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的加减技巧名医叫你如何辩证

合集下载

百年名方血府逐瘀汤,看国医大师如何运用!

百年名方血府逐瘀汤,看国医大师如何运用!

百年名方血府逐瘀汤,看国医大师如何运用!一、神经性头痛病例刘某,男,15岁。

病史:头前额部阵发疼痛一年余,近四月来,常在用脑过度或情绪紧张时加剧,兼有泛恶,被迫休学,诊断为神经性头痛。

辨证:头痛频作,前额尤甚,痛点固定不移,伴泛恶,脉沉涩,舌质红,边尖紫暗,苔薄白。

证属瘀阻脉络,清阳失展。

治法:消瘀升清。

处方:血府逐瘀汤(剂量均照原方,下同)加葛根9克、白芷3克、杭菊花9克。

疗效:服药25剂,头痛痊愈而复学,随访6年稳定。

二、脑震荡后遗症病例李某,男,35岁。

病史:数年前被铁棒撞击头部,自此常感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

辨证:头晕疼痛,其痛呈针扎样。

脉细弦,舌苔薄黄,质暗红。

证属脑海震动,瘀血留著。

治法:散瘀达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0剂,症情逐步好转。

恢复工作。

三、低热病例周某,女,36岁。

病史:低热已历数年,经检查排除结核、风湿、尿道感染、肝脏疾患。

辨证:低热缠绵,消瘦神萎,口干,自觉腹满,脉弦紧,舌青,苔薄腻,证属瘀滞腠理,营卫不和。

治法:祛瘀和营。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0剂,热退症安。

四、胸中夜热病例陈某,男,40岁。

病史:10天来,夜间入睡后,每因胸中烦热而惊醒。

不覆被亦烦热难受。

扪肌肤则不热,体温正常。

服三溴合剂、谷维素等均无效。

辨证:胸中夜热,肌肤反凉,脉细数,舌苔薄,质红。

证属血府血瘀,瘀热内灼。

治法:行瘀泄热。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剂,烦热消除,续进2剂巩固。

随访10个月未复发。

五、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病例田某,女,55岁。

病史:左胸疼痛5天,检查胸骨左旁第三肋软骨隆起,呈非化脓性肿胀,压痛明显。

摄片诊断为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辨证:左肋部肿痛,脉数,舌苔黄腻。

证属痰瘀夹热,络气凝滞。

治法:攻瘀退肿。

处方:血府逐瘀汤,外敷回阳玉龙膏。

疗效:服药20剂,肋软骨肿胀疼痛俱瘳。

六、冠心病病例王某,男,51岁。

病史:近年来时感胸闷气窒,心绞痛反复发作,内科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体会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体会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体会 2007年8月15日《中国社区医师》血府逐瘀汤如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首名方,该方由枳壳、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牛膝、桔梗、生地、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除可治疗属于血府血瘀的头痛、噎膈等近20种内外科病症外,笔者根据其病机,将其广泛应用于妇科、皮肤科及治疗各类杂症均疗效显著,现分述如下。

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乳痞患者,36岁,已婚。

初诊2004年6月5日。

主诉:乳房结块5年。

5年来患者每遇行经第2天,头痛剧烈难以忍受,非用杜冷丁针剂不能缓解,乳房结块疼痛。

扪之两侧乳房均可触及蚕豆大痞块数个,压之剧痛。

妇科检查两侧附件增大压痛。

舌红边有紫斑,苔薄白。

证属瘀血阻滞。

治则活血化瘀,消癥化痞。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味:五灵脂、穿山甲、红藤各15g,蒲黄、归尾各12g,桃仁、红花、丹皮、赤芍、香附、橘核各10g,川芎、台乌各6g,败酱草30g,每日1剂,连服8剂。

6月14日月经来潮、胸闷、腹胀减轻、头不痛、经量较前增多、无血块,继上方再进15剂,乳房痞块明显变软变小,压痛减轻。

嘱用原方巩固疗效。

按:本例证属瘀血重症已形成痞块,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

这里的血是指瘀血,故欲消痞块必先祛瘀血。

用膈下逐瘀汤,取其活血力强,祛瘀力专,气血调和,痞脉通畅,痞块自然消除。

月经后期患者,女,22岁,未婚。

初诊2004年6月10日。

主症:月经推迟,经行腹痛4年。

患者4年前经常冒雨涉水,经期受寒,使月经推后,现40~60天一行,伴腰酸腹痛,经量多且有血块,块下则痛减,经前乳房胀痛,白带量多、色黄,质稠腥臭、大便干、小便黄、舌暗红,苔中厚黄、脉弦数。

