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共21张PPT)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 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 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髙轩,也代表着 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 超凡脱俗
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 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 境之间的关系。“心远”一词,反映了诗 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16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 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东边的篱笆 下,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 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的情景,南 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表 现了诗人悠然自得。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 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境高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 山映人眼帘。 ◆夕阳西落景更美,还有那飞鸟结伴儿归还。 ◆这其中蕴含人生之真谛,只因物我两忘而不 ◆知如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诗人远离世俗后的自得、闲 适,“见”字写出了诗人看 见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这 个句子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 的情怀和回归自然的喜悦。
飞鸟相与还的“还”自勉劝人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的原因是:_心__远__地__自__偏___。
(2)《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怡然自得、 恬淡闲适的情怀的诗句是:_采__菊__东__篱__下___, _悠__然__见__南__山___。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词析句,感受陶渊明的悠然心 境。 3、学习诗人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 态度。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 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 诗人,田园诗的开创者。曾祖陶侃曾任东 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 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41岁归隐 田园。其田园诗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 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 表现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 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
合作探究
主旨
作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合作探究
诗题《饮酒》,而内容却未提一字“酒”, 为什么?
并不是诗人胡乱取了个题目,而是 诗人酒后偶然的歌咏,并非在于歌颂酒 好,而是酒后所见抒怀。而且这类《饮 酒》共20首,都是他归园田后所作。
闲适淡泊的样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间的云气
傍晚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说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 就会觉得居所偏僻安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 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 鸟结伴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 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的原因是:_心__远__地__自__偏___。
(2)《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怡然自得、 恬淡闲适的情怀的诗句是:_采__菊__东__篱__下___, _悠__然__见__南__山___。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词析句,感受陶渊明的悠然心 境。 3、学习诗人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 态度。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 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 诗人,田园诗的开创者。曾祖陶侃曾任东 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 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41岁归隐 田园。其田园诗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 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 表现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 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
合作探究
主旨
作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合作探究
诗题《饮酒》,而内容却未提一字“酒”, 为什么?
并不是诗人胡乱取了个题目,而是 诗人酒后偶然的歌咏,并非在于歌颂酒 好,而是酒后所见抒怀。而且这类《饮 酒》共20首,都是他归园田后所作。
闲适淡泊的样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间的云气
傍晚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说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 就会觉得居所偏僻安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 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 鸟结伴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 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酒(其五)》ppt课件
拓展延伸
结合本诗,说说你从两首诗中
归园田居
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悠然、淡泊、归隐自洁、独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善其身、超脱世俗、渴望自由,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毫无名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利之念。
课堂练习
1.情与景的自然融合,是文人们追求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借山气、飞鸟表达自己返璞 归真的情趣;
内容解析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地 欣赏南山。
傍晚山中的云雾很美丽,飞鸟结伴 一起归巢。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 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深入探究
1. 诗歌内容与饮酒无关,为什么题目叫“饮酒”?
《饮酒》序文: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 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其诗作主要表现对污浊 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 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作者简介 早年生活
2.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见” 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
3.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写出了面对良辰 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复杂感受;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深入探究 指此时此地的析第五句。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讲授课件(共21张PPT)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
山。山中的气象傍晚时很美好,飞鸟结伴 回巢,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 情,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从中让人体会 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 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 受它。
晋文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 谢灵运合称“陶谢”。
•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闹市,却听不到喧嚣的车马 声,你问我为何能这样,是因为心情闲 适,心境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 静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诗人远离世俗后的自得、闲 适,“见”字写出了诗人看 见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这 个句子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 的情怀和回归自然的喜悦。
诗五首·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还”自勉劝人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远离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世纷扰 回归自 然怀抱 坚守心 灵净土 这句诗的深刻含义:表面指夕阳西下, 倦鸟归巢。实际上是劝勉人们不要奔 波于黑暗的官场之中,应该回归到优 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 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诗五首·饮酒
◆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境高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 山映人眼帘。 ◆夕阳西落景更美,还有那飞鸟结伴儿归还。 ◆这其中蕴含人生之真谛,只因物我两忘而不 ◆知如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 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பைடு நூலகம்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筑房舍。 而:却。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译文: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 偏僻安静了。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 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 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南山:庐山。
译文: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饮酒(其五)
走近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 人、辞赋家。他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 向高峰,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 运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1)情景交融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 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 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 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 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筑房舍。 而:却。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译文: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 偏僻安静了。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 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 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南山:庐山。
译文: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饮酒(其五)
走近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 人、辞赋家。他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 向高峰,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 运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1)情景交融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 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 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 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 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等。陶渊明作品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
《陶渊明集》。
3
4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
诗中包含了哪些意向?
