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2007年河北省中小学数学知识应用与创新竞赛的复赛已经结束,初二年级的第10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题目是:在△ABC每一边上分别向形外作正方形AGFC、BCED、ABKH,连FE,CM是AB边上的中线,

求证:EF=2CM

这个问题的结论是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两倍,是线段的倍分问题,解题关键是利用好题目中有正方形所隐含的相等线段、角和三角形的中线。考查的知识点有正方形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转化思想。

证法1:(参考答案中的证法1;作中位线,证全等)

分别作△ABC和△CEF的中位线MN、PQ,

则有PQ=EF,CQ=CE=BC=CN,

CP=CF=AC=MN,

又∠PCQ+∠ACN=180°,∠MNC+∠ACN=180°,

∴∠PCQ=∠MNC,∴△MNC≌△PCQ

∵CM=PQ=EF即EF=2CM

证法2:(参考答案中的证法2;用倍长中线,构造平行四边形,证全等)

延长CM到N,使得MN=CM,连结AN,BN.

∵CM是AB边上的中线,∴AM=BM,

∴四边形ACBN是平行四边形,

∴BN∥AC且BN=AC=CF,

∴∠CBN+∠ACB=180°,

∵∠ECF+∠ACB=180°,

∴∠CBN=∠ECF,

又BC=CE,∴△CBN≌△ECF,

∴EF = CN=2CM。

以上两种证明方法,都是利用了学生现有知识来解决的,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我校初二年级没有几个同学做对此题。我就此题的解题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还有许多证法,现将此题的证明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下,仅供老师们参考:

证法3(1):(配平行线,短线段倍长法)

如图1,过点B作BN∥CM,交AC的延长线于N ,∵M是AB的中点,

∴CM为△ABN的中位线,∴BN=2CM,CN=AC,∵四边形AGFC、BCED、ABKH是正方形,

∴AC=CF,BC=EC,CN=AC,

∵∠BCN+∠BCA=1800 ∠ECF+∠BCA=1800

∴∠BCN= ∠ECF ,

∴△BCN≌△ECF∴BN=EF,∴EF =2CM.

证法3(2):(配平行线,短线段倍长法)

如图2,过点A作AN∥CM,交BC的延长线于N , 同证法3(1),可证△ACN≌△FCE ,

∴AN=EF ,∴EF =2CM.

证法4(1):(旋转法)

由于此题是以三角形和正方形为基础,可通过旋转法巧妙构造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使待证结论中的线段集于一个三角形内,利用中位线性质即可得证.

如图3,将△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900得

△CAN,∴CE=CN,EF=AN ,

∵∠ACB+∠ECF=1800, ∴∠ACB+∠ACN=1800,

∴B、C、N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又∵BC=CE,∴BC=CN

AM=MB ∴CM是△ABN的中位线

BN=2CM,即EF=2CM .

证法4(2):(旋转法)

如图4,将△CEF绕点C,逆时针旋转900得△CNB,同证法4(1) 可得EF=2CM.

证法4(3):(旋转法)

如图5,将△CAB连同中线CM一起,绕点C逆时针旋转900得△CPF,PF边上中线为CQ,同证法4(1)类似可得EF=2CQ=2CM..

证法4(4):(旋转法)

如图6,将△CAB连同中线CM一起,绕点C顺时针旋转900得△CEP,PE边上中线为CQ, 同证法4(3).

以上将多种证明方法进行了归类,由于此题证明方法很多不可能一一例举,比如:本题可参照证法1中的MN 一条

辅助线,来证明△MNC∽△CEF 也可以证明:EF=2CM。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几何题的证明时,题目中有相等的线段或有相等的角的情况下,图形较复杂且题设和结论联系较为松散。如果亲自动手操作,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转一转,通过旋转后会产生新的图形,使已知条件相对集中,就可能有新的发现,就会产生灵感,就会在解题思路上有所突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

教学中,老师可精选几道一题多解的例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通过学生的实际练习,去摸索、探究、体验,老师及时进行解题方法指导,相信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会有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