则终止该进程。
分析模块完成对数据的解析,给出怀疑值或作出判断。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 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https://img.taocdn.com/s3/m/449a9e2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b.png)
第七章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2) 外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简称 EGP,工作在自治系统之间,实现 自治域系统之间的通信。外部网关协议针对特大规模网络, 复杂程度高,系统开销大。最流行的是边界路由协议(BGP), 它是 Internet 上互联网络使用的外部网关协议。
第七章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项目3
银行存款结算业 务
第七章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任务7 托收承付业务
一、托收承付结算的概念
托收承付是根据购销合 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 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
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
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托收 承付
1 信汇结算知识准备
第七章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任务7 托收承付业务
二、适用范围
第七章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第七章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7.1 路由技术 7.2 路由器安全 7.3 防火墙 7.4 防火墙攻击 7.5 路由器和防火墙的比较
第七章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7.1 路 由 技 术
7.1.1 路由和路由器 1.路由 路由是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外一个节点的过程。我
第七章 网络安全设备的攻击与防御
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 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 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 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
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 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另一 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 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 程度非常高。
计算机网络_教学课件_8
![计算机网络_教学课件_8](https://img.taocdn.com/s3/m/653f6fec998fcc22bcd10d26.png)
7.2 密码学初步
7.2.3 公钥密码体制
•
RSA 算法简介
• RSA 举例
加解密运算: 对明文进行加密:先把明文划分为分组,使每个明文 分组的二进制值不超过 n, 即不超过 119, 设明文 X = 19: Xe 195 2476099 ≡ 66 mod 119 对密文66进行解密: Yd 6677 ≡ 19 mod 119
需要 64 bit 表示。 也就是说,对于 DES 算法,相同的明文就产生相同的 密文。这对于安全性来说是不利的。 适当选择加密模式可以改善此问题。
7.2 密码学初步
7.2.2 对称密码体制
•
DES 的保密性
• 算法公开,保密性取决于密钥 • 第一个公认的实用密码标准,曾对密码学的发展做出了 • • • •
7.3 网络安全基本问题
7.3.1 数据完整性
• •
•
加密是对付被动攻击的主要措施,保护秘密性;
主动攻击中的篡改和伪造破坏的是数据的完整性, 需要采用报文鉴别技术进行保护。 报文鉴别使得通信的接收方能够验证所收到的报文 (发送者和报文内容、发送时间、序列等)的真伪。
•
常用的方法:报文摘要
7.3 网络安全基本问题
X DSK(X) D E
接收者 B
X
SK 用秘密密钥 进行签名
PK
用公开密钥 核实签名
7.2 密码学初步
7.2.3 公钥密码体制
•
公钥密码体制用于密钥分发
• 密钥分发必须保证两种安全性:
(1) 保密性公钥密码的保密功能 (2) 认证性公钥密码的数字签名功能
发送者 A X D DSKA(X) 密文 EPKB(DSKA(X)) E D
计算机网络教程谢钧谢希仁第5版微课版PPT
![计算机网络教程谢钧谢希仁第5版微课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28b25c336c1eb91a375d7c.png)
7.3 7.4 7.5 7.6 7.7 7.8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网络攻击及其防范
7.1.1 安全威胁
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以下四种威胁:
第 7 章 网络安全
3
01
OPTION
截获
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
02
OPTION
中断
有意中断他人在网络上的通信。
03
OPTION
篡改
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报文。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网络攻击及其防范
7.1.2 安全服务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确保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或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不会 泄漏给非授权用户。这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安
第 7 章 网络安全
7
实体鉴别(entity authentication) 通信实体能够验证正在通信的对端实体的真实身 份,确保不会与冒充者进行通信。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系统具有限制和控制不同实体对信息源或其他系 统资源进行访问的能力。系统必须在鉴别实体身 份的基础上对实体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 可用性(availability)
第 7 章 网络安全
22
• 发送方将可变长度的报文m经过报文摘要算法运算后得出固定长度的报文摘要H(m)。
• 然后对H(m)进行加密,得出EK(H(m)),并将其附加在报文m后面发送出去。
• 接收方把EK(H(m))解密还原为H(m),再把收到的报文进行报文摘要运算,看结果是否与收到的 H(m)一样。
虽然差错检验码可以检测出报文的随机改变,但却无法抵御攻击者的恶意篡改,因 为攻击者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差错检验码与原文相同的其他报文,从而达到攻击目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习题答案(重点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习题答案(重点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570126ccbff121dd3683f1.png)
网络安全问答题第一章:1.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攻击技术主要包括: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对方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逐句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
联网安全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a: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b: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第四章:2、黑客在进攻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目的是什么?隐藏IP:通常有两种方式实现IP的隐藏:第一种方法是首先入侵互联网上的一台计算机(俗称“肉鸡”),利用这台计算进行攻击,这样即使被发现了,也是“肉鸡”的IP地址;第二种方式是做多级跳板“Sock代理”,这样在入侵的计算机上留下的是代理计算机的IP地址。
