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

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因此,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

我校正在实践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适应了这一需要。

本节课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

掌握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思想主张,并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

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利用自主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上节课下发的学道(见附1)。

课上,运用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七环节,组织学生展示,完成复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

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轮复习课,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时期人们对“人”的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运动。

本专题的基本脉络是:西方人文精神起自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人文精神失落;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再度弘扬;近代启蒙运动则使人文主义思想有很大发展。

《课程标准》规定本专题基本的学习要点有: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各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
难点:“人文主义”本身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

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古希腊智者以“人”的眼光考察一切,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人的理性,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既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催生,更是对近代人文精神的谋划与发展;在以反宗教迷信和神学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宗教改革以蔑视权威的创新与勇气,把信仰自由全部诠释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平民化过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健全的法理社会来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理性主义成为了人文精神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并促使人觉醒的过程。

它提倡民主与科学。

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导航灯。

我主要结合高三学生的特点,针对目前的高考模式,运用我校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并分析先请学生自行解决,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决(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合作解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之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利用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
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分析、归纳等能力。

同时注意学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运用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模式,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方式,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注意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五、教学过程
附1:学道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高三历史编号 361003 主备人赵海莲审核赵海莲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
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启蒙运动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研读文本】
本专题内容跨古代和近代两个时期,围绕人文主义这一核心内容展开,涉及必修三第三单元,必修一第二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光辉,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光芒──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是西方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今天的地位仍然不变,现在中国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考查人文主义的体现是热点问题。

复习关键是把握关于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时期的主要内容。

【情境链接】
人民教育出版社马执斌在《讲好<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应当把握的两个要点》一文中认为:“智者学派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想犹如经天巨彗,划破了漆黑的夜空,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但很快便被漆黑的夜空所吞噬。

它并没有成为古希腊社会思想的主潮,更没有引导古希腊社会蓬勃发展。

面对人情浇薄,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跟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苏格拉底,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进行修正,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的城邦制度。

他每日站在街头向过往的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针砭时弊,启发人们探求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希望点亮人们心灵的灯塔。

但到头来,他的希望却被破灭了。

公元前399年,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灵”和“教坏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这一判决残酷地剥夺了对个人追求真理的自由和尊重,维护了崇拜神灵的传
统,埋葬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倡导的人文精神。

这是雅典民主制度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点。

”苏格拉底之死的思考可以有许多许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就有不同的观点:美国人说不自由,毋宁死,可是苏格拉底说:不思考, 毋宁死!思想是人类前行的伟大动力。

坚持苏格拉底所提倡的这种独立,理性的思考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历史的女神从来都是在现实的大地上起飞的。

我们是站在时代的高峰上回顾历史的。

回顾历史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前行。

【思维导图】
【问题探究】
1.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性进行总结。

(1)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2)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
(4)少数人的民主:
2.多角度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3.列表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4.亲爱的同学,再次复习本专题,你一定有新的收获,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位思想家,运用所学知识向你的同学做一介绍(要求:在下面列出提纲)。

【实战演练】
1.
2.
【困惑问题】
附2:课堂检测题
年级高三学科历史课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编号_______班级第簇号学生姓名得分
1.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庄重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 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C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他这种自信源于
A领袖地位 B充裕的物质生活
C雅典人所受的良好教育 D雅典的民主制
3.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4.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不包括()
A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
C否定和反对君主专制 D强调“公民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