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管理
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c27ea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1.png)
(3)它要求在进行职位的类别和等级区分的同时,根据每一职位职 责程度的不同,明确规定不同的工资额度,形成合理的工资结构, 以调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它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有一套严谨、客观、准确、完整的 法规文件,如职位说明书、职级标准、职等标准等,有助于克服 人事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
职位分类的短处和缺陷是:
(6)职位分类使各级机关确定职位数目和工资标准有了确实的依据, 有利于行政开支的预算约束和民主、公开监督,有助于精简机构 及合理定编定员。实行职位分类以后,公务员机关以事定职,以 职择人,有多少事设多少职,用多少人支付多少工资和办公经费。 这就为严格编制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5.2.2 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标准
B11
B10
A13
B9
A12
B8
A11
B7
A10
B6
A9
B5
A8
B4
A7
B3
A6
B2
A5
B1
A4
A3
A2
A1
A
B
职组1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6章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管理解读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6章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管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7d33b7d783e0912a3162a16.png)
四、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评价
(一)优点
1、分类简单,易于操作实施。
2、即兼顾了我国传统的品位分类方法,又吸收了现代职位 分类的优点,符合现代人力资源分类潮流。 3、公务员分类中非领导职务序列的设置,满足了我国行政 机关中某些职位责任较大但又不承担领导责任情况的需
要,解决了我国行政机关不设专业技术职务但有些职位
职位分类
所谓职位分类,就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 将职位依据工作性质、繁简程度、责任轻重和 所需资格条件,区分若干具有共同特色的职位, 加以分类,并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标准 的一种管理程度。
一、职位分类
职位调查
职系区分
职位评价
制定职级规范
二、职位分类的特征
1、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2、分类方式先横后纵。 3、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官等和职能相重合。
别类,设定等级,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
环节提供相应管理依据的程序方法。
二、人员分类的意义
1、人员分类管理有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 理的简明、高效。 2、人员分类管理有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
理的规范化。
3、人员分类分类制度选择的原则
一个国家、地区、部门的人员分类制度, 是在品位分类、职位分类中选择一种,还是 将二者相结合,这要依据下列原则: 1.文化原则。 2.传统原则。 3.组织需求原则。
4、我国的职位分类缺乏具体的规范性文件和正式法规,法
制化程度低。
第二节 品位分类管理
“品”指官阶,“品位”指按官位高低, 职务大小而排列成的等级。 品位分类是以国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 职务或等级高低为依据的人员分类管理制 度。
品位分类的特征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大学教育-人力资源--第7章 公共部门的职位管理-380
![大学教育-人力资源--第7章 公共部门的职位管理-380](https://img.taocdn.com/s3/m/10f2e5e72e3f5727a4e96275.png)
5 规范化的分类管理体系,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第7章 公共部门的职位管理与人员分类管理
7.4 职位分类管理
缺
1 职位分类工程庞大,成本高,推行困难
点
2
不利于综合管理人才,即通才的培养
3
整个体系国语强调量化,缺乏弹性
4 官等、工资随人的变动而变动,使其激励性减弱
5
人才发展和流动的渠道局限性大,易造成人才流失
官位 和等 级职 位可 以分 离
第7章 公共部门的职位管理与人员分类管理
7.3 品位分类管理
优 点
4
1 通才的培养,便于人员培训 2 公务人员流动范围广,工作适应性强 3 强调年资,利于公务人员队伍的稳定
注重学历背景,利于吸收高学历的人才
5 分类线条粗犷,方法简单易行,结构富于弹性
第7章 公共部门的职位管理与人员分类管理
人员分类与选拔的关系
随后的讲话中,大家所拥护的好像是与人平 日相处融洽、给人印象好、具有进一步晋升 的能力和严格的责任感的人。 处长明显地变得沮丧起来。在会议结束时, 他叹道:“难怪在选择管理人员上我们有40% 的失败率!”