证属气滞血瘀、瘀久必化热。

治以祛瘀止痛,兼清热通腑。

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当归、川芎、牛膝、香附各9g,大黄6g(后下),益母草15g,鸡血藤2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血府逐瘀汤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有何特别之处?今天肖建民老师带我们回归本方出处《医林改错》本身,学习其原方症目,分析其核心病机,指出“它能活血化瘀,但是重点的方机却是调神”,这张方子更是“气血靶向调节剂”,分享了临床活用的主症抓手及临床运用于多种疾病的加减用药经验,一定让大家有所受益。

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这么一个专题。

血府逐瘀汤是我临床应用非常多的一张方子,但是比较匆忙,没有太多准备,在今天晚上的分享当中,如果能让大家有一丝体会或者半点启发,那我就没白忙活。

好,下面我们开始正题。

血府逐瘀汤这张方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牛膝、桔梗十一味药组成,是临床上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张方,同时也是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针对这个方子,历来有很多争议,我们今晚先回归到《医林改错》这本书本身,看看王清任究竟是怎么用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子的,然后再看临床应用当中有什么体会,其中也会包括我个人临床活用的一些思路。

一、何为血府?关于这张方,在《医林改错》里边王清任先生没有描述组方原理,只是说这个方针对的是“胸中血府瘀血所生”。

那么什么是胸中血府瘀血呢?首先,我们来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血府。

实际上血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血府指的是我们的周身脉道,这在《内经》里面已经有详细的说明,狭义的血府指的就是王清任所说的胸中血府。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里面说,“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之所化,名曰血府”,他说在我们隔膜上形成一个坡度性的池子,这池子里面没有别的东西,都是血,这个血是人体精气所化,这个位置就叫胸中血府。

王清任认为胸中血府最容易出现瘀血证,基于此就创立了血府逐瘀汤。

二、血府逐瘀汤十九症目在血府逐瘀汤的症目里面,王清任记录了一堆主症,也就是它的适应症,我数了一下,大概有19个,原文是比较乱的,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我重新做了整理,大家看一下。

一文学会使用血府逐瘀汤

一文学会使用血府逐瘀汤

一文学会使用血府逐瘀汤小编导读血府逐瘀汤作为清代名医王清任先生的代表方,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仅原书中就为我们列举了19个病症。

但涉及的病证的太多,难免在临证时会发生选择困难,余秋平老师为我们提炼了5个辨证要点,帮大家轻松掌握血府逐瘀汤的“使用场景”。

血府逐瘀汤原文(《医林改错》)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病症:头痛;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食自胸右下、呃逆、干呕、饮水即呛;不眠、夜不安、夜睡多梦、小儿夜啼;肝气病、瞀闷、急躁;晚发一阵热、心里热、天亮出汗;共计十九个病症。

血府逐瘀汤方:桃仁四钱,红花三钱,当归三钱,生地三钱,赤芍二钱,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柴胡一钱,枳壳二钱,桔梗一钱半,甘草一钱。

病机要点血府逐瘀汤所治的病症,全属于厥阴病。

由其药物组成可知,血府逐瘀汤证的病机要点为厥阴肝阴亏虚,血分瘀热,兼气分郁滞。

其中,尤以厥阴经血分瘀热为其核心病机。

其特点有三:(1)厥阴肝阴亏虚,与血分瘀热并存。

(2)三焦为人身气血和水液运行的通道,而三焦通道的调畅,又高度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

如果肝经血分瘀阻,肝疏泄不及,则三焦失畅,体内气-水-血易于郁阻。

如累及气分的郁滞,易见胁胀、打嗝、胃胀、呃逆等;如累及水道的失调,则水湿内停,易见苔腻、水肿、湿疹、口渴等。

(3)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均属于厥阴经,手足两经相通,故血府逐瘀汤,既能治疗足厥阴肝经的病症,也能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即手厥阴心包经的病症。

