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课题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途径

1、选好“结合点”是关键

无论怎么说,读跟写都是有区别的,不过他们是一种具有逆向特征的区别,这一“逆向特征”就来源于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就某一篇课文来说.“读”就是学习这篇课文的词句段篇及其运用于其中的技法;“写”就是运用从“读”中学到的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进行仿写、再创作。“仿”的形式、内容、多寡、程度、时间无法一概而论,要根据单元训练要求情况、老师导的情况、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即读跟写的“结合点”问题,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分析了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段落或整篇,你觉得哪里或哪些特别有“仿练”的价值,或是单元里要求训练的,或是学生所不足的,或是有利于学生锦上添花的,不管是用词缀句的水平高,还是连段成篇的方法好,抑或是选材构思、谋篇布局、审题立意的技法妙等等,总之你得心中有底,有侧重地向学生分析、讲解,并随即“仿写”。

2、启发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通过仿写优美句子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

(2)通过仿写特殊段落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第四段,《彩色的非洲》的一些段落,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3)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颐和园》一文,结构清晰,顺序明显,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易园》《洹园》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

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3、变换文体练习写

这种练笔方式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还有将古文改写成现代文等,如将《杨氏之子》改写成现代文。

4、发挥想象补充写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练笔,延伸课文情节。如《穷人》全文讲完后,教师即时提出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再如《杨氏之子》,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话后会说些什么,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当堂练笔。

5、填补空白扩展写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情和理解。如教《詹天佑》时,课文里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我们可以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学生这样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6、创设情境升华写

我们一直在探索,是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有练笔的必要,所有的练笔一定能达到升华情感的作用?其实,这个问题不必深究,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寻找文本支点,巧妙设计练笔题,与文本深层对话。如《老人与海鸥》这一课,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寻找支点:“是呀,海鸥们把心中想对老人说的千言万语用他们大声的鸣叫,炸了营似的扑飞来表达,那么,你能用笔写下海鸥想对遗像中的老人说的话吗?如果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以此来作为练笔的支点,一定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激起层层涟漪。可以说,此时的读写训练好像就给同学们找到了宣泄情感的喷射口,所以人人想写,越写越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