踩点扫描: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
第七章 互联网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第3版)-刘远生-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七章 互联网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第3版)-刘远生-清华大学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bd432fb67e21af45b307a8e7.png)
02 IP电子欺骗过程解析
IP电子欺骗攻击的整个过程可简要概括为: 1. 使被信任主机的网络暂时瘫痪,以免对攻击造成干扰. 2. 连接到目标主机的某个端口来猜测ISN基值和增加规律. 3. 把源地址伪装成被信任主机,发送带有SYN标志的数据段请求连接. 4. 等待目标机发送SYN/ACK包给已经瘫痪的主机. 5. 再次伪装成被信任的主机向目标机发送ACK,此时发送的数据段带有
02 ARP欺骗的防范
可采用如下措施防止ARP欺骗: 不要把网络的安全信任关系仅建立在IP基础上或MAC基础上,而是应该
建立在IP+MAC基础上(即将IP和MAC两个地址绑定在一起)。 设置静态的MAC地址到IP地址对应表,不要让主机刷新设定好的转换表。 除非很有必要,否则停止使用ARP,将ARP作为永久条目保存在对应表
7.2
Internet欺骗
7.2.1 IP电子欺骗 7.2.2 ARP电子欺骗 7.2.3 DNS电子欺骗
7.2.1 IP电子欺骗
01 IP电子欺骗原理 02 IP电子欺骗过程解析 03 IP电子欺骗的预防
01 IP电子欺骗原理
IP是网络层面向无连接的协议,IP数据包的主要内容由源 IP地址、目地IP地址和所传数据构成。IP数据包只是根据数据 报文中的目的地址发送,因此借助于高层协议的应用程序来 伪造IP地址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03 UDP协议安全分析
由于UDP协议上既没有使用序列号又没有使用认证包分组 的机制,因此基于协议之上的任何应用软件在任何情况下都 是以主机网络地址作为认证手续。那么攻击者通过冒充内部 用户的网络地址,然后再利用适当的应用软件就很容易伪造 UDP包分组。所以在外露的系统中应避免使用UDP协议。典型 的UDP攻击是UDP Flood 。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第七章 网络侵害与安全预防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第七章 网络侵害与安全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a18195352ea551810a68761.png)
第一节 大学生与网络安全
一、网络安全定义
二、影响网络安全 的因素
三、维护网络安全 的意义
四、学校网络安全 现状
五、维护高校网络 安全的措施
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网站和信 息要持坚决抵制态度。“文明上网, 规范上网”,在大学生中不应只是 一句口号。
第一节 大学生与网络安全
一、网络安全定义
二、影响网络安全 的因素
3. 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
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 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
第一节 大学生与网络安全
一、网络安全定义
二、影响网络安全 的因素
三、维护网络安全 的意义
四、学校网络安全 现状
五、维护高校网络 安全的措施
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 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也 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 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 后果不堪设想。
⑥认为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 ⑦为上网宁愿失去更重要的人际交 往和工作;⑧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 ⑨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⑩ 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
四、网络综合征的 预防
第二节 警惕网络综合征
一、网络综合征概 述
二、网络综合征的 产生原因
三、网络综合征的 危害
在上述10种症状中,如果有4 种以上符合,便可以判断为“网络 综合征”。
四、学校网络安全 现状
五、维护高校网络 安全的措施
谈到目前高校的校园网应用的 现状,网络安全是大家不约而同关 注的焦点。一方面,网络环境越来 越复杂,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影响 范围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校园网 内部存在突出的安全隐患。
第一节 大学生与网络安全
一、网络安全定义
二、影响网络安全 的因素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网络安全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网络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a687092b1a37f111f0855b78.png)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网络安全————————————————————————————————作者:————————————————————————————————日期:第七章网络安全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进行各种处理。
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延迟这些PDU。
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
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
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而不干扰信息流。
即使这些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PDU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
这种被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
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
(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网络安全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网络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a673f4fb33d4b14e84246821.png)
第七章网络安全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进行各种处理。
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延迟这些PDU。
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
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
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而不干扰信息流。
即使这些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PDU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
这种被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
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
(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
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PDU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
网络安全条例全文
![网络安全条例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d1cc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9.png)
