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排布.ppt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ppt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76952627d3240c8447ef42.png)
心
(2)若 H2、D2、T2 混合在一起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问 题
突
破
提示:(1)是单质,H、D 都是 H 元素的原子,即只有一种元素 实
验
组成。
积 累
探
究
(2)纯净物,因 H2、D2 都表示氢气这一种物质。
课
时
达
标
反
馈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基
础
知
一般规律:
识 导
学
最外层 得失电 主要化
核
构成简单离子
学 核
心
问
3.原子组成与结构的表示
题 突
破
(1)原子符号
实
验
积
质量数
累 探
元素符号
究
质子数
课 时
达
标
反
馈
基
础
知
识
(2)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导 学
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核
心
问
题
电子数
突 破
核电荷数
实
验
积
累
探
究
电子层
课
时
达
标
反
馈
基
础
4.元素、核素、同位素
知 识
导
(1)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题 突
破
18 电子微粒 C2H6、CH3OH、CH3F、H2N-NH2 等
实 验 积
②阴离子:S2-、HS-、Cl-、O22-
累 探
究
③阳离子:K+、Ca2+
课 时
达
核外电子总数 ①Na+、NH+ 4 、H3O+
标 反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a86aaf195f312b3069a52b.png)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___2_n_2__个电子(n为电子层 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8__个(当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___2 _个)。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1_8__个。 (4) 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____最_低__的电子层里, 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______升_的高电 子层。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分层排布:一分、别原用子n 核= 1外、电2、子3、的4、排5布、6、7来表示从
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 示); ②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 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地
小结: (1)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
二看核电荷数
三看核外电子数或 最外层电子数
(2)对于同种元素: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②阴离子半径 > 原子半径 (3)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如 O2- > F-> Na+ > Mg2+>Al3+; S2- > Cl- > K+ >Ca2+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
3~9
逐渐减小
11~17
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 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
如何比较简单微粒 半径大小?
核外电子排布_课件完美版PPT
![核外电子排布_课件完美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77623950e2524de4187e48.png)
得2个电子
S2-
8
化学反应 得、失 电子〔内离外子不
等
内多外少带正电—阳离子 内少外多带负电—阴离子
原子
化学反应 得、失 电子
离子 内多外少带正电—阳离子
内少外多带负电—阴离子
〔内外相等
〔内外不
不显电性〕
等
离子表示法——离子符号 显电性〕
阳离子:H+、Na+、Mg2+、Al3+ 阴离子:Cl -、S2 -、O2 -
核外电子排布_课件
原子的结构
原子 原子核 +
核外电子 —
质子:一个质
子带一个单位的 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相对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原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 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 个原子不显电性。
当x= 时,表示阴离子。
局3、元部元金素素属的元分化素学类的性原质子是结由构原示金子意的图属最外元层素电子数 决定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最由同于学外原 们子有层核没电所有带想子电过量电数和子核是最外怎电样外子围的绕层电原电量子相核子等做,高1-但速电运3性动个相的反呢,? 所以最整个外原子层不电显电子性。4--7个
食盐〔NaCI〕 晶体
学完本课题我们知道了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 、原子 、离子 。
1、以下所示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是( 〕,属 于 阴 离子的是〔 〕,属于阳离子的是〔 〕,属于同一 种元素的是〔 〕,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属于 非金属原子的是〔 〕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PPT课件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708a2fb52acfc789ebc9e3.png)
递变性(从上至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递变性(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的三大意义
⑴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规律和工具
⑵ 研究发现新物质
预言新元素,研究新农药,寻找半导 体材料、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⑶ 论证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二、离子键
1、定义: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 作用,叫做离子键。
核外电子排布与 周期律
回顾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原子半径 元素主要化合价 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项目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化合价
同周期(左→右) 逐渐增大 相 同 同主族(上→下) 增 增 大 多
逐渐减小
最高正价:+1 →+7
负化合价:- 4 → -1
逐渐增大
4.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⑴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相对较高
⑵解释一些反常现象:如水结成冰时, 为什么体积会膨胀。
一 碳的几种同素异形体
名称 硬度 颜色 深灰, 有金属 光泽 透明 导电性 化学性质 结构
石墨
较软
导电 不导电
能燃烧 能燃烧
层片状 正四面 体型
金刚石 非常坚 硬
二
氧的同素异形体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 · · · · · · · 碘 : I ·+ ·I : → : I: I: · · · · · ·· · · · 水 2 + ·O ·→ H ﹕O﹕ H · · H· · · + ·S · → H ﹕S ﹕H 硫化氢 2 · · H· H · ﹕ + ·N → H ﹕N 氨 3 · H· H · · · + 2 ·O · ﹕ C﹕ ﹕O C· → O﹕ 二氧化碳 · · ·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ppt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e8d250e87101f69f319501.png)
如 Na > Mg > Al
F < O < N <C
Mg
+12
⑶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
+11
(同种元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
(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Cl +17
+17
则半径 越大 如 Cl < Cl-
Na
Na Cl-
13
14
15
三、元素周期表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学习和研究化学的规律和工具 (1)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2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0
课堂练习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族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周期 A A A A A A A
二
c
d
三 ab
ef
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 次增强
律。
3
二、元素周期律
(一)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 电子数
1~2
1
12
2
3~10
2
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11~18
3
18
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周期性 变化。
4
二、元素周期律
