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类顺应自然阶段
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到18世纪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以前,人类进入自然阶段,这一时期从生产工具上已 有一定改进,出现了新石器、青铜器、铁器。其显著特点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并出现了作物栽培业和动 物驯化饲养业,人与自然的关系己由以前的完全依赖于自然转化为顺应自然规律来利用自然的阶段。在 人口方面这一个阶段从500万增加到10亿,尽管人口大大增加,但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并未 形成很大的压力。
精制石器,刀 耕火种
栽培植物, 驯化动物
公元前三千年
冶机木铜炼 械 质制技,结器术浇构,,灌建犁轮技筑,轴术,地流铜,(,林灌锡木溉,,用耕水水)
公元前5世纪
公元5世纪 公元14,15世纪
铁斧,铁犁, 齿轮传动机械, 石制结构建筑, 水磨
风车、航海
爆炸采矿
铁,铝,金, 银,汞,石料, 水利
风,海洋水产 硝石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三)改造自然阶段
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规 模和范围大大增加。这一时期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煤、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动 力机械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环境利用的广度大大增加,并产生了一些人造新产品,如化肥、人造纤维等。人口快速增长, 在1930年时,世界人口已增加到20亿,这为人类改造利用自然提供了人力基础。虽然一些资源在一些地区有过量开采现 象,但从全球范围来讲,人类对资源还未形成超限压力。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上,尽管马尔萨斯1798年提出的人口论、坦 斯勒1935年提出的生态学理论已为人类认识人地关系打下了基础敲响了警钟,但因历史条件的限制,人类还未认识到资 源的有限性。取而代之的是在18末到19世纪由法国人盂德斯坞、英国人巴克尔、德国人拉采尔提出并发展了“地理环 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在20世纪20年代由法国人维达尔·白兰士与白吕纳提出了人与自然 都是积极因素的或然论思想,这些理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
一战前后 二战前 50年代
二战后
1900年 1930年 1950年
二战后
飞机、化肥
人造纤维、原子 技术
空间技术、电 子技术
信息工程、新 能源、新材料、 生物工程、海洋 工程、遥感技术
铝、磷、钾 稀有元素,铀 钍等放射性元 素
更多稀有元 素和半导体元 素
核能等
相对论、量 子论、基因 论、生态学、 或然论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观点及演变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至今,人类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对人地 关系的思考总是殊途同归。从其核心理念上,可以分成三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体质特征、心理特征、民族特征、文化发展、社会进程等都是由地理环
重要影响。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二)人定胜天论
人定胜天论:认为人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改变地理环境, 最终达到征服自然的目的。
人类步入农业文明后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人类发现或 发明了更多开发利用自然的方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大。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人类思想中征服自然的意识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类进入到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 需要的时期。在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先后进入到快速发展期,一系列的环 境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日趋严重。在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老三论、新 三论、协调 论与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 理论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人类有目的有意义地制造原始工具,如石器、刮削器、砍砸器、木棍等开始。劳动把人 与动物区分开来,人类通过狩猎动物和采集植物种子、根茎来利用自然环境,由于当时世界上人口不足500 万,所以人们对自然的破坏极为有限,人对自然界完全是依附和依赖的,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处于低级水平,即 人与自然处于原始的共生阶段。
境决定的,特别是气候条件的支配。这种观点在19世纪以前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更进一步促使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势。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
力水平低下,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使人类对待自然既依赖又恐惧,甚至在某些民族的发展过
程中形成了对某种自然物质或现象的盲目崇拜。而某些文明的消亡又证明了自然环境对当时人类社会的
地理(下册)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第三节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以来,自然界便开始了从自然状态向自然 界与人类相互作用的状态转化。此处所谈的自然界,可以狭义理解 为自然地理环境(简称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亦称人地关系, 主要是人类依靠环境,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的发 展、生产力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对环境资源 利用的规模逐渐加大,人们逐渐把人地关系理解为人口——资源— —环境三位一体的关系。这样,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断加 深。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续表
改造自然阶段
人与自然共生 阶段
表5-1 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wenku.baidu.com
产业革命时期 西方殖民时代
1750年 1850年 1890年
蒸汽机、纺织机
火车、轮船、电 力(发电机、电 动机) 汽车、内燃机
煤(大量开采) 锰、镍、钨等
石油
日心说、马 尔萨斯人口

麦克斯韦尔 电磁说地理 环境决定论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表5-1 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阶段
时期
原始共生阶段 旧石器时期
起始年代 约一百万年
新的工具与技术
新增加的资源 与种类
粗石器,钻木 取火
石头(燧 石)、树枝、 兽、鱼、果
相关理论
顺应自然阶段
新石器时期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约公元前一万年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回顾
人类利用环境资源的历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利用环境 中自然资源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个 阶段:即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人类顺应自然阶段、人类改造自然阶段,其起始年代、生产 工具、利用的资源及技术水平等特征可见表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