网络安全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护网络空间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网络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网络安全保护的基本原则第二条网络安全保护坚持总体安全观,坚持法治原则,坚持源头防控、综合治理,坚持整体推动、共同参与,坚持分类分级、实现有序。
第三条网络安全保护坚持国家负责、部门协同、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按照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实施网络安全保护分级管理制度。
第五条国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制定和发布网络安全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国家推动建立网络安全风险防控和预警、网络安全应急和救援、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和协同处置、网络安全检测评估等制度。
第七条国家对网络安全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章网络运营者的义务第八条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等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发生,及时采取技术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九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用户实名注册制度,用户在进行网络服务时,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
第十条网络运营者应当保存网络日志,保存期限由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一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网络安全保护人员的培养和管理,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履行网络安全保护职责。
第四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第十二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
第十三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网络安全检测评估,定期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第十四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安排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五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对供应商、服务商进行安全审查,确保供应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教材
![网络安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ed80e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2.png)
网络安全教材网络安全教材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1.2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3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1.4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第二章:密码学与加密技术
2.1 密码学基础
2.2 对称加密算法
2.3 非对称加密算法
2.4 数字签名技术
第三章:网络攻击与防护
3.1 数据包嗅探与拦截
3.2 网络钓鱼
3.3 拒绝服务攻击
3.4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第四章:网络应用安全
4.1 Web应用安全
4.2 数据库安全
4.3 电子邮件安全
4.4 移动应用安全
第五章:安全操作指南
5.1 强密码设置与管理
5.2 定期更新软件与系统
5.3 注意网站的安全证书
5.4 加强网络隐私保护
第六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6.1 个人信息保护法
6.2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条例
6.3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法
第七章:安全意识教育
7.1 常见社交工程攻击
7.2 确认身份与信息分享
7.3 网络购物与支付安全
7.4 网络游戏与健康
第八章:网络安全管理
8.1 内部人员管理
8.2 网络访问控制
8.3 安全审计与监测
8.4 灾备与恢复计划
结语:
网络安全是当前信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并且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员能够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威胁和防护措施,并掌握实际应
用中的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网络安全。
同时,也希望学员能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大学生安全教育-本科版第七章习题答案
![大学生安全教育-本科版第七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bb4bdeaa00b52acfc7ca8b.png)
第七章课后习题1.阐述维护网络安全的意义。
网络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
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维护网络安全,能够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进行不法访问和破坏;还可使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维护网络安全能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能有效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使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维护网络安全能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避免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有效将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过滤和防堵。
2.谈谈网络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网络综合征的产生原因网络综合征的病因很多,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其内在因素。
(1)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地相互模仿、攀比,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难免会影响到孩子,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以致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网络安全培训课件(PPT49页)
![网络安全培训课件(PPT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4c1d767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f.png)
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2011年2月10日凌晨2 时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 有人传言,陈家港化工园区 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 导致陈家港、双港等镇区部 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 恐慌情绪,并离家外出,引 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 多人受伤。