(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
3~9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PPT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88ab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6.png)
⑶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
(同种元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
(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Cl
(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则半径 越大 如 Cl < Cl-
+3 +12 +17
+11 +11 +17
Na Na Cl-
【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
最大的是( A )。
A.LiI
B.NaBr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2 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规律及粒子半径的比较
1. 电子的能量与运动的区域
任何一个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 在同一个原子里各 电子的能量不尽相同,有的差别还很大。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 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 的区域内运动。
3.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
数的1.5倍。则C是 B 。
4.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的1/4。则D是 Ne 。
4.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的电性
电子层
原子核
该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核电荷数
【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1 1
Li Be B C N O
He
+2 2
F Ne
+3 21 +4 2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10 2 8
Na Mg Al Si P S Cl Ar
+11 2 8 1 +12 2 8 2 +13 2 8 3+14 2 8 4+15 2 8 5+16 2 8 6 +17 2 8 7 +18 2 8 8
(同种元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
(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Cl
(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则半径 越大 如 Cl < Cl-
+3 +12 +17
+11 +11 +17
Na Na Cl-
【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
最大的是( A )。
A.LiI
B.NaBr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2 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规律及粒子半径的比较
1. 电子的能量与运动的区域
任何一个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 在同一个原子里各 电子的能量不尽相同,有的差别还很大。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 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 的区域内运动。
3.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
数的1.5倍。则C是 B 。
4.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的1/4。则D是 Ne 。
4.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的电性
电子层
原子核
该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核电荷数
【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1 1
Li Be B C N O
He
+2 2
F Ne
+3 21 +4 2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10 2 8
Na Mg Al Si P S Cl Ar
+11 2 8 1 +12 2 8 2 +13 2 8 3+14 2 8 4+15 2 8 5+16 2 8 6 +17 2 8 7 +18 2 8 8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b2a744a7302768f993920.png)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1)L层有8个电子,则M层有4个电子,故A 为硅(Si)。(2)当次外层为K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是
硼(B)
; 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电子数
为1.5×8=12,违背了排布规律,故不可能。
(3)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0+1=11,故为钠,故+1价离子是 Na+。(4) -2价离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 ,当
4
次外层为K层时,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与Ne
电子层排布相同,则其原子的质子数为10-2 = 8,为氧元 素,写出O2-结构示意图即可;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 则有32个电子,故不可能。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所决定的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 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易错选项】C
【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本题易错选C的原因在于对知识掌握不准确,将“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错误地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正确 说法是“同周期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 【标准答案】B
1.(2011·漳州高一检测)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递增 B.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C。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 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周期性变化都是由它引起的。
4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1)L层有8个电子,则M层有4个电子,故A 为硅(Si)。(2)当次外层为K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是
硼(B)
; 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电子数
为1.5×8=12,违背了排布规律,故不可能。
(3)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0+1=11,故为钠,故+1价离子是 Na+。(4) -2价离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 ,当
4
次外层为K层时,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与Ne
电子层排布相同,则其原子的质子数为10-2 = 8,为氧元 素,写出O2-结构示意图即可;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 则有32个电子,故不可能。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所决定的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 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易错选项】C
【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本题易错选C的原因在于对知识掌握不准确,将“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错误地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正确 说法是“同周期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 【标准答案】B
1.(2011·漳州高一检测)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递增 B.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C。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 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周期性变化都是由它引起的。
3.2.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共26张PPT)
![3.2.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b3c11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7.png)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
