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3162-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武汉水文化》的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武汉水文化》的开发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描述了一种教育体系规定不同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成绩、能力、行为以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丰富而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学生学习材料适应程度、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学习体系等要素的评价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开发地方资源服务于一线教学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二)课程特征

地理学强调区域性。重视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或空间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以自然要素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构建出自然与人文景观。区域即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集合体,研究区域必须着眼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地理的客观存在性决定地理课堂不是空洞的叙说,而是以实践认识作为载体,为此,从身边的实际研究地理既是地理学科价值的体现也是教研的态度。

(三)地方特色

“地控荆襄、北枕冀豫、南临桂粤、西辖巴蜀、东连吴越;两江相汇龟蛇深锁;三镇护拱、各据一岸。古人常用这等笔触来形容武汉。” 2015年武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江城人民无不为之兴奋。为了这一荣誉,过去的几年里全城总动员为这个城市至高无上的荣誉而奋勇拼搏。创建、摘得文明武汉的同时,面对不管是老武汉市民还是新武汉市民,我们不仅要问这样一个问题:武汉,知多少?作为年轻人的一份子——课堂里的学生,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在当前“复兴大武汉”的思潮引领下,只有了解武汉的文化才能展望武汉的未来。大江大湖大武汉,传诵于世,武汉的水文化不得不提。人人皆知江南水乡,却不了解历史名城武汉才是真正的水乡。两江交汇、河道变迁、河湖交织、歆生造陆……无不彰显武汉的人与水的关系。山水交映自然景色、文化底蕴中的人文情怀,为中学课堂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源。

(四)自我提升

时下注重“传统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空谈,而是将其建立在对家乡、地方、国家的认识、认同而由外至内的内化、行为。中学地理教育则在这一领域拥有独天得厚的优势条件,因为中学地理基础教育目标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中,武汉的自然、人文、区域素材都将成为达成这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

与此同时,我试图通过武汉水文化这一窗口,在探讨地方文化在地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从地理教育的“地理生活化”和“生活中的地理”理念着手,实现地理课程目标以及提升自我教育素养。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一)水文化

关于“水文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与的定义略有不同,基于对学术的严谨与认真的态度,我引用陈守强先生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说,它应该是“水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一切成果”;若加上“以人为本”考虑,应该是“人类与水相互作用的一切成果”;但从本质意义上说,它应该是“人类与水相互作用的一切精神成果包括直接的精神成果(理念、制度、方略、传统、习惯、文学等等)和凝结在物质成果(承载人文精神的江河库渠等)、行为成果(受人文精神支配的行为活动)、环境(地域、空间)成果、时态成果中的一切精神成果。

(二)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形式主要是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互动帮扶的教与学过程。

(三)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界定起源于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内容上涵盖有“要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在此,我将上述文件内容作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定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为了总结地理教学中的水文化教育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基于“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以“水文化”并含“教育”或“教学”为检索词,以“篇名”、“主题”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搜索关于“水文化教育”的文献,进行载文量分析和综述研究,以有利于学者更好地进行水文化的校本开发与应用。

(一)水文化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

1.文献的年份分布

我国水文化的社会实践源远流长,学术研究浩若星空,但水文化教育教学的学术研究却不容乐观。基于“中国知网”的三个数据库总共搜索到的文献共计56篇。其中,期刊论文47篇,报刊文章4篇,优秀硕博论文5篇。然而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随后的水文化教育的学术研究成果屈指可数,每年公开发表的文章数量均在个位数。至2010年开始有相关方面的硕士论文的出现,至今“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仅5篇。

2.文献的主题分布

从文献的研究主题分布来看,水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内容与体系构建、策略与对策、现状、行动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是今年研究的最为关注的领域。

(二)水文化教育研究内容概述

1.对水文化教育内涵的概述

水文化是以水利人为主的社会成员在处理人水关系的实践中创造的以精神成果为核心的各种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在物质形态的水文化、行为形态的水文化、制度形态的水文化和精神形态的水文化层面上,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郑大俊,2010)。

范云柱从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核心内涵出发,将水文化从人文景观角度、哲学精神角度、物态水文化角度分类定义,阐释水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范云柱,2014)。陈守强定性为“人类与水相互作用的一切精神成果包括直接的精神成果(理念、制度、方略、传统、习惯、文学等等)和凝结在物质成果(承载人文精神的江河库渠等)、行为成果(受人文精神支配的行为活动)、环境(地域、空间)成果、时态成果中的一切精神成果(陈守强,2014)。

2.对水文化教育领域的阐述

学者们普遍认为水利大专院校和大专院校的水利专业,承担着培养未来水利事业接班人的职责,应该开设“水文化”课程,因为当前的实际是,许多水利大专院校工科思维严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注重水利专业技术而忽视水利史、水文化等“形而上”的东西。殊不知,这恰恰是造成不少水利专业毕业生人文素养低、知识面窄、眼界不宽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水利报,2012)。

郭佳从以水文化塑人德、辅学习、健全身心习的三个角度强调水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价值意义(郭佳,2015)。

3.水文化教育内容的体系构建

杨铖从高校水文化宏观体系构建的角度认为,水文化教育内容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