12
13
1.作者如何在喧闹的“人境”中保持这份悠然心境的呢?
心远地自偏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14
作者如何在喧闹的“人境”中保持这份悠然心境的呢?
心远地自偏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远离了官场的追名逐利、 阿谀奉承。
15
2.陶渊明说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呢?
此 中 有 真 意 , 欲 辨 已 忘 言。
人生追求:超脱世俗,回归自然,悠然自得。
16
17
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决心归隐、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18
饮酒(其五)
陶渊明
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找准意向。 2.通过品析诗句,感受陶渊明的悠然心境。 3.结合背景,感悟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
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
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作品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
2.请大家适当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和 心理描绘画面。
意境:恬静闲适、悠然自得
11
“ 采 菊 东 篱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30张PPT)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 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 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 隐居之情,以纯朴自 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 诗人闲适的生活,感 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 自然风光的喜爱。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 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物我合一, 心和自然亲近。
• “心远地自偏”,隐居 重在精神上的宁静、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回 巢的飞鸟,都显 得那样美妙,诗 人从中体会乐趣。 而飞鸟归巢自然 勾起了诗人辞官 归隐的联想。
此中有真意, 由山中之景领会 欲辨已忘言。 到人生真谛,
但诗人并未明
(总结全篇) 辨。世界上美
好的东西往往 是无法用语言 表达的,只能 用心灵去感受 它。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 隐居之情,以纯朴自 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 诗人闲适的生活,感 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 自然风光的喜爱。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 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物我合一, 心和自然亲近。
• “心远地自偏”,隐居 重在精神上的宁静、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回 巢的飞鸟,都显 得那样美妙,诗 人从中体会乐趣。 而飞鸟归巢自然 勾起了诗人辞官 归隐的联想。
此中有真意, 由山中之景领会 欲辨已忘言。 到人生真谛,
但诗人并未明
(总结全篇) 辨。世界上美
好的东西往往 是无法用语言 表达的,只能 用心灵去感受 它。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理解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 结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 车马喧: 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 君: 指作者自己。 • 何能尔: 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 悠然: 自得的样子。 • 见: 看见,动词。 • 南山: 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 日夕: 傍晚。 • 相与还: 结伴而归。相与:相交,结伴。
陶渊明的“庐”是怎样的? 庐
“在人境”,“无车马喧嚣”,建造在喧嚣扰攘 的尘世,但并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庐”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可以意会 为“简陋的居所”,往往和茅草屋顶联系在一起 。 “庐”字和后面的“车马”是对立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虽然居住在污浊的 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因为“人近(境)”, 才反衬出“心远”,构成一种悠然、超然的境界。
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 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写自己穷困和农村凋敝。如《归园田居》其四: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学习目标
• 读:诵读、背诵此诗。
• 写:写出炼字、炼句鉴赏文字。
• 感:品味作者悠然、自适、恬淡的心境和超脱世俗的追 求。
朗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为五斗米折腰
•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 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 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 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 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 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 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 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 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 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饮酒(其五)》ppt课件
象
境
意
美
(一) (二) (三)
拍摄取景 人物出场 片头标题
此中有真意
人生的真意,纯洁恬淡 的心情,不追名逐利的 意趣。
欲辨已忘言
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晴
请同学们把你对陶渊明那份看不见的感悟,用看得见 的文字作为纪录片的旁白表达出来。
晴
感谢观看 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晴 没有车马的 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 然 就 觉 得 住 的 地 方 偏 僻晴 安 静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 在 地 看 见 南 晴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傲寒凌霜、卓尔不群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望 ? 晴
有目的,有计划
有:回归大自然回归田园的人生理 想,还有一种高洁傲岸的人生志趣。
课外材料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29岁以前,种田和读书 29岁-41岁,做过几次小官,三仕三隐 41岁-63岁,毅然隐退,田园生活。
象
境
(一)
拍摄取景
诗人心中的无
拍摄取景
任务一:你的镜头会捕捉什么?你觉得应该拍出什么样 的意境效果?
