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李商隐在晚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和价值都是引人注目的。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他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在其生活的时代就已经享有盛名。他一生创作六百多首诗歌,无题诗是他的独创,基本估计有15道。《李商隐诗歌集解》,凝聚了诗人在那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浸透了感伤的情调,缠绵婉转、隐晦曲折、意境朦胧幽深、语言富艳精工、极具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无题诗;艺术特色;构思;意境;象征

【正文】李商隐于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作巡官,开始了他一生飘蓬般的“薄宦”生涯。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经令狐绹引荐,登进士及第。从此正式踏上仕途。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他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又和温庭筠并称“温李”,后世人们又称他与李白、李贺并称为唐代诗家“三李”。有《李义山诗集》。。李商隐一生失意、落魄,少时曾勤奋苦

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家国,但于青年时期卷入牛、李党争之中,落魄潦倒,报国无门。在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已是晚唐帝国衰败的时候,各种的社会茅盾相互交织,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加上他出身低微,虽有“欲回天地”的壮志雄心,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矛盾交织使他壮志难酬,梦想幻灭。正是因为政治和人生的失意,李商隐写下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的感怀、咏物、咏史的诗作,抒发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地反映晚唐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生活,极具现实主义意义。

诗歌自汉魏以来至盛唐时由李白、杜甫发展到顶峰。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些诗歌大都显得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富有象征和暗示色彩,开拓了我国古代抒情诗歌的新领域,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高一个新境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意境。下面我试从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四个方面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一、表现的内容——“哀乐循环无端”的感情境界。

有寄托还是无寄托?无题诗,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哀乐循环无端”①的感情境界。这种感情的境界,在诗人笔下是以悲剧性的爱情相思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又不必拘泥于爱情生活这一点上,亦可以旁通于人生的其他领域,诸如政治的失意、身世的沉沦、年华的消逝、家庭的不幸以至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衰颓没落的悲剧性时代气氛,都能借以得到概括反映。要说有寄托,这也似乎可算作一种寄托,或者说得确切些,叫作寄托在有无之间,可以意会,却难以实指。无题诗之所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朦胧感乃至晦涩感,成为千古不破的“诗谜”,原因就在这里;而它之能够吸引各个时代的人们去细加玩味,甚且在无法确定其所指意图的情况下,仍能感受其艺术上的巨大魅力,道理也在这里。

对于李商隐写爱情的无题诗,如“昨夜星辰昨夜风”、“凤尾香罗薄几重”等名篇,这些诗不一定是写具体的某件实事,但都表现出李商隐有真切的爱情体验,有专注的恋慕对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幽微曲折的感情世界。他不愧是写爱情诗的能手,每一首诗中都有刻骨的相思情语,引起当时人和后代人心灵共鸣的爱情誓言。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到相思了无益,末妨惘怅是清狂。

有人认为此诗的寄托深蕴是:“首联谓终宵不寐。颔联写生活孤寂,‘神女’、‘小姑’,诗人自喻,盖意在辩解,与李觉纵有过从之迹,实无结援之心,《唐书》本传所谓‘穷自解’者,知确有其事。颈联谓叠遭打击,情意弥坚。”②我们无法考证李商隐当时是否曾把这首诗呈寄给令狐绹来表示上述几层意思,但从诗的文本来看,这些寄托深蕴是硬加的,并非隐含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中的。详玩诗意,我认为第二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并非前者,也决不是他的王氏夫人,很可能是写给他青年时的女冠相好,倾诉难以偿还的相思情债,抒写寂寞悲怨的情怀。

二、艺术手法——重内心深处的开拓。

着力刻划、烘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不在于容貌、体态、服饰、举止等方面的介绍,连恋爱的情事与活动的环境也很少涉及。展现在眼前的,主要是人物的各种心态——期待与焦虑、失望与苦痛、寂寞与忆念、憧憬与烦闷。一句话,是那种深心专注、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由会见的艰阻引出别离的难堪,再从别离转入生死不渝的爱情自誓,进而设想别后的岁月不居和孤独难捱,而结以互通信问的想望与自我宽慰。整个心理过程写得细腻而有层次,显示了感情世界的波卷澜翻,诗篇便有了深度和力量,也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联想与体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明明是一首歌颂真挚爱情的爱情诗,但由于诗的本事无可查考,道学夫子们便穿凿附会出各种奇妙的解释。何焯认为“东风无力”是指“上无明主”,“百花残”是“己且老至也”③程梦星说:“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④其实,诗人开头便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见必是写一段难相见而又舍不得分别的缱绻恋情,诗人恋爱的对象可能是他早期的一位情人,更象是他所挚爱的王氏夫人。李商隐多年宦游,飘泊天涯,与妻子难得相聚,才相聚又要分手,自然难以割舍。分别时正值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自有美人迟暮,花颜憔悴,身世落寞之感。由“百花残”自然兴起一种人生的悲感。颔联写的是爱情的坚贞誓言,是剖白自己的心迹,以春蚕作比,以丝谐“思”,双关妙语,表白出生死不渝的爱情。杜牧诗云:“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炬是诗人自我的外化,是他们坚贞爱情的象征,在爱火中燃烧,在刻骨相思中流泪,直到心成灰身化烟,才流干那相思的情泪,是何等刻骨铭心的词语,生死不渝的誓言。梅成栋评价说:“千秋情语,无出其右”,确实是知音之言。

颈联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应指对方,晨妆对镜,愁的是花容憔悴,云鬓变色;而“夜吟应觉月光寒”,写的是诗人自我对月怀思,吟咏佳章,但觉偏体清寒,渗透骨髓。不写思念的双方的相思之情,心灵感应自然力透纸背。这又是潜隐信息的作用。尾联引用青鸟为西王母传书的典故,说爱人所居的蓬莱仙山在诗人的心理距离上并不遥远,他要托青鸟信使传书致意,殷勤探看,既是宽慰对方之词,也是把刻骨相思变为具体的行动,让双方的爱情更坚如磐石,更净化升华为宇宙间的神圣之爱。要讲这首诗的寄托深蕴,离不开爱情。我们读此诗,只觉得爱情意识深化在字里行间,散逸到宇宙空间,李商隐借写自己的爱情,道出了人类爱情的永恒与神圣。

三、艺术构思——循环跳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