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二十章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0宏观经济学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20宏观经济学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第二十单元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3.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

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DP 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

4.下列各项中()项属于生产要素攻击的增长。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5.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B.就业人口的增加C.人才的合理流动;D.发展教育事业。

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可能有的关系是()。

A.G w >G;B.G w =G;C. G w <G;D.以上各项均可能。

7.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和自然增长率G n的区别在于()。

A.G w 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而G n没有;B.G w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G n没有;C.G w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G n是比较稳定的增长率;D.G w一定小于G n8..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9.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增长率Gw大于自然增长率G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10.如果实现了哈罗德模型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B.实现均衡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D.经济持续高涨。

西方经济学第二十讲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二十讲宏观经济政策

基本知识
01
定义
02
职能
03
类型
04
银行基本知识
05
商业银行
06
中央银行
07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
08
内容与运用
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率
运用通过中央银行调节供给量,从而影响利息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
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息率
假定:G与债券两种形式进行选择
结合经济形势分析:
01
需求管理 宏观财政政策 宏观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小结
一、需求管理
含义:假定在生产要素既定条件下,对总需求调节。
01
目的:既要实现充分就业,又要实现物价稳定。
02
原则:当需求不足时,设法刺激总需求;当需求过度时,设法抑制总需求 (逆经济风向而行事)
03
01
02
03
04
03
什么是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04
宏观货币政策的三项武器是什么?如何运用它们调节经济?
05
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哪几种搭配方法?
06
解释菲利浦斯曲线及其形状的恶化。
07
什么是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几种?
五、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确定临界点 菲利浦斯曲线及其运用
1
菲利浦斯曲线
2
是进行需求管理时一个很方便的政策工具,利用其不同关系采用不同的政策
3
(图略)
4
经济政策理论的演变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自由主义
理性预期学派
凯恩斯主义?

20宏观经济学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20宏观经济学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第二十单元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3.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

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DP 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

4.下列各项中()项属于生产要素攻击的增长。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5.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B.就业人口的增加C.人才的合理流动;D.发展教育事业。

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可能有的关系是()。

A.G w >G;B.G w =G;C. G w <G;D.以上各项均可能。

7.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和自然增长率G n的区别在于()。

A.G w 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而G n没有;B.G w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G n没有;C.G w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G n是比较稳定的增长率;D.G w一定小于G n8..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9.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增长率Gw大于自然增长率G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10.如果实现了哈罗德模型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B.实现均衡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D.经济持续高涨。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18)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18)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二十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二十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二十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1、解答: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能产生经常帐户的顺差和逆差,以及资本帐户的顺差和逆差。

当然,这两个项目也可能出现平衡,但这种情况大多是偶然的。

将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 表示,即: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 – 净资本流出 或者BP = nx - F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国际手指平衡也称外部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手指差额为零,即BP=0。

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理解:个人和企业必须为其在国外的购买而支付。

如果一个人的花费大于他个人的收入,他的赤字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或借款来支持。

与此相类似,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经常帐户赤字,即国外的花费比它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多,那么这一赤字就需要通过向国外出售资产或从国外借款来支持。

而这种资产出售或借款意味着该国出现了资产盈余。

因此,任何经常帐户赤字要由相应的资本流入来抵消。

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BP > 0,则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BP < 0,则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

2、解答:(1)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2)如果外汇的供给发生变化,则均衡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给达到先的平衡。

从一般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资等。

3、解答:考虑如下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o y c i g x m c a by m m yβ=+++-=+=+为常数,b 为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进口倾向。