(可借助诗中形容词和动词讨论) 小组内讨论,一人记录
结
庐
菊
晴
东篱 南山
夕阳 山气
飞鸟
有
无
有
诗人的生活有什么?诗人的心中有什么? 晴
象
境
意
(一) (二)
拍摄取景 人物出场
《饮酒(其五)》ppt课件
饮 酒
(晋) 陶渊明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
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开
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 宗”。
创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
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 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 元好问《论诗》绝句
品读赏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山美妙的晚景
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升腾,若有若无,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 回巢。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 命追求生命之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入了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 到了完美的境界。“飞鸟”象征着诗人,诗人远离俗世,归隐山林。景中流 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宁静恬淡。
品读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把 “见”改为“望”好不好?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 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 头来看,山一下子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 这个“见”字用的非常好,如果改成“望”, 则一片神气都索然。
品读赏析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 喧嚣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 利、地位、财富、荣誉之类。
(晋) 陶渊明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
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开
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 宗”。
创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
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 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 元好问《论诗》绝句
品读赏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山美妙的晚景
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升腾,若有若无,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 回巢。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 命追求生命之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入了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 到了完美的境界。“飞鸟”象征着诗人,诗人远离俗世,归隐山林。景中流 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宁静恬淡。
品读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把 “见”改为“望”好不好?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 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 头来看,山一下子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 这个“见”字用的非常好,如果改成“望”, 则一片神气都索然。
品读赏析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 喧嚣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 利、地位、财富、荣誉之类。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我是陶渊明, 我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 我少年时,志向高远,博学多识,聪颖洒脱,无忧无虑。 后来我做江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弃官回家。 州郡召我担任主簿,我没有接受。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
后来调任我为彭泽县令,官员傲慢无礼,屡次以巡查为由收取贿赂, 我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当天就辞官了。 后来朝廷征聘我为著作郎, 唉,官场太黑暗啦,我没有接受。 我就是我,任性率真,清高自负。
饮 (酒
其 五
)陶渊明
我们这样学古诗
说说你了解的陶渊明
学习目标: 通过《饮酒(其五)》的解读走近诗人
陶渊明
我们这样学古诗
读诗入境
读准字音、节奏
投票:你觉得更像哪一种菜品呢?
①
②
③
④
⑤
我们这样学古诗
读诗入境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诗歌“恬淡” 之味
我们这样学古诗
读诗入境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诗歌“恬淡” 之味
读出诗人“悠然 “之意
我们这样学古诗
我们这样学古诗
, , ,
, , ,
, ,
——
为故无纸辄醉独夕偶兼余
欢人诠墨题。尽不有比闲
《 笑书次遂数既
饮名夜居
饮 酒
尔之
多句醉忽。酒已寡
小。
聊。自之焉顾
长欢
序 》
以命辞娱后复影无
叮,你收到了一封新邮件…
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东 晋诗人陶渊明,想必你已经 读过了《饮酒(其五)》, 如果我想用此诗发一则朋友 圈,你愿意帮助我吗?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①
②
山气日夕佳,
25《饮酒(其五)》课件(共25张ppt)-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阮籍等人作品, 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 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 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目标引领
1. 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熟练背诵并默写《饮酒》。
独立自学
至于“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 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 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请赏析这句诗。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 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 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状元成才路
喧嚣扰攘的尘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 车马的喧闹。
如此,这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偏远,偏僻。
诗意: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心里远离世 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东边的篱笆。
也指代菊圃。
即庐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适淡泊的样子。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 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 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 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 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 《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 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当堂诊学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有《陶渊明集》。
《饮酒(其五)》ppt课件
作者简介
陶 渊 明 ( 约 365—427 ) , 一 名 潜 , 字 元 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 “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诗人。他的诗作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 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中国第一位 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 要 作 品 有 《 归 园 田 居 》《 归 去 来 兮 辞 》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主旨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 现了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 境,表达了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
课堂检测
1、身居闹市,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 得一份心灵的宁静,如陶渊明在《饮酒》中说: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在《饮酒》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 诗句是: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用了什么的方 法来写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远近结合。 南山的美景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 “无我之境”,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穆淡远画面,表现出 诗人悠闲自得,淡泊恬静、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 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 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悠然”、“见”用得极妙,说明诗人所见 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 改成“望”字?为什么?