人员分类与选拔的关系
思考题: 1、从上述案例中,你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习 惯使用的分类是哪一种,品位分类还是职位 分类? 2、造成上述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特 征
以事 为中 心的 分类 体系
分类 方式 先横 后纵
注重 人员 的专 业知 识和 技能
官等 和职 等相 重合
实行 严格 的功 绩制
第7章 公共部门的职位管理与人员分类管理
7.4 职位分类管理
优
1 有利于贯彻专业化原则
点
2 有利于在职培训和适才适用
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1c43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1.png)
文章标题: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一、问题概述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分类不合理、职位管理不够科学、用人制度不够灵活等。
1. 人员分类不合理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主要依据所在单位或部门进行划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出现了相同的人员在不同单位从事着相似的工作,而不同的人员在同一单位却承担着完全不同的工作内容,造成了人员分类的混乱和不合理。
2. 职位管理不够科学在公共部门中,职位管理往往受到种种限制和约束,职位设置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导致了一些重要职位与工作职责并不匹配,职位设置存在浪费和重复现象。
3. 用人制度不够灵活现行的用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一些优秀人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被合理配置到合适的职位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和公共部门运行效率的降低。
二、问题成因分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用人制度僵化等。
这些成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部门人员分类和职位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影响了公共部门的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
1. 体制机制不完善由于我国公共部门体制机制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僵化的管理模式,在人员分类和职位管理方面留下了难以忽视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的高效运行。
2. 管理体制不合理公共部门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透明度,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不够,职位设置的决策机制不够灵活,导致了职位管理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3. 用人制度僵化现行的用人制度使得公共部门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难以及时调整和配置人力资源,导致了一定程度上人才浪费和职位设置不够科学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探讨针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以期能够改善公共部门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共部门的职位管理和人员分类管理
![公共部门的职位管理和人员分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e2a7d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b.png)
7.3 品位分类管理
品位分类
品位:是指按官位高低、职务大小而排列而成的等 级。
品位分类是以国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职务或等级 高低为依据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品位分类的特征
1.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2.分类和分等相互交织 3.品位分类强调公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4.官位和等级职位可以分离 5.品位分类在等级观念比较深厚的国家较为盛行
7.5 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我 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
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1.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出现融合、互补趋势 2.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呈逐步简化趋势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制度
1.建国—80年代:特殊的“品位分类” 2.1993—2005:《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3.2005—至今:《公务员法》
缺点:
(1)人在事先,容易出现因人设岗、机构臃肿的现象 (2)分类不系统、不规范,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 (3)限制了学历低、能力强的人才的发展 (4)轻视专业人才,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5)强调年资,加剧了官员的保守性,易形成官本位倾向 (6)以官阶定待遇,导致同工不同酬,不利于人员激励
7.4 职位分类管理
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位依据工 作性质、繁简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区分成若 干具有不同特色的职位,加以分类。
分类的程序一般有4个步骤: 1.职位调查 2.联系区分 3.职位评价 4.制定职级规范
职位分类的特征
1.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2.分类方式先横后纵 3.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官等和职等相重合 5.实行严格的功绩制 6.职位分类比较适合于民主平等观念浓厚的国家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932c6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b.png)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是确保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8835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9.png)
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引言在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个主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问题一:人员分类不够细化在我国的公共部门中,人员往往被划分为几大类,例如行政、技术、专业技术、劳务等。
这样的分类方式往往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中对人才的需求。
技术人员可能会分为多个细化的类别,如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数据库管理等,但目前的分类方式并没有对这些具体领域进行细化,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地匹配人才和岗位需求。
3. 问题二:职位管理不够灵活在公共部门中,职位管理往往比较僵化,一旦确定了某个职位,很难进行调整。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才的浪费,有些员工可能在当前的职位上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但由于职位管理的不灵活,无法进行调整。