则所以4、解答:假定国内经济已经实现平衡,也就是在下面的图1—68中,国内经济已处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A ,但A 点却并不在BP 曲线上。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4.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 人的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向政府交纳的税金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四部门经济
只有【消费者】和【企业】
原理:总支出=总收入
推导
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 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 C+I=C+S =》 I=S
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支出变动的比率。 k=-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变动的比率 k=β÷(1-β)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 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1
对外贸易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论
1.两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四部门经济
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1.潜在国民收入 2.GDP缺口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阅读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高鸿业 第七版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是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核算 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失业的衡量 七、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三章效用论第四章生产论第五章成本论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知识结构图: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知识结构图: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知识结构图: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知识结构图:下面是赠送的范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2013党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

通过学习,我对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使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自己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

现就学习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干净净履行职责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

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了强力措施,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央连续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法规,充分显示了坚持不懈反腐倡廉的强大决心。

对于廉洁自律问题,要把握好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也就是既勤又廉。

不勤政无以立业,就没地位;不廉政无以立身,就栽跟头。

要把这两条统一起来对待,经得起考验,树立好形象。

1、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

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

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

20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0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图20-4 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实际利率上升对消费的影响可分解为两种效 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当前消费减少,未来 消费增加。
收入效应的作用是,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同 时增加。
因此,利率的上升既可能刺激也可能抑制储 蓄,这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规模。
(3)借贷约束对跨期消费的影响 由于借贷的限制使得 c1 y1 时, 这种对消费者 附加的约束被称为借贷约束或流动性约束。
图20-5 借贷约束下的跨期消费决策
2. 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 (1)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首次提出, 认为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 的变动遵循随机游走方式。 (2)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总是尽量按 照他的可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平稳消费,随着时间 的推移,消费者会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修正其对一 生收入的预期进而调整消费。如果消费者的行为 是理性预期的,那么只有意外的收入变动才会改 变消费,即消费的变动是随机游走的。
持有货币的总成本 =放弃的利息+去银行的成本 = rY FN
2N
图20-9 消费者持有货币的成本
持有货币的总成本是:
总成本= rY FN
2N
通过对 N 求总成本的最小化,则得到最优的
交易次数,即有:
N rY 2F
对应的,平均货币持有量
Y 2N
YF 。
2r
2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20.1】预期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由 于准备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市场利息率将由 今年的4%降至明年的2%。根据平方根定律,明 年的货币供给应该增加多少? [南京大学2003研]
3.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 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 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完整版)目录: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完整版)目录: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书名: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编组: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版次:1996.02第1版,2007.03第4版印次:2008.03第7次印刷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2.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2.2 国内生产总值12.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2.4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2.5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司12.6 名义GDP和实际GDP12.7 结束语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3.1 均衡产出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3.3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13.5 乘数论13.6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3.7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3.8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3.9 结束语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4.1 投资的决定14.2 IS曲线14.3 利率的决定14.5 LM曲线14.6 IS-LM分析14.7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4.8 结束语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5.2 财政政策效果15.3 货币政策效果15.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5.5 结束语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6.1 经济政策目标16.2 财政政策16.3 货币政策16.4 资本证券市场16.5 金融衍生品市场16.6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16.7 结束语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7.1 总需求模型17.2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7.3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17.4 古典总供给曲线17.5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17.6 常规总供给曲线17.7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7.8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17.9 结束语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8.1 失业的描述18.2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18.3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8.4 通货膨胀的描述18.5 通货膨胀的原因18.6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8.7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8.8 结束语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19.