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过渡时期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形
势基本好转。
当时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如何?
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虽然掌握 着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命脉,是居于领导地 位的经济成份,但在国家经济中还未占据 优势地位,还广泛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 的个体经济和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 际情况,生产经营比较落后。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调整工商业的同时, 政府还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在农村,土地改革以后,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 作运动,开展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 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民主改革主要是废除了旧的各种压迫工人的制 度,清除了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 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生产改革主要是废 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 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大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积极 件.工人普遍开展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运动,促 进了生产的发展。
一.过渡时期工业化的开端Baidu Nhomakorabea
4.三大改造
结果: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 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所有制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党和政 府面临的两大问题:
1、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问题 2、对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的认识问题
成功的探索与失误各有哪些?
二、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
正确的指导思想 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中共“八大”的内容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整风运 动的开展、反右派斗争 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探索中的失误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1959年,“反右倾”斗争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之后,为全面开展社会 主义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社 会主义国家,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 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 发展规律。
二、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 (一)中共“八大”召开
1.背景: 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内容: 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 基本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 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在经济建设上,坚持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的经济 建设方针。 3.意义: 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 得的初步成果,在“八大”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 勃开展起来。
时间:1953—1957 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92页地图
一.过渡时期工业化的开端
4.三大改造
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步骤: 对农业的改造,开始时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 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 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 合作化高潮。对手工业的改造,大致也采取同样的步 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赎买政策。开始 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 本主义形式;1953年底逐步发展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影响下,1956 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严峻的经济形势: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共反 人民的内战、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以及国民政府和 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造成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 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特别是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向总崩溃。新中国成 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这样一个贫穷 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 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有: 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二、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三、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 系,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 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1、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同时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 模的剿匪作战。到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残 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 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53年夏。
3、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夏—1952年底。 4、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月—1951年10月。 5、“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 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的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 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资产”和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1950—1952年底) 第二阶段:过渡时期工业化起步(1953—1956年) 第三阶段: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年) 第四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一.过渡时期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形
势基本好转。
2.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1949年建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内容:“一化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 (或者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 关系同时进行)
3.一五计划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