1、“见”字用得极妙,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时漫不经 心地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突出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与全诗 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一致。 2、“望”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 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显得故意、做作,不仅使“悠然” 的情态丧失,而且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4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陶渊明其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
走 近 作 者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 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 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 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 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 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五斗米 触摸文字
读诗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
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 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 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 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 自然的面目) 就此辞官归田,不再
出仕。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 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 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王维曾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 前。” 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背景介绍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 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 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 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 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饮酒》小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读诗——感知音韵美
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韵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读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2张PPT)(优质版推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 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境;“真意”指 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所领悟到的人生理想, 是诗人厌弃官场,追求闲适、自由的田园生活 的愿望;“忘言”并非无言,只是一切尽在不 言中。
合作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首句即佳。这几句语言浑厚,却道出了 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 一,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 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深谷。
诗歌赏析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 “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 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 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 意”的所在。
诗歌赏析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 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 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 然的会意与亲近,到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域。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 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 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 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 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 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 (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 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 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 一,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 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深谷。
诗歌赏析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 “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 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 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 意”的所在。
诗歌赏析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 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 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 然的会意与亲近,到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域。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 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 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 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 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 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 (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 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 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饮酒》(其五)课件(共19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陶渊明
(其五)
《饮酒(其五)》这首诗,属于《饮酒》组诗二十 首之五,陶渊明自己在前面有个小序,说: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
三十五岁
• 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四十岁 • 任刘裕参军,同年辞职
“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说说你的想法。
“望南山”,指带着目的地看,不够洒脱,不 够自然。“见南山” 则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 的景观也是悠然、怡然、随意和无目的的姿 态。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洒脱之姿。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所谓“真”,即是人的自 然本性 , 陶渊明在田园中涵养了一 种自得的精神境界。使他能够独立 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从大自 然中领悟到这一“真意”就是其人生 理想,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 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 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 的田园中一样。
。
二十九岁
• 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 日自解归。
•
三十七岁 • 母孟氏卒,渊明还浔
阳居丧。
四十一岁
• 8月任彭泽令,11月辞宫归隐,不再出仕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 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 ,用毒酒杀害晋恭帝。陶渊明创作《桃 花源记》,寄托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目录
壹 读诗歌 贰 赏意象 叁 悟真意
壹
读诗歌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其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 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 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 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5至10句 为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赏析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 为什么生活是如此 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原来 是自己保留着一颗 远离俗世的心。这 几句语言朴实,却 道出了他自己的心 境和生活的真谛。
在自家的菊园里 采菊以佐酒,悠 然闲适的抬头来 欣赏南山美丽的 景色。显示出了 诗人超然物外的 生活方式,与那 采菊东篱下, 些官场中人孜孜 悠然见南山。 以求名利截然不 (写诗人高尚情致) 同。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 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而 飞鸟归巢自然 勾起了诗人辞 官归隐的联想。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 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这几句语言 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 谛。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 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 集》。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 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 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 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人物小结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尚节 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 情。
此中有真意, 由山中之景领 欲辨已忘言。 会到人生真 (总结全篇) 谛,但诗人
并未明辨。 世界上美好 的东西往往 是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 去感受它。
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 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 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 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 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 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 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 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 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 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 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 义。但是,要改选社会,消除 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 “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 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 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 消极的一面。
教学目标:
• 1、感受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理 解诗词写景与议论的特点;
• 2、能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这首诗。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 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1至4句为 第一层,讲作 者因为能够超 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 境界,所以觉 得所在的地方 也偏僻幽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பைடு நூலகம்。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 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5至10句 为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赏析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 为什么生活是如此 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原来 是自己保留着一颗 远离俗世的心。这 几句语言朴实,却 道出了他自己的心 境和生活的真谛。
在自家的菊园里 采菊以佐酒,悠 然闲适的抬头来 欣赏南山美丽的 景色。显示出了 诗人超然物外的 生活方式,与那 采菊东篱下, 些官场中人孜孜 悠然见南山。 以求名利截然不 (写诗人高尚情致) 同。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 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而 飞鸟归巢自然 勾起了诗人辞 官归隐的联想。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 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这几句语言 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 谛。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 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 集》。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 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 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 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人物小结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尚节 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 情。
此中有真意, 由山中之景领 欲辨已忘言。 会到人生真 (总结全篇) 谛,但诗人
并未明辨。 世界上美好 的东西往往 是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 去感受它。
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 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 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 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 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 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 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 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 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 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 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 义。但是,要改选社会,消除 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 “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 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 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 消极的一面。
教学目标:
• 1、感受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理 解诗词写景与议论的特点;
• 2、能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这首诗。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 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1至4句为 第一层,讲作 者因为能够超 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 境界,所以觉 得所在的地方 也偏僻幽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பைடு நூலகம்。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