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9.2 国际贸易组织19.3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19.4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19.5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19.6 结束语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20.1 汇率和对外贸易20.2 国际收支的平衡20.3 IS—LM—BP模型20.4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20.5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20.6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20.7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体系的数学小结20.8 结束语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21.1 国民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21.2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21.3 增长核算21.4 新古典增长理论21.5 内生增长理论21.6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21.7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21.8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21.9 乘数—加速模型21.10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21.11 结束语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22.1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22.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22.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22.4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22.5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22.6 名义粘贴22.7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22.8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22.9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22.10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23.1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23.2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23.3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23.4 科学主义23.5 对意识形态的隐讳23.6 广泛而庞杂的内容23.7 貌似新颖的形象23.8 忽视道德的重要性23.9 全书结束语。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作为人口增长率上升产生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 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 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34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 型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29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 型
3.对收入差异的解释 第二,当经济处于稳态时,k和y都是固定不变的。由于 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率为零,这时,总收入以 相同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率增长,即经济增长率为n。 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这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的一个关键结论。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7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
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 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 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 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
期理论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图20—1 经济波动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2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2.实际产量围绕潜在产量波动 经济中的实际产量不总是处于其趋势水平,即充
分就业的水平,更经常地是实际产量围绕其趋势水平 波动。复苏时期,生产要素的利用量增加,实际产量 会超过其趋势;反之,衰退时期,由于失业增加,机 器设备闲置,实际产量小于现有资源与技术实际能生 产的水平。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考试点( w w w k a o s h i d i a n c o m ) 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 4 0 0- 6 8 8 5- 3 6 5
重点章节与重要考点
从大的结构上说, 重点章节一般分布在前述中的第二与第三部分, 即宏观分析的短期与长期 模型。 从历年相关院校的试题中, 我们发现具体的考点主要分布如下:I S - L M 模型、 蒙代尔 - 弗莱明模 型、 总供给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政策效应与政策争论。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9 3 )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9 5 ) 第一节 消费 ( 9 5 ) 第二节 投资 ( 9 8 ) 第三节 货币需求 ( 1 0 0 )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 1 0 4 )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 1 0 4 )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 1 0 4 )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1 0 7 )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 D- A S 模型 ( 1 0 7 )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 1 1 0 ) 第六节 名义粘性 ( 1 1 1 )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 D- A S 模型 ( 1 1 2 )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 1 1 4 )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 1 1 4 )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 1 1 7 )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 1 1 7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 1 1 7 ) 第三节 在应用时应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 1 1 8 ) 第四节 科学主义 ( 1 1 8 )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 1 1 9 ) 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 1 1 9 )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 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19章 经济增长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301c284b-6ebf-11ec-89ae-7cb59b590d7d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宏观部分)主编:高鸿业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第1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第1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第1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1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第二3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在微观上是合理有效的,而在宏观上是不合理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体经济的单一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核心理论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价格机制的运行进行,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国民收入进行-0-j、 c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收入(产出)的决定被执行。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和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产组合理论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 储藏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货币需 求取决于货币和家庭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提供 的风险与收益,还取决于总财富。 货币需求函数为:
M d P L rs , rb , e ,W
