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刘伟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土壤肥料学》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农学类

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员基本掌握土壤固相物质;土壤酸碱反应;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水气热;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植物营养与施肥;氮磷钾肥;钙镁硫肥; 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及配方施肥等知识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按了解” 掌握” 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分配

课内总学时108, 6学分,其中电视课27学时。

、教材

1、文字教材

主教材为《土壤肥料学》。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辅助教材《土壤肥料学自学指导及实验》,根据本大纲的要求,阐述每章重点、要点、难点,并附实验指导。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27 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二部分内容:

(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2)必修实验操作过程及典型错误。

三、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

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四、土壤肥料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土壤和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和肥力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土壤的固相物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矿物质

一、矿质土粒

土粒的大小分级(粒级)。粒级的基本特征。成土矿物。

二、土壤质地

颗粒组成和质地的概念。质地的分类标准。

三、土壤质地与肥力

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土壤质地的层次性。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存在状况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条件

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过程。土壤有机物质的腐殖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和条件。

三、土壤腐殖质的组分、性质和变异

腐殖物质的组分。腐殖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腐殖物质的变异。

四、土壤有机质在土壤性状和其它方面的作用

五、土壤生物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六、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培肥土壤的重要环节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和提高土壤肥沃度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

2、重点掌握矿物质土粒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土壤中次生矿物的类型、组成及特性。

3、掌握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4、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条件。

了解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

6、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第三章土壤的离子交换和酸碱性反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的离子交换

、土壤胶体

土壤胶体的概念。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胶体的结构。土壤胶体的基本性质。二、土壤的离子交换与吸附

土壤的吸附性能。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三、土壤离子吸附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土壤离子吸附

与交换对土壤酸碱性的影

响。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第二节土壤的酸碱性反应

一、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酸性。土壤碱性。作物对土壤酸碱反应适应性。

二、土壤的缓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具有缓冲能力的原因。土壤缓冲容量与缓冲曲线。影响土壤缓

冲能力的因素。

三、土壤酸碱反应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酸碱反应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土壤酸碱反应与土壤生物的关系。土壤酸碱性的调

节。

教学要求:

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

2、了解土壤胶体类型及其基本性质。

3、重点掌握土壤的离子交换与吸附的特征及其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

4、了解土壤酸的类型及其特性,了解土壤的缓冲作用。

5、掌握土壤反应与肥力的关系。

第四章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孔性

一、土壤孔隙的数量

土壤比重。土壤容重。

二、土壤孔隙的类型

土壤孔隙的类型。当量孔径与土壤吸水力。

三、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耕作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

第二节土壤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体

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征。土壤结构体的评价。

二、土壤结构体的形成

土壤结构体形成的机制。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心。

三、创造土壤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精耕细作, 增施有机肥料。合理的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适

时耕耘。施用石灰及石膏。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农艺措施。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第三节土壤耕性

一、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

二、土壤耕性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的长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