相反,有些岗位可能因为人才匹配不当而出现滞后或不足的现象。
4. 解决方案一:人员分类细化针对人员分类不够细化的问题,可以考虑将人员分类进一步细化,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和人才素质将人员进行科学的分类,例如可以根据具体的技能、专业背景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5. 解决方案二:职位管理灵活化为了解决职位管理不够灵活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起一套灵活的职位管理机制,使得职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这样一来,员工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也能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让人才和岗位更好地匹配。
6.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只有合理的人员分类和灵活的职位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和岗位之间的匹配,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也能让公共部门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为社会服务。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人员分类与职位管理机制。
第六章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
![第六章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1f15ad284ac850ad0242e1.png)
二、职级编号
××—×××—××
三、职级特征(职责):在直接监督下,用手或机器记录简单口述并用打字机 打成副本;从事一般的打字和简单的办公室工作;以及按要求从事相关的工作。 四、工作举例: 五、所需资格条件与专门知能:
六、备注:
3、职位分类的特征
• 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 分类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职位”。分类依据是首先重视职位的性质、责
职官的等级:爵、勋、品、阶
• (1)爵 • 爵一般称爵位,是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一种尊号,多根 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来授给,长期不变,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世 袭。
– 西周的爵位有诸侯、大夫、士三级。 – 战国时期各国的爵位有君、侯、卿、大夫等 – 汉代宗室封爵有王、侯二等,功臣封爵有二十等。 –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 汉时,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
– 学历、资历、经验、能力
– 个人的背景条件 – 任职年限、德才表现
2、品位分类的特征
• 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对象是人、人格化的职务等级以及人所具有的的 其他资格条件。在分类运作方面主要强调人员的 学历、资历、经验和能力,个体的背景条件在公 职录用和升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职年限、 德才表现等通用资格条件是晋升的主要依据。 先根据职务的性质做比较粗线条的分类,再根据 职务的地位、职责与资格条件作广泛的分级,因 此,总体上,品位分类建立起来的人事框架结构 比较简单。 品位分类注重“通才“,不注重公务人员所具备 的某一方面的特殊知识和技能。
1、我国古代的人员分类管理
• 我国是一个品位等级制历史悠久的国家,官秩制度可以上溯到
奴隶社会。
– 战国时期,各国便普遍设立相、三公、六官。这种官秩结构几乎成为 后来历代政府的原型。 –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 – 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不断发展至清朝的九品正中制和七品制的官品 制度。 – “品位”均是代表官员地位高低、权力大小、责任轻重的最为重要的 标志。
第四章 公共部门职位管理与人员分类管理
![第四章 公共部门职位管理与人员分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dd7cb669dc5022aaea0028.png)
本章焦点
人员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特征和优劣 现代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发展的趋势 我国公共部门职位分类管理的内容和特征
第一节 人员分类管理概述
第二节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
思考题
第一节 人员分类管理概述
一、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的含义与意义 二、人员分类制度的原则 三、各国公职人员分类制度简介 四、公职人员分类的发展趋势
宽带制(grade banding)
一种适合组织扁平化后的薪酬模式 创设于20世纪80年代,最先由美国的一些私营公 司采纳。 1981年被美国联邦政府引入,并进行了实验性的 局部实施。
在一个拥有十数个薪等及上百个职业分类的组织,宽 带制将职务安置在宽幅的职业分类表和少数的薪资带 中。如分为“训练层”(training level)、完全绩效层 (full performance level)、专家绩效层(expert performance level)。
二、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内容
国家公务员职务分类
国家公务员级别划分
国家公务员职务分类
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 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 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 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法国的品位分类制度
类别:从纵向上体现职位高低层次的区分。 (ABCD四类) 职系:从横向上体现职位所归属专业系统的区 分。(1000多个职系) 职等:职系的公职等级。每一职系包括一个或 若干个职等。 职级:每个职等中划分若干职级。 两个原则:预算约束原则;职等与职位相分离 原则。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讲 公共部门职位分析与人员分类管理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讲 公共部门职位分析与人员分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50881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6.png)
(三)公共部门第三维度的职位划分 :第三维度划分的 结果是形成职等。
2022/1/26
26
四、我国公职人员分类制度及其评价
(一)我国公职人员分类制度概述 (二)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内容
♫ 我国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系列。 领导职务指副科长以上的职务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 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 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 巡视员。
(1)优点:分类科学、规范、客观,并有利于人才在专 业领域内的发展;以岗定员,有利于机构精简;等级与工 作职位的责任、报酬相联系,促进了同工同酬,有利于打 破官本位;以资格条件和职位要求、规范是否相符确定人 员的录用,有利于量才适用。
(2)缺点:职位分类过程复杂,成本高,难以推行;人 员在不同性质的职位间流动困难,不利于通才的培养;整 个分类体系缺乏弹性,不利于组织优化配置人员;等级随 职位的变动而变动,对人员的激励减弱。
3
二、公共部门职位分析(工作分析)的内涵
公共部门职位分析包括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两部 分内容。
