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 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 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 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 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 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 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 编年史——《国榷(què)》。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 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 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 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 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 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 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 《国榷》共104卷,428万4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 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 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谈迁寻找史料的过程十分艰辛。很多相关的 书籍只有富贵人家才有,他必须厚着脸皮上门求 借。遇到一些珍贵的书籍,主人家不肯轻易外借, 他还要当场掏出纸笔进行抄录。借书的过程中, 他经常遭到嘲笑,甚至遭到驱赶。有时为了借到 一本书,他竟迎着刺骨的寒风、飘飞的大雪,坐 在人家门口等上一整天。
二十七年间,他借阅了有关明史诸家的史书 100多种,一本本地相互对证比较,一条条地记 录下来,分门别类地进行综合研究,终于在1647 年8月完成了初稿,共100多卷,有好几百万字, 厚厚的一摞。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 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 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 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 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 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 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 编年史——《国榷(què)》。
为了撰写《国榷》,他变卖了所有的财产,家 里仅剩下一床、一桌、一椅,但他毫不在乎。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 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 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 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 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 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 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 编年史——《国稿。为了 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 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 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 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 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 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 《国榷》共104卷, 428万4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 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 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 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 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 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 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 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 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 不停流淌。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 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板块三: 想象画面,体味信念的坚定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 画出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你 的感受。 2.读一读,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 3.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 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 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 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 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 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 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 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 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字, 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 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思考: 读到这一系列的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板块二: 入境入情,体味人物情感变化 1.师配乐读。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 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 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 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 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 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 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2.师生交流,个性化朗读。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 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 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 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 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 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字,内容 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 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厄 运 打 不 垮 的 信 念
板块一: 品词析句,体会初编《国榷》的艰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谈迁为编写 史书《国榷》做了什么,圈画出让你感动词语、 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共同体会谈迁编写《国榷》 的艰辛。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 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 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 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 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 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 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 编年史——《国榷(q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