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叙事人称:电视新闻常用的第三人称限知叙事、 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全知)、第一人称目击者 叙事(限知)等叙述类型。
• 新闻专题:像包装小说一样包装新闻,像讲述故 事一样讲述新闻
• 新闻专题的三种主要叙事模式:侦探式、分析者 式和游客式
• 新闻调查报道:结果未知型、结果已知型叙事、 混合型叙事
• 2 两种叙事手段内在叙事能力差异:讲故事可以渗透于演 故事之中,而演故事很难统领、渗透于讲故事之中。
讲述行为
• 谈话节目——话语主导 • 专 题 片——影像主导 • “播新闻”—— 叙事语法书面化、官方化 • “说新闻”——叙事语法口语化、民间化
叙事可采用几乎任何可以表 意的工具手段,如实物、体 态语、图像、音乐、言语、 文字等。
叙事结构中的悬念
• 按照悬念在专题片整体叙事结构中的不同作用,可以 分为结构性悬念和兴奋性悬念。
• 结构性悬念是贯穿电视专题片始终的总体悬念,其主 要作用在于建构专题片的整体框架,突出电视专题片 的总体构思,揭示其主题和思想内涵;
• 新闻调查节目正是在冲突的制造与解除中为观众 提供了一场胜负未卜的对抗性游戏,且在游戏的 展示过程中让观众得到叙事快感。
• 真相
• 主题事件化 • 事件故事化 • 故事人物化 • 人物细节化 • 细节性格化
专题片
专题片结构原则
立主脑 减头绪 密针线
立主脑
• “主脑” 由—个中心人人物、一个中心事件 构成,是能形象地体现编导作品主题的戏剧主 线。
讲述方式
• “讲故事” vs “演故事” • “讲故事”实现叙事者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交流;而“演故
事”中的叙事者不直接与观众交流,而是用再造一个具有 艺术假定性的真实时空,引导观众走入自己的叙事场。 • 在传统的影视作品中,这两种叙事方式很少混杂在同一个 作品中出现,电影采取“演故事”的方式,而电视节目( 除电视剧外)尤其是电视新闻主要采取“讲故事”的方式 。但是目前的荧屏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将这两种叙事 手法混合起来使用,在一个作品中同时出现“讲故事”和 “演故事”两种手段。
如娱乐节目、大部分谈话节目等等,以话语的大众消费性 为表征。 • 目前国内的电视节目中三种话语形态并存,民间话语显示 出明显的扩张态势,大众娱乐节目、大众参与节目(包括 部分谈话节目)实际上成为电视商业化的支柱,是制造收 视制高点的有力武器。
新闻节目话语
• 播新闻——说新闻:官方话语挪置民间话语语法。 • 播新闻显示出典型的话语霸权,传播是明显注入
电视的叙事需要明确 什么内容适合用什么 语汇。
电视的话语
• 电视话语可分为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 • 官方话语最集中地体现在新闻节目、新闻评论节目中,以
话语的权威性、意识形态性为表征; • 精英话语主要体现在专题片、人文类专题片以及以知识
分子为受众的部分谈话节目中,以话语的启蒙性为表征; • 民间话语则体现在前几类节目之外的流行性节目类型中,
• “中心事件”之所以能作为“主脑”,需具备 几个条件:
• 体现能力 • 生发能力 • 艺术感染能力
主题的表达
• 1、用屏幕形象呈现主题 • 给观众提供丰富的、富于联想和想像的屏幕形象,
由形象本身体现某种思想,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认 识和判断,自己得出结论。 • 2、以事件的发展呈现主题 • 浓墨重彩地展现能体现主题的事件,淡化甚至舍弃 不利于凸显主题的事件。创作者应根据作品要体现 的思想,对事件本身做慎重、周密、反复、严格的 挑选。 • 3、主题对内容的超越
式的; • 说新闻是以与受众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显示出
话语的民主性、平等性。
• 新闻评论节目:
• 新闻评论节目的宗旨是传达官方话语的意 旨,而叙事话语却需要趋向于民间化。
• 新闻评论节目的“以事实说话” 其实是主 题先行再找事例印证。
• 采取民间话语的讲故事方式,有生动的细 节,有悬念式的情节递进,以民间话语的 叙事方式推导出官方话语的权威意志。
广播电视节来自百度文库的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的三个途径
• 1 讲述方式策划 • 2 讲述内容 • 3 讲述行为策划
讲述方式
