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启发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循善诱,启发思维
众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哀叹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农村学生表现得尤为严重,换一句话说,学生思维能力的障碍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了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笔者长时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一些尝试,实际上培养思维能力,就是有关诱导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开动脑筋,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这就说明教师的“导”比“教”更为重要。

下面是我的几点具体作法:
一、设疑善诱,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疑—质疑—解疑的过程。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长野千寿说过:使学习者感到惊奇、怀疑、困惑,从而产生到底哪个正确这种好奇心,然后引起学的活动。

也就是说,疑问能引起求知的欲望,从而激起思维的波澜,所以在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运用设疑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如:教《桃花源记》,我就先设疑:作者描绘的是怎样一个社会?为什么又要描绘那样一个“世外桃源”?结尾又为何“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等等。

通过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纷纷议论下思维的发条不断拧紧,然后我再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轻轻一拨,学生很快弄懂了:原来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也没有战争的社会,“世外桃源”是作者理想中向往的美好社会,但这种社会在当时是根本不存在的是作者虚构的,所以后人当然就永远也找不到那条路了。

教《向沙漠进军》我就设疑:人类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征服沙漠?能否征服沙漠?通过层层设疑,循循善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学生学起来感到别有一番滋味,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提倡质疑,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把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每教一篇课文,我都指导学生先作预习,然后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不得其解的问题提出来,并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如教《口技》一文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向题:“文章开头交代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尾又写‘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是否重复,能否只要开头不要结尾或只留结尾,丢掉开头?”教《绝唱》一课学生又提出:“为什么写白妞之前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写琴师和黑妞?这样写是否冲淡了文章的中心?”等等这样的问题。

我首先肯定了学生这种积极思考、质疑、问难的精神,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顿时,教室里活跃得像开了锅,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我归纳:《口技》的这种“重复”,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这是为了反复强调道具的简单,首尾照应,突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绝唱)则运用了烘托的手法,不但没有冲淡文章的中心,反而更加突出了白妞的说唱技艺,并指出“文无定法“,同一个内容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然后,我又顺水推舟,让学生思考《口技》一文去掉开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学生同时回答“设置悬念”。

通过质疑、
解惑,激发了学生动脑的兴趣也取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注重比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温故知新,学生的思维就必然要经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从而形成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学生思维能力也就不断得以发展。

比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人物、语言、新旧知识等。

如教《故乡》一文,我就让学生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进行比较;教《变色龙》一文就让学生抓住奥楚蔑洛夫语言多变的特征仔细分析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很快地认识到:闰土外貌的变化正深刻地反
映了他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变化,反映了他的悲惨命运和不幸遭遇;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比较,不难看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走狗。

而新旧知识的比较则可使学生温故知新,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麟。

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要求严肃,但绝不能死气沉沉,更不能过于紧张,甚至造成师生间对立的气氛,否则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了。

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轻松偷快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只有在精神松驰、情绪愉悦的状态下,学生的大脑活动才能达到顺畅的境界,知识才会记得特别牢固。

如教《菜园小记》时,我就先唱几句《大生产之歌》:解放区啊喝嗨,大生产啊喝嗨,军队和人民……。

学生的情感会随着歌声而调动起来,这样,就自然很快理解了作者当年种菜的那种特殊情感。

又如著名教师杨初春老师在我县上快速作文观摩课时一开始他就先让两个学生“扳手劲”,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出示作文题《比手》,结果学生作文充满真情实感,比平时正常状态下的作文效果好得多,这也证明创设一定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启发联想,开拓学生思维路子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善于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宽他们思维的路子。

教学中,可供联想容很多、很广,有同类事物的联想,有新旧知识的联想,有书本知识到实际运用的联想.通过联想,使学生思维能
力拓宽。

如教《卖油翁》我就指导学生把文章揭示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推及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体育活动中来,并要求学生以《卖油翁酌油想到的》为题进行作文,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通过这样的启发联想,学生的思维能力便向更广阔、更深刻的方向发展,写起作文来,也就不愁打不开思路了。

总之.教师必须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思考、去琢磨让他们形成动脑筋的匀惯只有这样思维能力才能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