总之,血府逐瘀汤证的病机要点是:厥阴肝阴亏虚,血分瘀热,兼气分郁滞。

辨证要点由于血府逐瘀汤所治的病症,远不止上述19症,所涉及的疾病太多,病症又纷繁复杂,临床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但我们发现,其临床常有如下共性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

1.脉象:多见左关脉弦细涩。

左关脉候肝胆,弦主肝郁,涩主血分瘀。

兼细、芤,提示肝阴血不足;兼滑、数,提示有内热。

2.舌象:因为病机属阴虚瘀热,故舌质多偏红,舌边或有紫暗、瘀斑、瘀点,舌下瘀紫。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皮肤病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皮肤病

曾在 外 院检 查 血 沉 稍 快 , 功 、 风 湿 因 子 等 均 正 常 。 肝 类
曾服 布 洛芬等 药 治疗 , 效果 不显 。近 1 月经 常 急躁 易 个 怒, 头晕 失 眠 , 便干燥 。检查 : 大 双小 腿 伸侧散 在 花生 至 红枣 大 的红斑 、 节 , 结 部分 稍隆起 , 色暗红 , 界清楚 , 境 触 痛 明显 。舌质 暗 红 , 边有 瘀点 , 黄腻 , 弦滑 。西 医 舌 苔 脉 诊 断 : 节性 红斑 ; 医 诊断 : 结 中 瓜藤 缠 。证 属 湿热 蕴 结 ,
( 稿 日期 2 1 -42 ) 收 0 10 —0
牛 膝 1 , 2g 柴胡 6g 枳壳 6g 板 蓝根 1 , 柏 1 , , , 5g 黄 2g 黄
连 9g 甘 草 6g , 。水 煎服 , 1剂 。服 上方 7剂 双 下肢 日 结节 变小 , 痛减 轻 , 出新 结 节 , 躁 善 怒 明显 缓 解 。 疼 未 急 又服 7 , 节 已无疼 痛 , 剂 关 双下 肢结 节全 部消 退 , 遗 留 仅 色素 沉着 。去 黄 连 、 黄柏 , 服 7剂 以 巩 固疗 效 。随访 继
性 发作 性 位置 性 眩晕 、 迷路 炎 、 内耳 震荡 、 路动 脉血 供 迷 障碍 等 。 中医认 为 , 饮 是 眩晕 重 要 致 病 因素 之 一 , 痰 眩
晕 多伴 有 恶心 呕 吐不 能 进食 , 金 匮要 略 》 “ 呕吐 者 《 中 诸 谷 不得 下 , 半夏 汤 主 之” “ 下 有 支 饮 , 人 苦 冒眩 , 小 ,心 其 泽 泻 汤主 之” 丹 溪 心 法 》 。《 中强 调 “ 痰 不 作 眩 ” 提 出 无 ,
方 药应 用 中国民间 疗法
口服 4剂 , 晕 减轻 , 吐 已止 , 眩 呕 唯纳 食 不 香 , 口淡 无味 , 脾虚 之 症 不 减 , 泽 泻 1 , 以 2 g 白术 1 , 0剂 煎 8g 1 服 , 固疗 效 , 巩 未再 复发 , 症解 除 。 诸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血府逐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张仲景所创。

据《伤寒论》,血府逐瘀汤适用于多种症状,例如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经闭、瘀血积聚等。

该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等草药,通过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可达到舒筋活血、调理经脉的功效。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血府逐瘀汤也被广泛应用,以下将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四肢麻木
血府逐瘀汤可用于肢体麻木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对于某些长期吸烟的患者,常会导致四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现象,应用该方剂,可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

具体用法为:当归、桃仁各15克,川芎10克,生地、赤芍各20克,加水煮成汤后,一日分三次饮用。

二、乳腺增生
三、血瘀型带下
血府逐瘀汤也可用于血瘀型带下等症状的治疗。

血瘀型带下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伴随有痛经、经期出血增多等症状。

应用血府逐瘀汤,可通过活血化瘀、调节生殖系统的作用,达到舒筋活血、平衡内分泌的效果。

具体用法为: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各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益母草、丹皮各15克,水煎后分三次饮用。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调理经脉的作用,可达到舒筋活血、调节内分泌的功效。