职位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法,找出某 个公共部门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以及完 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过程,职位分析是编 写职位说明书的基础。
职位评价是依据职位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标准, 对工作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资格条 件等因素差异程度的分析,并通过综合评价来确 定一个职位相对于另一个职位在薪酬等级中的位 置。
工资等级:9---13
工作目的:为企业招聘优秀、适合人才
工作要点
1、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招聘计划
HRM3
![HRM3](https://img.taocdn.com/s3/m/b5a29d8a84868762caaed5db.png)
3、职位分类的含义 职位分类,就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 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 人员资格条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然后 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规范性的文件, 为公共部门人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培 训、奖惩、工资待遇等各项管理提供依据。
二、职位分类结构中的基本要素 1、职门、职组、职系——横向划分 职门:业务工作性质大致相同的职位汇 集。 职组:业务工作性质基本相同的职位汇 集。 职系:具体业务工作性质相同的职位汇 集。
2.等级划分
3.我国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 法类、专业技术类
2、职级、职等——纵向划分 职级是职位分类中纵向划分的概念,指每个 职系中所包含的若干等级,每个等级则是同一 职系中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程度、权 力范围大小、技术程度和所需人员资格条件充 分相似的职位的集合。 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的繁简难易程 度、责任轻重程度、权力范围大小和所需人员 的资格条件充分相似的职级的归纳。
四、职位分类 1、职位的含义 职位,又称岗位,指在一定时期内,组织为 每一个人所规定的任务和相应的职责。 2、职位的特点 (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的。 (2)职位的设置有一定的数量规定性。 (3)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 (4) 职位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占据该 职位的公职人员具有终身制。
二、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制度 国家干部被分成: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2.党务机关工作人员; 3.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 4.国家审判机关工作人员; 5.国家检察机关工作人员; 6.国有企业单位管理人员; 7.人民团体工作人员; 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三、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内容 1.我国公务员分类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 导职务两个序列。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讲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讲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b8c4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f.png)
汇报人: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公共部门人员 分类管理概述
公共部门人员 分类管理的内 容
公共部门人员 分类管理的实 施
公共部门人员 分类管理的效 果评价
PART ONE
PART TWO
概念:根据工作性质、职责、技能等因素,将公共部门人员划分为不 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意义: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服务 质量。
加强沟通和协调,提高团队合作和协作 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 造力
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 改进管理策略
汇报人:
职务分类:根据职务性质、 职责、权限等进行分类
职务晋升:根据职务等级和 业绩进行职务晋升
职务调整:根据工作需要和 个人能力进行职务调整
基本工资:根据岗位、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 绩效工资:根据工作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等因素确定 津贴补贴:根据岗位特点、工作条件等因素确定 福利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等
确保分类的公平性:在分类过程中,需要确保公平性,避免出现歧视和不公正的情况。
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在分类过程中,需要提高分类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分类和漏分类的情 况。
应对分类带来的挑战:在分类过程中,需要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如人员流动、部门调整等。
明确分类标准:根据岗位性质、职责、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类
优化分类方法: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如岗位分析、能力测评等
20世纪初,美国开 始实行公务员制度, 标志着人员分类管 理的正式确立
20世纪中叶,欧洲国 家开始实行公务员制 度,人员分类管理在 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
21世纪初,中国开 始实行公务员制度 ,人员分类管理在 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d5cf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9.png)
0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需求分析
通过对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业务计划、组织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 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力资源需求。
趋势分析
结合历史数据、行业趋势、政策变化等因素,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 求的变化趋势。
专家咨询
借助专家或专业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进行修正和 完善。
福利计划制定与执行
法定福利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 住房公积金等法定福利。
企业补充福利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为员工提供补充医疗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等企业补充福利。
员工关怀福利
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提供员工关怀福利,如定期体检、节日福利、员工援助 计划等。
薪酬调整与激励机制
定期薪酬调整
品位分类法
以人员为对象进行分类
01
根据人员的学历、资历、经验和能力等因素,将人员划分为不
同的品位和等级。
强调人员的主观性
02
品位分类法注重人员自身的条件和素质,如学历和能力,而不
是职位的客观要素。
适用于通用性较强的职位
03
对于不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通用性职位,品位分类法能够更
