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介语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介语
一、中介语研究概说
(一)什么是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L•Selinker于1969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于1972年在其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首次使用"Interlanguage"(中介语)这一术语。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产生的,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随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中介语体系会日趋丰富完善,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因此从学习过程来说,它同学习活动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低层次的中介语将不断消失,而高层次的中介语将会出现。它是一动态变化的过程,汉姆莱(Hammerly)曾用图形象地表示出了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1975)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介语不是两种语言的直接混合,实质上它是不同心理过程与母语和目的语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因素的"混合"。Ellis(1994)认为中介语的形成是-个重新创造的过程。中介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有其自身的语言规则(阴影不重合部分),同时它还具有与母语和目的语相似的规则(阴影重合部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是从零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话靠近的渐变过程。它随着第二语言新知识的增加而不断变化。W•Nemser(l971)把此系统称之为"渐近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s)。他认为学习者的这一系统是从零知识(zero knowledge)沿着一连续体(continuum)逐渐接近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能力(native speaker competence)。他认为,"大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都处于这一连续体的某一位置,因此中介语不应被看作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它是处在不断修正,不断向目的语规则接近的过程中的。"
(二)中介语的形成模式及特点
1.中介语的产生及形成模式
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第二语言初学者由于不具备目的语基本的话语能力,此时谈不上中介语的产生。相反随着知识的积累,学习者如能达到熟练运用目的语的程度,这时中介语也不会产生了。因此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材料储备不足,语法知识掌握有限时,去编制话语或应付交际时才会产生,它实质上是学习者在一定心理活动、思维活动方式作用下的学习成果的表现。国外学者对中介语的不同解释,可以大体概括为三种模式。(详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A.规则组合模式(Selinker,1972),Selinker认为中介语系统是由不同心理过程生成规则而构成的。它包括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五个方面。
B."渗透"模式(Adjemian,1976),Adjemian认为渗透是双向的,它包括母语对中介语的渗透,同时也包括目的语规则泛化时对中介语的渗透。
C.参数设置模式(White,1983),他把中介语的产生过程看作是各种参数相继重设的过程。
这三种模式都是外国学者从中介语产生的不同角度而概括总结出的。目前在理论界对中介语的成因尚未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中介语系统是可变的而不是静止的。
2.中介语的特点
目前对中介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不同学者对中介语的特点也持不同观点。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中介语至少有以下四个特点:(l)不稳定性。从"渐近系统连续体"这个说法可以看出,中介语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2)可渗透性。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来自母语的渗透性,是正负迁移和干扰的结果,来自目的语的渗透则是对已学过的目的语规则或形式过渡泛化的结果。(3)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这是中介语相对稳定性的一个表现,它一方面表现为中介语在总体上很难达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尤其表现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石化现象尤其突出。(4)反复性。中介语在逐步地向目的语靠近,但
这种运动轨迹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反复的,曲折的。它主要表现为纠正的偏误重新有规律地出现。
二、中介语研究对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启示
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认知过程,通过中介语的研究可以了解学习者如何习得第二语言以及他们在语言使用时采用的策略。
1.教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要适当
以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从一开始就以目的语的标准要求学生,希望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与目的语一致。根据中介语理论,学生的外语是介于其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它的发展,变化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应根据这些规律看待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判断他们的语言变异有哪些是自由的、任意的,哪些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教师如果对学生要求过高,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影响其正常的学习进程。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成人认知结构的特点)安排教学
认知结构概括地说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成人的认知结构有别于儿童的认知结构,少年儿童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主要是学校的系统学习,而成人的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成人的社会活动使其认知结构更加丰富多样。因此这种认知结构对成人教学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习者会借助有益的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但同时成人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语言知识也会起消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成人对第二语言的学习。
由于成人抽象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占主导地位,成人能够容易地概括和总结第二语言规则,并利用这些规则来提高习得速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但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进行不正确的归纳总结并加以运用的话,就会阻碍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方面的特点,提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内容和练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中介语的健康发展。
3.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复现
中介语本身是一动态系统,它还具有不稳定和反复性的特点,这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要不断加强和巩固所学知识,以避免回复性。只有通过这种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学习者才会逐渐靠近目的语。
针对成人逻辑分析能力强,而记忆力的稳定性和清晰性相对较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新知识的反复循环巩固和操练,以加深理解与记忆。
4.要认识到中介语出现的必然性
在成人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学习初期,当学习者还没有习得足够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时,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母语相似的表达法,并利用这种中介语进行交际,在交际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地道的表达方式。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中介语出现的必然性,不必强行纠正,否则会阻碍正常思维,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也不必小题大做。
二、中介语的石化问题
石化,也有人称之为化石化、僵化。石化是指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发展到某个阶段后就停滞不前了,甚至有些与目标语相悖的规则和项目在其中介语系统中固定下来,怎么改也改不掉了。
Selinker(1972)认为,二语学习者也许有95%的人不能最终达到目标语的水平,即绝大多数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不能到达其连续体的终点。这种现象他称之为僵化。过渡语的僵化是怎么发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