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汉武帝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汉武帝时代
行知中学皮德涛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武帝“有为”的历史背景;知道刺史、西域、董仲舒等历史名词和人物;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2、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剖析,学会分析汉王朝政策实质的方法;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选择,学会分析学术流派的主要思想与王朝统治之间关系的方法,能够深层次把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本质。
3、通过汉武帝国策的转变,增加对国家政策调整依据的认识;以卫青、霍去病等人的事迹,来培养国家意识以及爱国情感,最终达成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效渗透课堂的目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武帝“有为”的主要内容;
难点: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说明:
本课是以汉武帝时代为题目,所以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种方法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其他内容就必须尽量缩减,以突出重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汉武帝‚有为‛的重要内容,其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需要多角度引导学生,才能更深刻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
2、具体讲解
(1)介绍汉武帝本人,及其即位之时的国内外情况。
(2)探讨汉武帝“有为”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3)“有为”政治方面的措施。
(4
)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讲述霍去病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总结
4、课下思考
[资料附录]
1、‚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汉书·食货志》
2、‚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3、‚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
——《汉书·平准书主父列传》
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
5、‚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途,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
‛
‚不得其术,则主蔽于上,官乱于下。
此事之情,属统垂业之本也。
‛
‚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
‛
——《汉书·公孙弘传》
6、‚徵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
酷吏击断,奸轨不胜。
于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
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
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
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网寖密。
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
‛
——《汉书·刑法志》
7、‚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
‚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
——《汉书·匈奴传》
8、‚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
母曰王太后。
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
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
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
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
後有君子,得以览焉。
至若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
志尚奢丽,尤敬神明。
坛开八道,接通五城。
朝亲五利,夕拜文成。
祭非祀典,巡乖卜征。
登嵩勒岱,望景传声。
迎年祀日,改历定正。
疲秏中土,事彼边兵。
日不暇给,人无聊生。
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
——《史记·孝武本纪》
9、‚董仲舒,广川人也。
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
——《汉书·董仲舒传》
10、卫青、霍去病介绍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
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
字仲卿。
长子更字长君。
长君母号为卫媪。
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兒,次女卫子夫。
後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
‛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
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
‛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於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斩首虏二千馀人,以千一百户封贤为众利侯。
’‛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君子豹变,贵贱何常。
青本奴虏,忽升戎行。
姊配皇极,身尚平阳。
宠荣斯僭,取乱彝章。
嫖姚继踵,再静边方。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板书设计]
政治
背景政策转变思想“有为”实质加强中央集权
民族关系汉武帝时代巩固皇权
经济发展(人才辈出)
[训练设计]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D)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D)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D)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性善论”
D. “大一统”的思想
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B)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5、材料解析题
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2:“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己矣,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材料3:“……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诸生转向告引、至杀四百六十余人,
皆坑之。
”
——《史记》材料4:“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两者有何异同?
答案:材料1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材料2主张以法治国,赏罚并用,强调严刑,重罚。
两者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法。
(2)针对材料1的思想,材料3和材料4各持何态度?两者的目的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材料3焚书坑儒,反对儒学,材料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都在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大一统的封建政权。
(3)针对材料2的主张,材料4采取何态度?实际情况又如何?
答案“材料4虽尊崇儒家,但实际上也吸收了法学以法治国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