2月12日,编造、故意 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 疑人刘某、殷某被刑事拘留, 违法行为人朱某、陈某被行 政拘留。
★如果是由硬件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则要注意事故发生后的保护 工作,不应继续对该存储器反复进行测 试,否则会造成永久性损坏。
工具恢复法
手工操作法
备份恢复法
江苏某女大学生小雪在网上认识并 爱上了一位毕某的男子。在毕某邀请下, 她多次去哈尔滨跟“心上人”约会并同 居。一次约会中,毕某得知小雪的家境 很好,父母准备送她出国深造,觉得送 到嘴里的“肥肉”哪能轻易放掉。就在 小雪出国前夕,毕某再次将她约到自己 住处,实施了他的敲诈计划,在没有达 到目的的情况下,竟与同伙将小雪掐死。
“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 产乳制品
谣言虽然破了,但消费者对我 国乳制品的信心遭到重创。2008年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公众对国 内乳制品的不信任感居高不下,具 备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一般都会优先 选购国外奶制品,内地乳制品企业 则在战战兢兢中向前发展。
QQ群里散布谣言引
发全国“抢盐风
波”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 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 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 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谁也没 想到这起严重的核事故竟然在 中国引起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 盐风波。
成都某高校一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8: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晚上,通 宵玩网络游戏;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这位大学生把所有的空余时间 都拿来打游戏,同学间的聚会和活动都拒绝参加。两个月以后,他发现自己思 维方式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所想的全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 先用游戏的规则来思考,开始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网络安全电子书
![网络安全电子书](https://img.taocdn.com/s3/m/d8791b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2.png)
网络安全电子书《网络安全初级指南》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1.3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密码学基础2.1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2.2 密码学中常见的算法和协议2.3 密码学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第三章:网络攻击和防御3.1 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3.2 常见的防御技术和措施3.3 搭建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第四章:网络安全操作指南4.1 安全的网络浏览和下载4.2 安全的电子邮件使用和防范邮件欺诈4.3 安全的社交媒体使用和防范网络钓鱼第五章:移动设备安全5.1 移动设备安全风险分析5.2 安全的移动设备使用和防范数据泄露5.3 移动设备数据的加密和备份第六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6.1 国内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概述6.2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解读6.3 个人和企业应遵守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第七章:网络安全意识教育7.1 常见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和活动7.2 增强个人网络安全意识的技巧和建议7.3 企业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策略和实施第八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8.1 网络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级别8.2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基本流程和组织8.3 案例分析和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实践经验第九章:未来网络安全挑战和趋势9.1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9.2 物联网和云计算对网络安全的影响9.3 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前景这本电子书《网络安全初级指南》总共包含了九个章节,分别介绍了网络安全的基础概念、密码学、网络攻击和防御、网络安全操作指南、移动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以及未来网络安全的挑战和趋势。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读者可以初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操作技巧和方法。
希望这本电子书能够帮助读者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网络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如果密码体制中的密码不能被可使用的计算资源 破译,则这一密码体制称为在计算上是安全的。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7.2 两类密码体制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报文摘要 MD
(Message Digest)
n A 将报文 X 经过报文摘要算法运算后得出很短的 报文摘要 H。然后然后用自己的私钥对 H 进行 D 运算,即进行数字签名。得出已签名的报文摘 要 D(H)后,并将其追加在报文 X 后面发送给 B。
n B 收到报文后首先把已签名的 D(H) 和报文 X 分 离。然后再做两件事。
公钥算法的特点(续)
加密和解密的运算可以对调,即
(7-6)
在计算机上可容易地产生成对的 PK 和 SK。 从已知的 PK 实际上不可能推导出 SK,即从
PK 到 SK 是“计算上不可能的”。 加密和解密算法都是公开的。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公钥密码体制
B 的公钥 PKB
B 的私钥 SKB
否被允许(如是否可以对某文件进行读 或写)。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7.4.1 报文鉴别
n 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但却需要数字签 名,以便让报文的接收者能够鉴别报文 的真伪。
n 然而对很长的报文进行数字签名会使计 算机增加很大的负担(需要进行很长时 间的运算。
n 当我们传送不需要加密的报文时,应当 使接收者能用很简单的方法鉴别报文的 真伪。
n DES 是世界上第一个公认的实用密码算法标准, 它曾对密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n 目前较为严重的问题是 DES 的密钥的长度。 n 现在已经设计出来搜索 DES 密钥的专用芯片。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7.2.2 公钥密码体制
n 公钥密码体制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 钥,是一种“由已知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 钥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密码体制。
n 最后将各组密文串接起来,即得出整个的密文。 n 使用的密钥为 64 位(实际密钥长度为 56 位,
有 8 位用于奇偶校验)。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DES 的保密性
