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技术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赛技术报告
--光电组王奉献
该智能循迹小车以MC9S12XS128单片机最小系统为核心,辅以电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运行调试模块。小车通过龙邱线性CCD采集赛道信息,经过不断改进机械结构并优化算法,小车可以完美地识别各种赛道信息。经过图像处理后,通过转向控制策略与PID算法驱动电机速度,实现路径的检测与识别。这份技术报告中,我将通过对整体方案、软件算法、机械结构、调试参数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机械结构
根据比赛规则,此次比赛选用C型车模,对车模本身进行改造。
①首先去除原有车模的减震模块。(根据以往经验用处不大;且影响车模重心;
占电池摆放位置)
②为防止摩擦对车模前轴槽进行磨除。
③改变原有的连接方法改用硬连接。
④前轴加入垫片;增大轴距。(不影响正常转动)
⑤后轴同样处理。(解决电机声音大的问题,齿轮咬合不好)
⑥使用3D打印制作的连接座作为碳杆连接。(注意放置在车模正中间)
⑦改变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和前束,其具体作用见下:
a 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都有使转向轮自动回正的作用。但主销后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有关,而主销内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无关。因此,高速时主要靠主销后倾的作用,而低速时主要靠主销内倾的作用。
b前束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车辆具有自动回正的功能。前束一般为正。前束过小,方向不能自动回正(前轮前束过小);过大会导致轮胎外侧过度偏磨或者轮胎“起级”。同时,方向盘转向较沉(前轮前束过大)。
c 主销内倾角的作用:在车载重时,能平衡掉悬挂系统因负重时产生的位移。使车轮在车辆负重时,能垂直于地面,减小轮胎的磨损。
d 从车头望向车轮,车轮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外倾角,若轮胎上端向外倾斜即左右轮呈"\/"形, 称为正外倾角,向内倾斜为负外倾角。基本上,正外顷角的设定有较佳的灵活度,而负外顷角具较稳定的直进性。
⑧在某些位置添加垫片降低车模整体高度,提升稳定性。(如前后轮的垫片;
电机座的垫片)
二软件算法
A CCD介绍:
CCD电荷耦合元件。可以称为CCD图像传感器,也叫图像控制器。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电信号。CCD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光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CCD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光电二极管,能感应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外部采样放大及模数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对于路径规划采用的是补线原则:
在CCD看来赛路元素情况无非三种:①全丢边②单侧丢边③不丢边
对于不同的连接又有九种情况分别列写如下:
a 不丢边-不丢边自然过渡不作处理b
c 不丢边-单侧丢边补线(右侧边界丢掉使用上一周期左边界与中间值补出右边)
(左侧边界丢掉使用上一周期右边界与中间值补出左边)当前猜测中间值=真实左边界值+上一时刻中间值-上一时刻左边值右侧丢边
当前猜测中间值=真实右边界值-上一时刻中间值-上一时刻右边值左侧丢边
d 不丢边-全丢边使用第二个CCD并将采值作为当前时刻使用值不覆盖
e 单侧丢边-不丢边自然过渡(单侧丢边补线后与不丢便无差别)
f 单侧丢边-单侧丢边(解决方案同不丢边-单侧丢边)
j 单侧丢边-全丢边(解决方案同不丢边-全丢边)
h 全丢边-不丢边自然过渡
i 全丢边-单侧丢边使用未覆盖数据补线(具体方法同不丢边-单侧丢边)
g 全丢边-全丢边仍使用第二个CCD并将采值作为当前时刻使用值不覆盖
使用上述方法得到中间值
当前中间值=(理论\现实右边界值+理论\现实左边界值)\2
B 光电对射管:
使用该元器件检测车轮转速;并使用选择器对左右轮检测速度(奇数周期检测左轮,偶数
周期检测右轮)
使用选择器对通道选择。
MC9S12XS128可直接累加脉冲数。
C 伺服舵机
对于固定的PWM会有固定的打角;
使用PID算法对得到的中间值输出一个打角(使用位置式PID下文将做介绍)
D 电机
使用H桥驱动电路对PWM进行处理,并给予电机一个电压值获得不同的转速要求;
使用PID算法对光电对射管得到的脉冲数输出一个转速(使用增量式PID下文将做介绍)
【PID控制总结】
简介: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
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
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
积分(I)控制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调节方法:
PID控制器参数选择的方法很多,例如试凑法、临界比例度法、扩充临界比例度法等。但是,对于PID控制而言,参数的选择始终是一件非常烦杂的工作,需要经过不断的调整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依据经验,一般PID参数确定的步骤如下:
①现场凑试法
(1)确定比例系数Kp
确定比例系数Kp时,首先去掉PID的积分项和微分项,可以令Ti=0、Td=0,使之成为纯比例调节。输入设定为系统允许输出最大值的60%~70%,比例系数Kp由0开始逐渐增大,直至系统出现振荡;再反过来,从此时的比例系数Kp 逐渐减小,直至系统振荡消失。记录此时的比例系数Kp,设定PID的比例系数Kp为当前值的60%~70%。
(2)确定积分时间常数Ti
比例系数Kp确定之后,设定一个较大的积分时间常数Ti,然后逐渐减小Ti,直至系统出现振荡,然后再反过来,逐渐增大Ti,直至系统振荡消失。记录此时的Ti,设定PID的积分时间常数Ti为当前值的150%~180%。
(3)确定微分时间常数Td
微分时间常数Td一般不用设定,为0即可,此时PID调节转换为PI调节。如果需要设定,则与确定Kp的方法相同,取不振荡时其值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