• 事件的叙述者通过不同的叙述行为,运用不同 的叙述方式,可以实现与受众不同的动态双向 交流过程,帮助人们把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 意义的事件。
• 节目的特征需要出于 • 对观众欣赏习惯的考虑 • 家政女皇 • 走近科学
谈话节目的叙事
• 谈话节目需要对节目素材加以总结 和提炼,从点切入,以事件作为谈 话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 立体地塑造人物,传达主题。
讲述内容
• 原则: • 1 戏剧式的结构布局 • 2 戏剧式的情节设计 • 3 制造悬念 • 4 运用多种叙事元素(借助道具等手段)
新闻的叙事结构
• 1 叙述时序:常常使用倒叙。这是新闻基本规律 和电视传媒特点做出的理性选择。打乱事件本身 的发展顺序,将一些最吸引人的信息提前抛出时 最容易赢得受众。
• “讲故事”与“演故事”的共存难题:
• 1 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让观众比较快地融入故事,但融入 的程度却相应较差;观众进入“演故事”的速度比较慢, 但投入的程度却比较深,摆脱这个情境的速度比较慢。当 两种叙事手段共同交织在一个叙事文本中的时候,观众必 须在这样的节目结构中反复经历“进入戏剧情境——被拉 出戏剧情境”的过程,不断从“在场”到“偷窥”之间进 行自身角色的转换,反复将观众审美状态的延续性打断, 容易让观众因审美状态的割裂而产生不适应感。
• 善于照应埋伏 • 不能悖理违情 • 悬念设计节奏适当
悬念
• 在叙事情节、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来设置悬 念结构或运用电视悬念语言,形成悬疑点 或者兴奋点。
• 1、悬而未决的、不确定的或怀疑的状态或 性质;
• 2、对于一种结果的愉悦和期盼; • 3、忧虑、不安、不确定、未决或者神秘的
情形所引起的忧虑或关切。
减头绪
• “减头绪”与“立主脑” 是同一问题的两 个侧面
• 1 主题集中在一人一事,线索尽量集中,不 要分散,其他人、事的存在只作为辅线,不 能喧宾夺主。
• 2 情节结构要求: • 凝聚、紧凑、 • 单纯、洗练
密针线
• 一部作品,编导在创作中要通盘考虑、精心 结构布局,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与中心人物 和中心情节之间要互相关联、互相照应,不 能前后、彼此抵牾矛盾。
• 新闻专题:像包装小说一样包装新闻,像讲述故 事一样讲述新闻
• 新闻专题的三种主要叙事模式:侦探式、分析者 式和游客式
• 新闻调查报道:结果未知型、结果已知型叙事、 混合型叙事
• 2 两种叙事手段内在叙事能力差异:讲故事可以渗透于演 故事之中,而演故事很难统领、渗透于讲故事之中。
讲述行为
• 谈话节目——话语主导 • 专 题 片——影像主导 • “播新闻”—— 叙事语法书面化、官方化 • “说新闻”——叙事语法口语化、民间化
叙事可采用几乎任何可以表 意的工具手段,如实物、体 态语、图像、音乐、言语、 文字等。
叙事结构中的悬念
• 按照悬念在专题片整体叙事结构中的不同作用,可以 分为结构性悬念和兴奋性悬念。
• 结构性悬念是贯穿电视专题片始终的总体悬念,其主 要作用在于建构专题片的整体框架,突出电视专题片 的总体构思,揭示其主题和思想内涵;
• 新闻调查节目正是在冲突的制造与解除中为观众 提供了一场胜负未卜的对抗性游戏,且在游戏的 展示过程中让观众得到叙事快感。
• 真相
• 主题事件化 • 事件故事化 • 故事人物化 • 人物细节化 • 细节性格化
专题片
专题片结构原则
立主脑 减头绪 密针线
立主脑
• “主脑” 由—个中心人人物、一个中心事件 构成,是能形象地体现编导作品主题的戏剧主 线。
讲述方式
• “讲故事” vs “演故事” • “讲故事”实现叙事者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交流;而“演故
事”中的叙事者不直接与观众交流,而是用再造一个具有 艺术假定性的真实时空,引导观众走入自己的叙事场。 • 在传统的影视作品中,这两种叙事方式很少混杂在同一个 作品中出现,电影采取“演故事”的方式,而电视节目( 除电视剧外)尤其是电视新闻主要采取“讲故事”的方式 。但是目前的荧屏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将这两种叙事 手法混合起来使用,在一个作品中同时出现“讲故事”和 “演故事”两种手段。
如娱乐节目、大部分谈话节目等等,以话语的大众消费性 为表征。 • 目前国内的电视节目中三种话语形态并存,民间话语显示 出明显的扩张态势,大众娱乐节目、大众参与节目(包括 部分谈话节目)实际上成为电视商业化的支柱,是制造收 视制高点的有力武器。