然而临床应用时仍需根据具体病情来合理选取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在用药时也需注意合理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入夏后,气温转变过快,很多朋友的身体不太能够适应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根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临证60余年,认为气血以流畅为贵,若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在治疗上尤为推崇血府逐瘀汤,为了众位好友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在下就来给大家介绍中医十大名方系列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的介绍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药方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水煎服,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妇人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从古到今,不论何种人群,气郁血瘀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的病症中,血瘀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瘀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

但血瘀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导致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

所以,在这张千古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瘀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

祛瘀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同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案例血府逐瘀汤究竟治什么病?在《医林改错》书中,列举了如下病证: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蝥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例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例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例血府逐瘀汤系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之名,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枳壳、桔梗、柴胡、甘草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头痛、胸痛、急躁、呃逆、失眠、小儿夜啼等心胸上焦之病证。

近年来,作为临床常用的理血方剂,血府逐瘀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为该方的临床运用与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

具体而言,本方的药理作用有:能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有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功能;能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血系统,防止血栓形成,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局限化,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能改善神经营养代谢,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能抑制结缔组织代谢,减少瘢痕形成及粘连;能降低机体反应性,起到镇痛作用;能抑制肿瘤生长;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笔者用治于因瘀血所致的各种难治之症,每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 外伤后头痛王某,男,58岁,农民,2005年6月20日初珍。

患者于1年前骑自行车摔倒后撞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半小时,送我医院急诊,做CT检查,颅内未见出血地病灶,给予抗炎、降颅压、支持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便于出院后2月,开始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继而出现头痛,痛如针刺,伴恶心等症状。

口服西比林、复方丹参片、谷维素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后又来我院就诊,症见:精神萎靡、胸闷、腹胀、纳差、舌有瘀点、苔白、脉细涩。

证属血瘀气滞,拟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9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枳壳6克、桔梗6克、柴胡3克、瓜蒌15克、薤白12克、青陈皮各10克、生地黄60克、甘草3克,服5剂,诸症明显缓解,仍纳差,加焦三仙各10克,调治半月,诸症俱除,未再复发。

按:本例头部撞伤致血瘀,瘀血阻滞清窍,不通则痛故头晕、头痛,瘀血日久则气滞,故出现胸闷、腹胀等症以血府逐瘀汤临证加减调治。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
不舒.舌淡 苔 薄 白,脉 弦. 中 医 诊 断:不 寐 (气 滞 血 瘀
证).分析:不 寐 为 临 床 常 见 疾 病,病 机 为 阴 虚 不 能 纳
阳、阳盛不能入于阴,久 病 可 虚 实 夹 杂,或 为 瘀 血 所 致.
该患者因工作压力过 大 导 致 气 机 失 调,久 病 不 愈,气 不
行血,瘀血内生致阴 阳 失 调,阳 不 入 阴 而 发 为 本 病. 治
秦小慧
餐后较为明显,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血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导致上述症状加 重. 刻 下 症:胸 闷,气 短,眠 差,情 绪 急
【摘要】 血府逐瘀 汤 为 行 气 活 血 代 表 方 剂,
临床治疗范
围广泛,可用于多系统疾病的诊治.笔者通过典型病例
脂、血糖、心电图检测 均 未 见 异 常. 近 1 周 因 家 庭 琐 事
医话医案 中国民间疗法
[
3]何岚娟,马燕红 肩胛骨动力障碍与肩关节 疾 病[
J]
中国康
CH
I
NA

SNATUROPATHY,Nov
2019,Vo
l
27No
21
复医学杂志,
2016,
31(
2):
244

247

[
4]孙保和,王华东,邢惠芝,等 颈 椎 自 然 牵 引 法 对 颈 椎 弧 度 异
焦虑情绪明显改善,上方续服 7 剂后症状消失.
笔者在临床常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情志病,对
失眠的治疗效果尤佳,这与叶影等 [1]临床研究一致.现
代社会工作及生活压 力 较 大,加 之 长 期 焦 虑 抑 郁,致 使
肝气郁结,气机郁滞不能行血,气滞血瘀,进而表现出各

