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角色(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我们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科技室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达在教育,而国家的兴亡在于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每一个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反思、钻研,成为研究型的,自我发展的教师。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讲坛上辛勤耕耘已经二十几个年头。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浪潮中去。这次参加教师研修培训,感受更深刻。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向着自己的目边标前进. 优点分析:1、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2、勤奋、好学,不懂的问题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或是动手查找资料。认清了自己,就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客服缺点,放大优点,相信所有人的成功都源于每天的点点滴滴的进步,自己也不会例外。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在教师。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负担较重,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以及有键全的人格对教师非常重要。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业价值,应是把人类所建树的一切文化成果都用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人类文明服务。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如果仅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所以不少教师都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觉。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人们通常认为教师应该是学识博大精深、行为堪称典范,将教师看成灵魂一尘不染者。这种期望使教师往往把“完美”当作自己的为人处世目标,过分限制约束自己,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自怪、自责。由于社会期望值偏高以及教师过分追求“完美”,而自身知识结构又难以相称,就会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教师的工作有点向个体户,虽然有统一教学大纲、统一的授课进度,但还是靠每个教师自己的方法和特点去落实。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能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目前,北京城市学院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督导组听课,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和察看学生成绩等。
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呢?若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生源不同,学生在学习技能及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教师往往忽略或不愿意接受这种差异。凡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各科老师最大的精力似乎都放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能力学好,不管他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管他还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反正考试成绩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现在学校进行评价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学、教育过程,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等。教师评价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二、重视教师心理保健
目前教师职业压力和身心疾病已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因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要重视教师的心理保健,要谨防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所谓心理虐待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嘲讽、辱骂、体罚、偏向,它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严重伤害。教师也跟普通人一样会陷入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非常重要。
1.正确地认识自我
教师也是人,能够了解自我、正确地评价自我、辨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正确地理解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对自己的现状认识深刻,就不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所以我们定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以避免挫败或者付出与成功不相符而导致心理失去平衡。要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现实。
2.促进教师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教师只有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反之,如果人际关系恶化,就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校园风气。要避免这样,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尊重他人,这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文人相轻”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成功的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别人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名利的得失等,教师要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要乐于交往,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很有必要。特别是和学生的沟通,和学生课间聊天,课后询问学生的生活问题等,有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自认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就会使教师处于孤独而不被别人理解。所以教师要学会沟通,要学会以坦诚、友好、信赖、同情、理解、尊重来待人,如此才能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3.教师需要健全的人格
人格在心理学中解释为个性,主要是指气质和性格,它是指个性的差异,也可以说是人格的个性特征;人格在社会学里解释为品格,它是指道德品质的高低,可以称为人格的品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既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又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内在表现。在教育中,师德要求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不要忽视教师的平常的打扮和日常着装,特别是上课时着装要庄重大方,不能将在社会上穿的短衣短裤、拖鞋等穿在教室中。要学会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学生。在学生心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不少学生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服饰等。可见教师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仅次于父母。既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如此重大,那么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就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的人格有缺陷,当教师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时,往往容易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造成对学生权利的侵犯,甚至会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人格健康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丰富的生活情趣,善于利用休闲时间来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大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各方支持以避免心理失去平衡。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革命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每一个人都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