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球形
[总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
科技发展与 科学
[过渡]怎样才能揭开它的真面 [结论]很像 目?人们最初从高空气球上观 正球体 看地球(展示图片),随着科 技的发展人们又把卫星、载人 飞船送入太空,从卫星发回的 照片上终于直观而形象的展示 了地球的真面目——球体(展 示各种卫星拍摄的图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简单历程,知道地球是 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过程与方法:由直观感觉到理性模拟实证,逐渐认识地球 的形状。学习认识事物的两种视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假设与实证。
四、教学准备
影片的剪辑,月食现象的Flash动画,图片等。
导源自文库错误理
境。
地平天圆(天 解
圆地方)
[问题]古巴比伦人看海洋和大
地球是平面
地感觉是什么形状的?
[过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 远航船只船 从帆船现象
可以驾驶帆船出海。
身先消失 对地球是平
归航船只桅 面质疑
[图片]帆船出海船帆变化图 杆先出现
(二) [问题]你发现什么现象?
思考讨论,得 出结论。
地球 是个 曲面
[结论]地面
是凸面
[过渡]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
人们可以做远距离航行。例如
(四) 1519年,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
一直向西,却回到了西班牙。
地球
[活动]用书
是封 [问题]地球如果仅仅只是一个 本模拟
闭体 凸面能回到出发地吗?
[结论]地面
[结论]总结得出结论。
是闭合的
[出示]将书本卷起,成一个圆 不是的 柱体。
[讨论]
[提示]太阳、月亮和地球在特
殊的位置时发生的。
反射了太阳
光
[要点]月亮为什么是亮的?
光被遮住了
为什么有一部分变黑了?
地球
是什么遮住它了?
圆形
遮住的那部分是什么形状?
[总结]地球作为球体它的投影 面就是圆形的。其实最早亚里 士多德就是从月食现象证实地 球是个球体。
[问题]了解了什么?通过哪些 小结 方法获得了这些知识?
五、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影片]人类最古老、最年轻的 科学,大概莫过于天文学和宇 宙学了。很难想象当我们的祖 先刚刚直立起来的时候,面对 如此浩瀚而辽阔、深邃而宏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研究对 象:宇宙→ 太阳系→地 球
的天空,该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和疑问,激起怎样的遐思和浮 谈对地球的 想。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 认识:形 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说起 状、生命、 引入 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 颜色等等 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 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 照片。外太 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 空拍摄。 故乡,唯一的家园。作为地球 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 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
如果地是平的会是这样的现象 吗?能证明吗?
如果是平 的,船身和 桅杆都不会 消失。
反证法
实验得出地 面不是平面
[模拟]书本-地面,笔杆-船 因此,地面 而是曲面
身,笔头-桅杆
不是平的。
[结论]
[问题]究竟是凸面还是凹面?
(三) 能不能用事实说明?
[活动]用书
本模拟
地面 [演示]用书本模拟
是个
凸面 [结论]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
以地球的形 状 解释月食现 象。
以月食现象 证明地球的 形状。
归纳认识过 程和认识方 法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体→球体 →正球体→不规则的球体的认识过程,犹如学生在认识几何问 题中由平面到立体的整体构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 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增。
们是什么形状的?
外视角:从 地球上看月 亮和太阳
引出:从外 视角看地球
(五) [总结]投影面是圆的,其形状 可能是球体;如果从各个角度
地球 看到的投影面都是圆的,则可 [讨论] 是个 以证明是球体。 球体
[出示]鸡蛋、乒乓球。
内视角的局 限性
引出外视角 研究
[问题]地球像乒乓球呢?还是
像鸡蛋?
[结论]有点
曲面的两种 可能:凸面 和凹面 用书本来模 拟证明地面 是凸面
从凸面到一 个封闭的体
封闭体种类 考证
[问题]地球就是这个样子的
吗?(圆柱体)
[结论]地球
是球体
[演示]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能否
回到出发点?
太阳、月亮
等
[结论]
圆的
[问题]从外太空看地球是球形
的,但古代的人只能在地球上
看天空,人们看到了什么?它
[结论]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 不规则球体。
[问题]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 球体 星又是什么形状呢?
从地球上的 你凭借哪些证据确定它是球 观察 体?
类比其他天 体
引出月食现 象
[模拟]月食 月食,天狗
[问题]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 吃月 吗?
错误的,没 古代人认为天狗把月亮吃了, 有天狗 真的吗?
应用 如何形成的呢?
课堂中由于利用书本和纸笔直接进行活动,既方便、又实 用,而且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活动中参与积极,发言踊跃。
关于科学方法的教学也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能从不同的 视角来考察同一个对象,并且也渗透了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 系,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 技术的更新。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地球知识,虽然对地球有很多 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地球的直观感受和间接资料实际上是通过 不同认识方法和认识手段获得的。因此,本课的教学以人类认 识地球的历程为主线索展开,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 体→球体→正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的 学习过程,重点研究地球的形状;从内视角研究逐渐延伸至外 视角研究,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认识,体验认识过程,发展认 识事物的能力;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书本和笔作为模 拟实验的材料,大大简化了实验要求,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参与 到每一次活动中来。
研究视角:
从地球外看 地球
[问题]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 这些知识又从何而来?
[问题]古代的人不能离开地
研究视角:
球,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描述古印度 从地球内看
[影片]古印度人的地球观。 人地球观 地球
(一)
[问题]这种认识有无科学依 没有科学依 视线范围限
地球 据?
据
制
是个
平面 [图片]古代巴比伦人的生活环
[图片]看上去的确很像正球
体,后来经过卫星的精密测定
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六)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半 径是6378千米,赤道周长为4
地球 是不
万千米,两极半径是6457千 米,比赤道少了27千米。
因为地球太 大了
规则 球体
[问题]为什么我们看上去还是 很像正球体?
进步的相互 作用
科技发展与 科学 进步的相互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