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应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应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应用举隅【摘要】本文采用三例典型病例,论述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收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的方剂,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主治了很多属于血瘀的疾病,临床应用很广泛。

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

多年来,临床常用该方加减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举例如下。

1 胸痹患者男,52岁,干部,于2009年2月10日就诊。

该患一年来经常有胸闷伴有胸痛,尤其情志因素与劳累而复发。

曾用疏肝法、养心安神法、化痰法效果不显。

本次就诊再次由情志因素又觉胸痛加重伴有心慌、心跳,身体疲乏无力,夜寐欠佳等症。

查:舌质黯、舌苔白、脉结。

查心电图回报:窦性心律、不正带心电图、呈三联律。

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拟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 g、熟地20 g、桃仁10 g、红花10 g、枳壳15 g、合欢花30 g、酸枣仁15 g、甘草5 g、服用四付后该患仍有胸痛、但心慌、心跳、睡眠转好,复检心电图回报: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用上方加郁金15 g、连服四付,患者自述胸痛明显好转,余症消失,复查心电图回报: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随访一年未复发。

该患胸痛是气郁日久,瘀血内停、不通则痛。

瘀血阻络、心失所养而见心慌、心跳。

舌质黯、苔白、脉结是瘀血停滞而致。

通则不痛,加丹参治血瘀作痛,加郁金是痛重用以活血理气止痛,配养心安神药,诸药相配而奏效。

2 顽固性失眠患者2,女40岁,干部,于2009年4月3日来诊该患失眠数月,来诊时已加重1个月。

自述经详查未见其他异常改变。

用了很多治疗方法未见效。

现很痛苦,面色晦暗,夜难已入寐伴头晕疲乏、心慌、心跳、记忆力减退、欲哭,舌质黯、苔白、脉沉迟。

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20 g、熟地20 g、桃仁10 g、红花10 g、枳壳10 g、川芎5 g、柴胡10 g、赤芍10 g、香附10 g、合欢花20 g、酸枣仁15 g、夜交藤20 g、甘草5 g,服用四剂而奏效,配合心理疏导治疗。

每日学一方【血府逐瘀汤】

每日学一方【血府逐瘀汤】

每日学一方【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药物组成]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本方证为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瘀久化热所致。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中为气之宗,血之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胸中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故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瘀血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上逆,或呃逆日久不止;血瘀日久化热,则内热烦闷,人暮潮热;热扰心神,则心悸失眠;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唇暗或两目黯黑;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均为血瘀之征。

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凉血、清热。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共为臣药。

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生地黄凉血清热除瘀热,与当归养血润燥,使祛瘀不伤正;枳壳疏畅胸中气滞;桔梗宣肺利气,与枳壳配伍,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柴胡疏肝理气,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为活血祛瘀药、行气药、养血药合用,活血而又行气,祛瘀而又生新,可作为通治一切血瘀气滞的基础方。

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  目的临床应用血府逐瘀化裁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血瘀气滞,脉络阻滞疾病。

方法临床中治疗的各种疾病均有血瘀症状或血瘀气滞引起的各种症状。

结果血府逐瘀汤不仅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同时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

实属活、疏、养、利为一体,升清降浊,开阖并用。

临床应用之治疗一些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结论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的关键病机是血瘀气滞,脉络不通。

标签: 血府逐瘀汤血瘀气滞脉络不通血府逐瘀汤是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之一,笔者近30年在临床上采用症证结合、辩证加减的方法,灵活运用本方治疗一些疾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现举例如下。

1更年期综合症郎某,女,53岁,2年前绝经后出现面部烘热、心烦、易怒、自汗、盗汗、失眠、阵发心悸、坐卧不安、时欲哭泣、下阴瘙痒,不能正常工作。

服用更年康、坤宝丸、六味地黄丸均未获明显疗效。

血压、心电图未见异常,检测雌激素水平下降,确诊为更年期综合症。

诊见脉弦涩,舌质红降,舌尖舌边有紫痕,汗出如水洗,辩证为肝肾两虚夹血瘀气滞,治以活血化瘀,调和阴阳。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每日1剂,水煎服。