n DES 的保密性仅取决于对密钥的保密,而算法 是公开的。尽管人们在破译 DES 方面取得了 许多进展,但至今仍未能找到比穷举搜索密钥 更有效的方法。
n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 的 PDU 进行各种处理。
n 更改报文流 n 拒绝报文服务 n 伪造连接初始化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目标
(1) 防止析出报文内容; (2) 防止通信量分析; (3) 检测更改报文流; (4) 检测拒绝报文服务; (5) 检测伪造初始化连接。
n 公钥密码体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 原因,一是由于常规密钥密码体制的密钥分 配问题,另一是由于对数字签名的需求。
n 现有最著名的公钥密码体制是RSA 体制, 它基于数论中大数分解问题的体制,由美国 三位科学家 Rivest, Shamir 和 Adleman 于 1976 年提出并在 1978 年正式发表的。
(4) 逻辑炸弹——一种当运行环境满足某种特定 条件时执行其他特殊功能的程序。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7.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n 保密性 n 安全协议的设计 n 访问控制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7.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加密密钥 K
截获
A
明文 X
E 运算 密文 Y 加密算法
截取者 因特网
A 签名
加密
明文 X D 运算
E 运算
因特网
密文
B 的私钥 SKB A 的公钥 PKA
解密
B 核实签名
D 运算
E 运算 明文 X
加密与解密 签名与核实签名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7.4 鉴别
n 在信息的安全领域中,对付被动攻击的重要措 施是加密,而对付主动攻击中的篡改和伪造则 要用鉴别(authentication) 。
签名。
n 现在已有多种实现各种数字签名的方法。 但采用公钥算法更容易实现。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数字签名的实现
A 的私钥 SKA
A
签名
D
明文 X 运算
密文
因特网
A 的公钥 PKA
核实签名
B
密文
E
运算 明文 X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数字签名的实现
n 因为除 A 外没有别人能具有 A 的私钥,所 以除 A 外没有别人能产生这个密文。因此 B 相信报文 X 是 A 签名发送的。
n 但对鉴别报文 X 来说,效果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报文 X 和已签名的报文摘要 D(H) 合在一起是不可伪造的,是可检验 的和不可否认的。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报文摘要算法
n 报文摘要算法就是一种散列函数。这种散列函 数也叫做密码编码的检验和。报文摘要算法是 防止报文被人恶意篡改。
n 报文摘要算法是精心选择的一种单向函数。 n 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一个长报文 X 的报文摘要
篡改
解密密钥 K
B
密文 Y D 运算 解密算法 明文 X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一些重要概念
n 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是密码体制的设计学, 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sis)则是在未知密钥的情 况下从密文推演出明文或密钥的技术。密码编码 学与密码分析学合起来即为密码学(cryptology)。
n 所谓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即加密密钥与解 密密钥是相同的密码体制。
n 这种加密系统又称为对称密钥系统。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数据加密标准 DES
n 数据加密标准 DES 属于常规密钥密码体制,是 一种分组密码。
n 在加密前,先对整个明文进行分组。每一个组 长为 64 位。
n 然后对每一个 64 位 二进制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产生一组 64 位密文数据。
n 报文鉴别使得通信的接收方能够验证所收到的 报文(发送者和报文内容、发送时间、序列等) 的真伪。
n 使用加密就可达到报文鉴别的目的。但在网络 的应用中,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应当使接 收者能用很简单的方法鉴别报文的真伪。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鉴别与授权不同
n 鉴别与授权(authorization)是不同的概念。 n 授权涉及到的问题是:所进行的过程是
报文摘要
签名的报文摘要
A 的公钥
E 运算
核实签名
报文摘要 运算
比较
H
H
报文摘要
报文摘实体鉴别
n 实体鉴别和报文鉴别不同。 n 报文鉴别是对每一个收到的报文都要鉴
别报文的发送者,而实体鉴别是在系统 接入的全部持续时间内对和自己通信的 对方实体只需验证一次。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7.7.1 链路加密 7.7.2 端到端加密
7.8 防火墙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n 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 (1) 截获——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 (2) 中断——有意中断他人在网络上的通信。 (3) 篡改——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报文。 (4) 伪造——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
应当注意
n 任何加密方法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长 度,以及攻破密文所需的计算量。在这 方面,公钥密码体制并不具有比传统加 密体制更加优越之处。
n 由于目前公钥加密算法的开销较大,在 可见的将来还看不出来要放弃传统的加 密方法。公钥还需要密钥分配协议,具 体的分配过程并不比采用传统加密方法 时更简单。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公钥算法的特点
发送者 A 用 B 的公钥 PKB 对明文 X 加密(E 运算)后,在接收者 B 用自己的私钥 SKB 解 密(D 运算),即可恢复出明文: (7-4)
解密密钥是接收者专用的秘钥,对其他人都保 密。
加密密钥是公开的,但不能用它来解密,即 (7-5)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n 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更改信息和拒 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对网络的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源站
目的站
截获 被动攻击
中断
篡改 主动攻击
伪造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n 在被动攻击中,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 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PDU 而不干扰信息 流。
第 7 章 网络安全(续)
7.3 数字签名 7.4 鉴别
7.4.1 报文鉴别 7.4.2 实体鉴别 7.5 密钥分配 7.5.1 对称密钥的分配 7.5,2 公钥的分配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第 7 章 网络安全(续)
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7.6.2 运输层安全协议 7.6.3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破
n 这就叫做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C 甚至还可 以截获 A 的 IP 地址,然后把 A 的 IP 地址冒充 为自己的 IP 地址(这叫做 IP 欺骗),使 B 更 加容易受骗。
第七章 网络安全[1]
使用不重数
n 为了对付重放攻击,可以使用不重数 (nonce)。不重数就是一个不重复使用的 大随机数,即“一次一数”。
n 用A的公钥对 D(H) 进行E运算,得出报文摘要 H 。 n 对报文 X 进行报文摘要运算,看是否能够得出同样的
报文摘要 H。如一样,就能以极高的概率断定收到的
报文是 A 产生的。否则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