全面地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
和准确性。
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充分准备
提前了解应聘者的情况,制定详细的面试计 划和提纲。
有效沟通
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引导应聘者充分展示 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保持客观
避免主观偏见,根据应聘者的表现进行客观 评价。
记录详细
认真记录面试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应聘者的 表现,为后续的选拔工作提供依据。
05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 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管理的 基本含义
6.1.1 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
要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并且有条不紊地运行, 就必须建立起适当的准则和管理办法,这个准则和办法就 是分类管理。
公职人员分类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公职人 员分类是将公共部门中公职人员或职位工作性质、责任 轻重、资历条件及工作环境等因素分门别类设定登记,设 立等级,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相应管 理依据的程序方法。公职人员的分类管理包括品位分类和 职位分类。
6.2.3 对品位分类制度的评价(续)
2.品位分类的缺点
人在事先,无法建立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容易 导致因人设岗、机构臃肿
分类不系统、不规范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 限制了学历低能力强的人才的发展 轻视专业人才,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强调年资,加剧了官员的保守性,并易形成官本位倾向 以官阶定待遇,导致同工不同酬,不利于对人员的激励
6.2.4 英国的品位分类制度
英国政府的分类制度经历了初建、发展和改革 几个时期,并经历了若干次重要的结构性改革。
1.初建时期,1854-1860年 2.发展时期,1860-1961年 3.改革和改革后时期 1971年,英国的文官制度
改革文件决定,以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为基础,将 其职务划分为10大类,每个职类又分为2至10个职 级。公务员的职级是根据其所任职务及资历和学 历确定的。
含义 特点 评价 美国职位分类
职位类别 职务设置 级别设置
【引导案例】“两官”试验
小杨近来一直忙着看书。 她是江苏省镇江质监局监督处一名普通科员。一个月后,她将和数十
名同事一起走进考场,获取“质量技术监督官”资格。 与传统对“官”的理解不同,“质量技术监督官”并不表明领导权力,
而是一种公职岗位。 2005年8月中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
新制度明确了6个职位序列的职责,将改变执法公务员之间职责不清 的局面。新制度同时明确,下级官必须服从上级官。
镇江质监局监督处的小杨作为刚工作一个月的大学生,目标是六级质 量技术监督官,而该处副处长薛卫东将可能成为三级或四级官。届时, 他们不再和政府办公人员一样,被称为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等。
6.2.2 品位分类制度的特点
1.以“人”为中心,把公职人员个人所具有的资 历作为分类的标准与依据。
2.分类和分等相互交织。 3.强调公务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4.官位和等级职位可以分离。 5.品味分类在等级观念深厚的国家较为流行。
6.2.3 对品位分类制度的评价
1.品位分类的优点
品位分类简单易行,结构富有弹性。 公务人员流动范围广,工作适应性强。 有利于通用型人才的培养,便于人员培训。 品位分类强调年资、官职相对分离。 注重学历背景,有利于吸收高学历的优秀人才。
第6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管理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管理的基本含义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品位分类管理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职位分类管理 ➢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职位分类管理
内容结构图
品位分类管理
公共 部门 人力 资源 分类 管理
分类 实践
职位分类管理
我国公职人员 职位分类
特点 评价
英国品位分类
传统政治习惯
6.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品位分类管理
6.2.1 品位分类制度(rank classification):
品位分类是品(官阶,等级)和位(职位)作为分类评价的基 本要素,只要具备一定官阶就可以担任与此级别相应的 不同业务性质的职位,并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是一种 以文官的个人条件,如学历、资历等为主要依据的分 类管理方法。品位等级与担任职务可以不相一致,既 可以官阶高而职务低,也可以职务高而官阶低,甚至 还可以有官阶而无职位。品位分类在等级观念较为深 厚的国家比较流行。由于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 进行的分类,强调人的资格条件,所以这些国家均十 分重视公务员的资历,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 尤以学历为重。
【引导案例】“两官”试验(续)
按照文件设计,改革完成后,5省区的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中从事法规、 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合格评定、 执法稽查等业务工作的公务员,将被聘为一至七级质量技术监督官。 同样,检验检疫系统内从事与执法相关工作的公务员,也将被评为一 至七级检验检疫官。按照设计,七级官承担“基础性、辅助性”质监 业务工作,六级官承担“基本”质监业务工作,五级官“一般性质”, 四级官“较复杂”,三级官“复杂”,二级官“重要、疑难”,一级 官具有全面的本专业领域质监业务的技术管理权,承担重要、疑难质 监业务工作和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官的业务指导工作。
检总局)发布消息,将在江苏等五省(自治区)的质检系统推行质量 技术监督官和检验检疫官制度。事涉13000多名在职公务员。国家质 检总局布署5省区“两官”试点,在2005年2月份就已开始。 2005年2月8日,人事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2005〕15号文,要 求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云南等五省区质检机构开展行政执 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补充文件预计,试点改革将在1年内完成。
6.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职位分类管理
6.3.1 职位分类含义(position classification):
职位分类又被称为职务分类或职务分级,是一种以职 位为主要依据的分类方法。此种分类方法将部门中的 职位按照工作种类和业务性质横向划分为职门、职组 和职系,再将各种职系中的职位按照所含的职权范围、 责任程度、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职位所要求的知识与 技能及经验水平纵向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进而给 予每一个职级和职位以准确的定义和准确的描述,制 定“职级规范”,作为实施管理的依据。
6.1.2 公职人员分类的作用
1.可以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2.可以使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执简驭繁、灵活
有效 3.有利于激发公职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 4.能确保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系统的稳定
6.1.3 影响公共部门人员分类制度的因素
文化因素
……………
……………
组织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