服5剂,自汗、盗汗、心烦、易怒症均减,外阴瘙痒未见明显好转,上方加黄柏15g继服5剂,诸症明显好转,上述方剂微调剂量,继服10剂,诸症消失,获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2顽固性呃逆金某,男,45岁,阵发呃逆年余,经常发作,近月余症状加重,呃声连连,呃声有力,夜间加重,不能入睡,同时伴有腹痛,胸闷,针刺样痛。

曾施针灸,西药解痉药,未有明显控制。

诊见脉沉涩,面色晦暗,舌质黯,苔腻,便秘结。

辩证为痰湿阻隔,胃气上逆,痰气交阻,血瘀气滞。

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消痰。

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服5剂后呃逆症状明显减轻,继用上方10剂获愈。

嘱其服用保和丸月余,随访年余未复发。

3痫症谭某,男,70岁,2年前患脑出血在市医院救治获愈。

血府逐瘀汤加减的临床新用途

血府逐瘀汤加减的临床新用途

血府逐瘀汤加减的临床新用途摘要:血府逐瘀汤出自玉清任《医林改错》,其组成有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组成。

具有活血祛瘀,行止痛之功,用于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头痛,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潮热,或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是传统的,用之有效的精典名方。

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亦获的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新用途;1、喘证(慢性心衰)气喘乏力,心慌气短,动则尤甚,纳差,舌质淡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证属,气虚血瘀者。

治宜,补气活血化瘀;血府逐汤加黄芪、党参、炙甘草。

2、头痛(神经性血管性头痛:外伤性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若薄白,脉细或细湿。

证属,气滞血瘀型。

治宜,理气活血止痛;血府逐瘀汤加白芷、细辛、菖蒲;痛甚者加用虫类搜逐之品,土元、全蝎,僵蚕、蜈蚣。

3、癃闭(泌尿系感染)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便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属瘀血败精阻塞于膀胱尿道者。

治宜行瘀散结,通利水雀道。

血府逐瘀汤加车前子、金钱草、瞿麦、海金沙。

4、腰痛(腰肌劳损)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

证轻者俯面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据按:舌质暗紫,或水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属瘀血阻滞者,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加杜仲、狗脊、川断、寄生。

5、内伤发热(肿瘤)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局部发热,口干咽燥而不欲饮,躯干或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块,甚或肌肤甲错,面色萎黄或黑暗,舌质紫暗或有点、瘀斑,脉涩。

证属瘀血阻滞,气血壅塞者;治宜,活血化察。

血府逐察汤加三菱、莪术、全蝎、土元。

6、痹证(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各种痹证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见皮肤出现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曲伸不利,舌质紫,苔白腻,脉涩,证属气虚血瘀痰阻者;治宜,补气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血府逐瘀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血府逐瘀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血府逐瘀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血府逐瘀汤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当归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4.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4.5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一钱(3g)水煎服(现代用法:煎汤温服)。

【原方证治】此方功擅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医林改错》卷上:“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制方背景】1.“藏象”重功能,轻结构中医藏象学说虽然是以功能概念为主,但也包含了一定的解剖学成分,例如,《灵枢·经水》就有关于解剖的记载:“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

”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解剖学发展十分缓慢,比如,命门、三焦、包络等找不到实体的脏腑结构,各家之说并存,存在许多矛盾。

王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没有可以孤立于形态结构之外的功能,深感解剖知识对发展医学之重要,提出了“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强调“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王氏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躬身于义冢和刑场,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他观察到了大量的“血瘀”现象,由此感悟、推断到活体上“血瘀”病理现象的普遍存在,从而引起他对血瘀证的高度重视。

2.治疗胸痛,前方皆不应王氏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胸疼”中提到:“凡胸痛在前者,用木金散治疗;胸痛牵扯后背疼痛者,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若是忽然胸痛者,前方皆不应者,选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此方一剂,疼痛即可缓解。

”由此可见,血府逐瘀汤的创立,是王氏在治疗胸痛一症时,用前人所创方剂无效,敢于疑古创新,从气滞血瘀立论,完善了前人对胸痹的治疗方法。

从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看方剂辨证

从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看方剂辨证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应用,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医案#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应用,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医案#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应用,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医案#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临床应用及其广泛。

