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思考题 推荐 (2013.1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课程(第1~13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城市不但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是一个历史范畴。一方面,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个社会生活、整个时代所具有的各种矛盾。所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个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般来说,城市地理学主要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我国,因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学科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2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你认为如何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
城镇
2.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
①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组合,具有基本单元。它主要反映的是非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间劳动力联系规模的密切程度。
第3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2.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3.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4章城市化原理
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
2.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
3.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4.举例分析城市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及其演化模型。
第5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试对比分析中西方城市郊区化的特点、过程、动力等。
第6章城市职能分类
1.试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2.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3.举例说明怎样制定城市性质?
第7章城市规模分布
1.城市规模分布有哪些基本的理论?
2.试分析解决发展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关系。
3.公式P i=P1R i-q是城市规模分别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变化的意义。
4.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及利弊分析。
5.你对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方针有什么看法?
第8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分类及其产生的条件。
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第一类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第二类是指各种交易过程,第三类是指信息的流动和创新的扩散。城市间的联系表现为:货物和人口的移动、财政金融的往来和信息的流动。
条件:①互补性一区域为另一区域提供所求②中介机会改变原有空间相互作用的格局③可运输性距离越大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相互作用越难发生。
2.简述空间扩散的类型及扩散成功的因素。
传染扩散、等级扩散、重新区位扩散。传染扩散:从一个点向外进行渐进的、持续的扩散,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事物。等级扩散:一般是人文现象,例如昂贵的耐用品扩散与收入等级有关,新思想新技术扩散先出现在同等级城市。重新区位扩散:传染扩散中,接受者数量没有增加,仅发生接受者的空间位移。例如移民过程。
成功因素:创新的源生地、仔细选定扩散的中心和制订一份周密细致的扩散战略。创新的源生地多集中于大城市方便创新的扩散。制定合理的战略能够进行更好的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基础设施同样重要,是扩散的物质基础,而发展中国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训,掌握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
3.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网络是怎样形成的?
4.简述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的需求门槛与最大销售距离之间的关系。
5.试评述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
6.试用生长极理论与核心-边缘理论解释某一区域的发展。
7.试描述我们或某省区域空间分布的规律。
第9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有哪些主要特征和内容?
2.简述城镇体系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第10章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具有哪些特征?
2.分析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额影响。
第11章城市内容地域结构
1.谈谈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基本内容。
2.解释“城中村”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改造对策。
第12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1.试分析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及其运用。
公式;运用:通过公式可计算出大小不同的商业中心对周围地区顾客达成的交易概率,从而了解到每个商业中心的顾客来源,每个商业网点的市场区域,准确的划分出城市中重叠的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这个模式可以用于新商业的布点或规划零售业的布局,但仅适用于分析同一层次商业中心的市场区域和预测其营业额。
2.简述城市社会区形成的因素和分析方法。
形成因素:①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变化,表现为劳动分工和技术分工(体力劳动、脑力劳动)②城市化。经济结构变化家庭状况也发生改变,功能发生改变。③隔离(种族状况)。人口结构变化,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对其他种族有排斥。
分析方法:因子生态分析法。这一方法是从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有关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及房屋等指标为变数,以街坊或者较大的人口普查地域为基本面积单位。然后对此资料矩阵进行因子分析,按因子荷载量高低对各因子冠名。这些因子可视为城市内社会空间变异的主要支配性因素。他的优点在于简化了统计变量,缺点在于大多因子没有实际意义,常受到逻辑实证主义者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