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 苏轼词二首同步达标测试题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苏轼词二首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偓佺

..(wò quán)欹.枕(qī)忍俊不禁.(jīn)

B.杳杳.(yǎo)奇葩.(bā)戛.然而止(jiá)

C.天簌.(lài)熨.帖(yùn)渎.于职守(dú)

D.整饬.(shì)料峭.(qiào)时乖命蹇.(jiǎn)

解析:B项“葩”读“pā”;C项“熨”读“yù”;D项“饬”读“chì”。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吟啸雌雄滥芋充数狼狈

B.蓑衣庇护不枝不曼芒鞋

C.孤鸿亘古有侍无恐萧瑟

D.洞悉快哉自出机杼浩然

解析:A项“芋”应为“竽”;B项“曼”应为“蔓”;C项“侍”应为“恃”。

答案:D

3.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__,号东坡居士,___________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________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宋四家”。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记忆,对于古代文人并称现象,要通过总结,抓住并称的特点记忆。

答案:子瞻四川眉山黄庭坚黄庭坚米芾蔡襄

4.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析:A项属于豪放风格的词,B、C、D三项均属婉约派。

答案:A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首词,完成5—8题。

5.首词描写的对象是黄州快哉亭,为何上片却写记起了平山堂上的景色?

6.用宋玉关于风有雌雄之分的典故与词的主旨有何联系?

7.简单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本词寄托的思想感情。

8.赏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可选一种进行分析)

5.解析:一是因为两处景色有相似之处;二是借平山堂的文化地位较高,而快哉亭却是新建,由此便可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蕴味。这样是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显得曲折蕴藉。答案主要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为什么会联想到平山堂上的景色,一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一是因为两处景色有相似之处,二是借平山堂的文化地位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蕴味。

6.解析:用典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展示作者的豪迈胸襟。

答案:宋玉在此把风分为“雄风”“雌风”是借以讽谏楚襄王的,作者却在此故意鸡蛋里挑

骨头,批评宋玉不懂得庄子所说的天籁,目的是为了引出观点:只有具备了浩然之气,才能领略“千里快哉风”。从中可看出作者“不以物伤性”“不以贬谪为患”的豪迈旷达胸襟。7.解析:当时苏轼处于困境中,然而他不以贬谪为怀,从词中可看出壮志弥坚、旷达乐观的情怀。了解名作的写作背景,养成结合时代背景结合词作体会作家的思想情感的习惯,即知人论世,是理解作品主题的常用技巧。

答案:此词写于作者贬官黄州的第四年,这次政治事件是他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遇到的沉重政治打击,理想遭遇严重挫折,内心是非常压抑的。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他能处之若常。全词描写雄奇壮阔的水光山色,用睿智的思辨,维持心理平衡,不消极颓丧,对功名得失,不过于耿耿于怀,贯注着超旷达观的博大胸怀。

8.解析:本词写景很有特色,其中上片是通过回忆平山堂的景色侧面描写眼前景色,以虚写实;下片则是由静景转入动情的描写,由动到静,动静结合。一般来说,答题应先点明手法,然后分析手法,再结合作品内容简析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

上片虚实结合,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长记平”五句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下片开头五句,动静结合,先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景忽变动景,广阔壮美,极富震撼力,为下文议论和抒发豪情张本。

答案:本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及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快哉亭周围的奇特景观。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2题。

江城子·密州①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⑤

注: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上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⑤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9.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蕴涵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1.从“鬓微霜,又何妨”一句可看出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12.从词的风格特点来看,这是一首豪放词,你同意这一结论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上阕描述了出猎的场面,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答案: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