近年来,笔者对久治不愈之顽症,辨证应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取得满意疗效,现举典型医案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典型医案1.1 反复发热案例1:患者,男,70岁。

因间断发热1年余,于2009年9月21日就诊。

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自感周身倦怠,肢节酸痛,体温37.3 ℃,自服感冒药,体温仍持续在37.3~38.1 ℃,昼轻夜重,情志不遂时尤甚,伴口干不欲饮,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夜间睡眠差,每夜睡眠2~3 h,大便干结,小便黄。

先后在多家医院做尿常规、血常规、胸部X光片、腹部B超、颅脑CT、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曾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均未奏效,故来诊。

就诊时患者体温37.7 ℃,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2次/min,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形体略瘦,舌质黯红,苔薄黄,脉细涩。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辨证为肝郁气滞、瘀血内阻。

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12 g,红花12 g,生地黄12 g,当归12 g,川牛膝12 g,鸡血藤9 g,桔梗12 g,柴胡9 g,郁金9 g,甘草6 g,炒酸枣仁15 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患者情绪好转,自感疲倦减轻,夜间睡眠4 h左右,体温37.5 ℃。

效不更方,上方继服5剂,诸症悉除。

随访半年,未再发热。

按:长期低热属中医学“内伤发热”范畴。

《灵枢·痈疽》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

”说明瘀血停积于体内,气血不通,营卫壅遏可引起发热。

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内有瘀热,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后半日发热,前半日更甚,后半日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一瞥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一瞥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一瞥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

该方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证之名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

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于是根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创立此方。

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单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能祛瘀血、通经脉,并有引瘀血下行的作用(怀牛膝通经之力较强,川牛膝补益之力较强,临证宜根据病情选用);桔梗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有使气行血畅之功。

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原方组成: 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5g), 当归三钱(9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一钱(3g)。

水煎服。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现在药材多由人工栽培,而且药农往往为了经济效益常用各种手段加快植物的生长,药效已远不如古代野生药材了,因此现在用量会增加很多。

但是在配伍上君臣佐使的比例还是要遵从古方。

桔梗、柴胡这些调节气机的药要轻一些,在6--9克之间。

牛膝要随症调节用量,如果用于心血管方面的不需太多,15--18克差不多了。

桃仁、红花、川芎这类活血药在9--15克之间,其他药的一般量都在15--18克之间。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血府逐瘀汤是中医常见的一种方剂,主要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痛证,如月经不调、痛经、胸痛等。

本文就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进行初探。

案例一:月经不调患者女性,28岁,月经不调已有3个月。

平时体质偏虚,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经期疼痛加重,血块增多,经量减少,经期延长至7天。

诊断为血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方药组成: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6克,熟地12克,丹皮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牛膝12克,茯苓12克,木香6克。

按照常规方法切成薄片。

将所有药材放入瓷瓶中,注入热水,盖紧揉搓,倒掉第一次汤,并用适量的热水再次冲泡,盖紧盖子,用小火煮30分钟,去渣后即可饮用。

治疗7天后,患者月经周期从38天调整为28天,经量逐渐增多,经期疼痛明显缓解。

案例二:胸痹患者男性,56岁,饮食偏油腻,情绪波动较大,最近2个月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持续近1个月来就突然胸口一紧,出现剧烈胸痛。

体检时患者情绪紧张,胸痛明显,心率较快。

诊断为心血瘀滞导致的急性胸痹,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方药组成:丹参30克,红花15克,桃仁9克,香附9克,水蛭15克,虎杖30克,生姜9克,甘草6克。

按照常规方法研粉。

取出所有药材,研成细末备用。

取1-2克,加水煎剂,分2-3次服用。

治疗3天后,患者胸痛缓解,心率恢复正常。

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以上两例均通过应用血府逐瘀汤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展,治疗效果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开具针对性的方剂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的加减技巧名医叫你如何辩证
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中文名
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分类;理血剂-活血祛瘀
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运用加减化裁禁忌附注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桃牡丹,元胡灵脂芍茴香。

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淤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用量;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生地黄10克、牛膝10克,川芎5克、桔梗5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柴胡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配伍特点
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
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运用;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䗪虫、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滞。

禁忌;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