2.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 货币需求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 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 益。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进行交易,成本是放 弃把货币存在银行里所得到的利息。
图20-2 跨期最优消费选择
(2)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无论是现期收入还是 未来收入的增加,跨期预算约束线将向右移动, 两期的消费都增加,被称为消费平稳化。
图20-3 收入增加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3)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实际利率的变动将会使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 束线发生转动,从而改变跨期最优消费选择。
持有货币的总成本 =放弃的利息+去银行的成本 = rY FN
2N
图20-9 消费者持有货币的成本
持有货币的总成本是:
总成本= rY FN
2N
通过对 N 求总成本的最小化,则得到最优的
交易次数,即有:
N rY 2F
对应的,平均货币持有量
Y 2N
YF 。
2r
2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20.1】预期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由 于准备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市场利息率将由 今年的4%降至明年的2%。根据平方根定律,明 年的货币供给应该增加多少?[南京大学2003研]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 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 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图20-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4.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 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 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消费函数为: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 贝利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 在指出凯恩斯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 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 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 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①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 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 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 ,也就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②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 “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绝对收入水 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存量均衡与流动供给模型分析认为:第一, 现有住房存量市场决定了均衡的住房价格;第二, 住房价格决定了住房投资的流量。住房投资的决 定需要经过以下两个步骤:
(1)假定现有住房的供给不变,利用住房需 求曲线就可以求出均衡的住房数量和价格。
(2)假设任何因素发生变动,使住房需求曲 线发生移动,就可以推出住房投资函数。
C aWR cYL
5.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 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 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 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结论:暂时性收入变化对消费没有实质性影 响,只有永久收入变化才对消费有实质性影响。 暂时性税收变化对消费没有实质性影响,只有永 久税收政策调整才对消费有实质性影响。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基础
20.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消费 第二节 投资 第三节 货币需求
20.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第一节 消费 1.跨期消费决策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了关于理性消费者如何进行跨期选择的理论模型, 说明消费者所面临的约束和具有的偏好怎样共同 决定了他们的消费和储蓄方面的选择。
K K1 K K1
2.住房投资 住房投资是指个人为自己居住或者出租而购 买新住房进行的投资。现实中,人们购买住房主 要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自己居住,二是为了向 他人出租以收取租金,三是为了获取其由于价值 增加而产生的利润。
住房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有: (1)人们的财富。 (2)拥有住房的真实净收益。 (3)其他资产的真实净收益。
(1)跨期预算约束与最优消费选择 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为:
c1
c2 1 r
y1
y2 1 r
跨期预算约束线是一条斜率为1 r 的一条直
线。
图20-1 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
如图20-2所示,两个时期消费的最优组合,一 定出现在无差异曲线和跨期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上,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跨期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图20-4 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实际利率上升对消费的影响可分解为两种效 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当前消费减少,未来消 费增加。
收入效应的作用是,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同 时增加。
因此,利率的上升既可能刺激也可能抑制储 蓄,这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规模。
(3)借贷约束对跨期消费的影响 由于借贷的限制使得 c1 y1 时,这种对消费者 附加的约束被称为借贷约束或流动性约束。
解:根据平方根定律 M YF ,人们对货币
2r
的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利率的平
方根成反比。求M 关于 Y 的导数,可求得货币需 求的收入弹性为M Y 1 。当GDP增长8%时,货
Y M 2
币需求增加4%;求M 关于r的导数,可求得货币需
求的利率弹性为 M r 1 ,当利率降低2%时,
(3)对比两者可以发现,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没有短期和长期的消费区别,而相对消费理论则 认为短期消费函数有正截距的曲线,存在棘轮效 应和示范效应,而其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 的直线。
图20-8 住房市场
3.存货投资 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主要有: (1)保证生产的平稳化。 (2)避免脱销。 (3)提高经营效率。 (4)在产品。
第三节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指人们在投资组合中所选择持有的 现金、支票账户等货币资产的数量。鉴于货币的 两个基本特征,即最强的流动性和较低收益,人 们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他们如何在流动性偏好与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第二节 投资 1.企业固定投资 企业固定投资是企业购买用于生产的机器设 备和建筑物的活动。
(1)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 最优资本存量是指实际使用资本量的边际成本 等于该资本的边际收益时决定的全部投资量,即满 足 MPK R P。
图20-7 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
(2)最优资本存量的动态调整 在现实中,实际的资本存量通常与最优资本 存量不相符,企业通常会逐步调整实际的资本存 量,以便达到最优资本存量。 当企业实际资本存量偏离最优资本存量时, 实际资本 K 将作趋于最优资本存量K 的调整:
r M 2
货币需求增加1%。因此,明年的货币供给应增加
5%。
【例20.2】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关于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主张,是如何区 别于“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的。[东北财经大学 2011研]
答:(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 的。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 收入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 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 不及收入增加多。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 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不吻合, 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受到了动摇和抨击。
图20-5 借贷约束下的跨期消费决策
2.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 (1)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首次提出, 认为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 的变动遵循随机游走方式。 (2)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总是尽量按 照他的可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平稳消费,随着时间 的推移,消费者会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修正其对一 生收入的预期进而调整消费。如果消费者的行为 是理性预期的,那么只有意外的收入变动才会改 变消费,即消费的变动是随机游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