原子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不停运动着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Ⅱ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至七层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电子层:1 2 3 4 5 6 7
+13 2 8 3
钠Na
镁Mg
铝Al
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非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7 2 5
+8 2 6
+16 2 8 6
+17 2 8 7
氮N
氧O
硫S
氯Cl
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 2
+10 2 8
+18 2 8 8
氦He
氖Ne
氩Ar
原子最外层一般都有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 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12 2 8 2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在此 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认为正电荷均匀 分布在整个原子内,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
实心球模型
我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端”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也提出了意义相近的 “原子”的概念。1808年,道尔顿提 出了原子论。上述“端”和“原子” 可被认为是原子的“实心球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2 8 8
硫原子(S)
硫离子( S2- ) 阴离子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3、离子的表示方法:
+11 2 8
离子结构图
+17 2 8 8
Na+
离子符号
Cl-
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符号,电荷 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 后写“+、-”号,如数字为“1”省略不 写)。
小结:离子的形成
根的符号
OH NO3 SO4 CO3 NH4
常见化合价 -1 -1 -2 -2 +1
熟记常见的离子:
一组:氢离子(H+) 钾离子( K+ )
钠离子( Na+ )
二组:钙离子( Ca2+ )镁离子( Mg2+ )
三组:铝离子(Al3+)
四组:氯离子( Cl- )氧离子( O2- )
氟离子(F-) 硫离子(S2-)
根据下列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9 2 7
+9 2 8
+10 2 8
+11 2 8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B、C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
。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D
。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C
。
(5)属于阴离子的是 B
其离子符号是 F-
, 。
小结: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钠原子(Na) +11 2 8 1 1个电子
氯原子(Cl ) +17 2 8 7
得到1个电子 失去1个电子
+11 2 8
+17 2 8 8
钠离子( Na+ )阳离子 氯离子( Cl- ) 阴离子
失去2个电子
+12 2 8 2
+12 2 8
镁原子(Mg)
镁离子(Mg2+ ) 阳离子
得到2个电子
+16 2 8 6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该电子层上 ? 的电子数 ? 电子层 ? 核电荷数 ? 原子核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2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8__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
⑶电子总是先占据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
),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
• 4、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为(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
)。
),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是区分不同元素的依据。
最外层上的电子数 决定着元素的化学 性质。
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又叫根。
根的名称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铵根
最外层电 为 子数不同 。
请思考如下问题
Na变成Na+有哪些变化?Cl变成Cl-有哪 些变化?
1、最外层电子数一定 改变 。 2、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定 不变 。 3、电子层 可能改变。 4、元素种类 不变 。 5、化学性质 改变 。
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某种离子
练M习g2+:---说镁离出子下列符号中的数字的含义 右上角的数字A表l3+式每O个2离- 子带Zn多2少+ 个单位的电
想一想: 画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思路: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画出原子核
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例:钠原子 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画出核外电子排布
请你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 构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得到电子;达到稳 定结构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个(He2个)。(稳定结构)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2-、SO42-。
2、离子的形成:
阳离子( + )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阴离子( - )
离子带的电荷数等于该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 得到电子的数目。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如: O2- 、S2-、 F- 、Cl-、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 H+ 、Na+、 Mg2+ 、Al3+
五组:硫酸根离子 SO42 - 碳酸根离子 CO32 -
硝酸根离子 NO3-
氢氧根离子 OH –
铵根离子
NH4 +
下列微粒的性质与质子数、电子数、中 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有关, 请你用它们填空
元素种类__质__子__数_______; 元素分类__最__外__层_电__子__数___; 相对原子质量_质__子__数_、__中__子__数_; 元素的化学性质_最__外_层__电__子__数_; 离子所带电荷__最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
练习:
• 1、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 镁离子 1个铝离子 氢离子 硫离子 • 氧离子 2个氯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 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黄金 C.金刚石 D.氯化钾
4.在H2O、OH一、H、H+ 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
阳离子 失电子 原子 得电子 阴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
•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
),
• 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A.OH一
B.H
C.H2O
D.H+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7 2 8,7圆圈代表 原子,核
+17代表 核电荷,数弧线表示
电子,层7表示
最外层 电子数,
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1个电子,成为Cl-,其结构
示意图为 +17 2 8,8Cl与Cl-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 质子数相同, Cl与Cl-性质不同,是因
课前复习:
1、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三种,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2、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围绕 原子核,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构成原子。 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 但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荷
Mg2+---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离子符号前加数字只表示离子的个数
3Ca2+ 表示三个钙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2个镁离子
写出铝离子、镁离子、氧离子、氯离子的离子 符号并画出它们的结构示意图。
Al3+
Mg2+
O2-
+13 2 8
+122 8
+8 2 8
Cl-
+17 2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