新闻节目话语
• 播新闻——说新闻:官方话语挪置民间话语语法。 • 播新闻显示出典型的话语霸权,传播是明显注入
电视的叙事需要明确 什么内容适合用什么 语汇。
电视的话语
• 电视话语可分为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 • 官方话语最集中地体现在新闻节目、新闻评论节目中,以
话语的权威性、意识形态性为表征; • 精英话语主要体现在专题片、人文类专题片以及以知识
分子为受众的部分谈话节目中,以话语的启蒙性为表征; • 民间话语则体现在前几类节目之外的流行性节目类型中,
• “中心事件”之所以能作为“主脑”,需具备 几个条件:
• 体现能力 • 生发能力 • 艺术感染能力
主题的表达
• 1、用屏幕形象呈现主题 • 给观众提供丰富的、富于联想和想像的屏幕形象,
由形象本身体现某种思想,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认 识和判断,自己得出结论。 • 2、以事件的发展呈现主题 • 浓墨重彩地展现能体现主题的事件,淡化甚至舍弃 不利于凸显主题的事件。创作者应根据作品要体现 的思想,对事件本身做慎重、周密、反复、严格的 挑选。 • 3、主题对内容的超越
式的; • 说新闻是以与受众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显示出
话语的民主性、平等性。
• 新闻评论节目:
• 新闻评论节目的宗旨是传达官方话语的意 旨,而叙事话语却需要趋向于民间化。
• 新闻评论节目的“以事实说话” 其实是主 题先行再找事例印证。
• 采取民间话语的讲故事方式,有生动的细 节,有悬念式的情节递进,以民间话语的 叙事方式推导出官方话语的权威意志。
广播电视节来自百度文库的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的三个途径
• 1 讲述方式策划 • 2 讲述内容 • 3 讲述行为策划
讲述方式
• 事件的叙述者通过不同的叙述行为,运用不同 的叙述方式,可以实现与受众不同的动态双向 交流过程,帮助人们把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 意义的事件。
• 节目的特征需要出于 • 对观众欣赏习惯的考虑 • 家政女皇 • 走近科学
谈话节目的叙事
• 谈话节目需要对节目素材加以总结 和提炼,从点切入,以事件作为谈 话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 立体地塑造人物,传达主题。
讲述内容
• 原则: • 1 戏剧式的结构布局 • 2 戏剧式的情节设计 • 3 制造悬念 • 4 运用多种叙事元素(借助道具等手段)
新闻的叙事结构
• 1 叙述时序:常常使用倒叙。这是新闻基本规律 和电视传媒特点做出的理性选择。打乱事件本身 的发展顺序,将一些最吸引人的信息提前抛出时 最容易赢得受众。
• “讲故事”与“演故事”的共存难题:
• 1 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让观众比较快地融入故事,但融入 的程度却相应较差;观众进入“演故事”的速度比较慢, 但投入的程度却比较深,摆脱这个情境的速度比较慢。当 两种叙事手段共同交织在一个叙事文本中的时候,观众必 须在这样的节目结构中反复经历“进入戏剧情境——被拉 出戏剧情境”的过程,不断从“在场”到“偷窥”之间进 行自身角色的转换,反复将观众审美状态的延续性打断, 容易让观众因审美状态的割裂而产生不适应感。
• 善于照应埋伏 • 不能悖理违情 • 悬念设计节奏适当
悬念
• 在叙事情节、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来设置悬 念结构或运用电视悬念语言,形成悬疑点 或者兴奋点。
• 1、悬而未决的、不确定的或怀疑的状态或 性质;
• 2、对于一种结果的愉悦和期盼; • 3、忧虑、不安、不确定、未决或者神秘的
情形所引起的忧虑或关切。
减头绪
• “减头绪”与“立主脑” 是同一问题的两 个侧面
• 1 主题集中在一人一事,线索尽量集中,不 要分散,其他人、事的存在只作为辅线,不 能喧宾夺主。
• 2 情节结构要求: • 凝聚、紧凑、 • 单纯、洗练
密针线
• 一部作品,编导在创作中要通盘考虑、精心 结构布局,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与中心人物 和中心情节之间要互相关联、互相照应,不 能前后、彼此抵牾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