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延续至关重要,因为民族文化一旦消失,民族就没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没有了自身的灵魂、品格、凝聚力和生命力。这样的民族,其消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如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基地,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新时期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
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的特色是多元一体性。多元表现为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它自由发展的历史;文化上的一体性是形成一个兼容并包、和谐统一的整体。自古以来,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形成了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多元一体的整体性。
(二)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既需要保持多元和谐的整体性,又需要完成各民族文化的转型,根据现实的需要与时俱进,每一种民族文化的形成都和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甚至地域、风俗传统密切相关,民族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才能保持自己本身的鲜活性,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可以做到民族文化的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给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三)有利于提高各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传承民族文化,是文化自觉选择的具体表现。只有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具体形式中,民族文化教育才是自觉的,潜移默化的。而多元文化教育,也应该是在多样化的文化传承形式中渗透,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认识,从而培养具有跨文化视野和文化民主精神的文化新人,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多元与融和。
二、学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优势
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而在民族意识深层次积累和“文化基因”复制过程中,学校因其自身的优势使其可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
(一)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场所
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选择。
(二)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靠的是“人”这个主体,而学生就是最佳主体,学生群体主要由青年人组成,在民族文化学习与传承的过程中有着与别的群体更大的优势。首先他们对民族文化学习与接受的意识性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生越来越能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并对学习活
动的集中与指向程度逐步增强。第二,学生学习和接受民族文化的主动性比较强,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凭借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克服困难与障碍,保证学习活动的连续性与层次性,使之深化、升华。第三,学生学习和接受民族文化的创新性较强,他们在学习与接受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拘一格,敢于打破常规深入反思。
(三)教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群体
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种社会群体的努力,虽然如民间艺人,演出团体、包括影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依然认为教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一方面教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其他一些不良因素影响较小,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许多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又都注入了经济(金钱)的因素,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难以普及甚至变味,而教师因其职业和受众的原因可以让民族文化的传承动机更加纯粹,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相对较强,应该说他们是最佳的传播群体。
(四)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
传播民族文化的方式自然很多,教学应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学习民族文化的方式,实现培养学生民族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唤醒民族主体意识,达到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目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教师有意识地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把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帮助他们在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树立民族自信心。
三、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
学校要高效、深入地传承民族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继承祖国的民族文化,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的人才队伍
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才能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闪光点”来吸引和感染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陶冶。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不仅对学生起着引导、激励的作用,也对学校民族文化建设有着导向、规范等重要影响。
我们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这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对民族地区的全体教师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让他们认识和了解当地主体民族的文化知识,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其次,要培养本民族教师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骨干力量,让他们承担挖掘、整理、创新、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任务,并使其相对稳定。
(二)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并重,促进民族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渗透。
对课程文化的整合,应以加强民族文化认同为基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加强民族文化当代诠释为重点,在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等多个层面上展开。首先要强化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我们的学校教育应承担起向青少年一代传承民族文化传统,阐释民族文化精神,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使命”,把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民族自信心作为课程价值评价的核心部分,当然,这种民族性必须获得“当代诠释”。其次要凸显课程内容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编撰、设计既富有时代感,又深
深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课程序列,同时积极鼓励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旨的、自主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从而有力推动民族传统文化进课程、进课堂。
课堂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实施和延伸,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阵地和学生系统学习“法定文化”的基本场所。我们要让课堂成为民族文化共生、交流、融合、共享的殿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师生双方获得文化的提升,作为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文化传承效果。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精心选择、教学组织方式的优化组合、教学策略的巧妙运用、教学艺术的高明善化,通过课堂教学方略的全面优化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民族文化的高效传承。
(三)重视多元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的价值导向
校园文化活动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力杠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就是不断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优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优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态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学校的环境布置、建筑设计等要体现优秀民族文化。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和校园网要有介绍民族人物、事件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思想、规范等民族文化栏目,要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从而形成民族文化浓厚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要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的民族文化价值导向。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有浓厚的对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要求。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和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