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的优势与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叙事研究的优势与规范
作者:赵蒙成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第06期
摘要: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灵的精神活动,教育学本质上是人文学科,因而教育叙事研究是适切教育活动的重要研究方法。有效的教育叙事研究聚焦于具体的教育事件,其表达应遵循完整、真实、详实、包含理论与诠释、语言通俗等原则。中小学教师是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力量,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要求他们具备在教育活动发生的现场体察教育事件的意义的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拥有一颗热爱教育和学生的、敏感的心。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人文学科;教育事件;深描;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6-0025-06
在教师专业化的驱使下,在“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唤中,教育叙事研究成为当下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既受到理论研究者的提倡,更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狂热追捧,俨然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不二的方法选择。然而,在热闹的表象背后,是对这一研究方法学理上的浅尝辄止和实践中的混乱失范。因此,亟需从理论上深度阐明叙事研究对于探索教育活动的适切性,并在此基础上为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设规定范。
一、教育叙事研究对于探索教育活动的适切性
研究方法适切与否首先是由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活动,而教育实践活动是高度复杂的。教育要促进个人的发展,而“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性概念,不同的历史时代对“何为人”具有不一样的要求与规定。作为个体的人是活生生的生命,时刻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同时,个体的发展还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过程。不仅如此,教育活动还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的强烈影响,具有较强的外控性。这些内在规定性都决定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与此相适应,教育理论及其研究也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绝不是单向度的构建。教育理论类型多样,大致包括教育技术理论、教育科学、教育价值理论、教育规范理论,不同理论回答不同的教育实践问题,如表1所示:
教育理论的复杂性使得教育学也呈现出庞杂混沌的形态。教育学研究对象广泛,边界模糊易变,逻辑结构多维,核心概念似是而非,甚至作为一门学科还存在诸多基本疑问,如教育学究竟是一个领域还是一门学科?如果是一门学科,属于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对这些问题都还存在争论。目前许多学者倾向于认为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当代的教育学是“大教育学”,既具有人文科学的属性,又具备社会科学的特征;既包含理论思辨研究,又包括实证研究。它不是纯粹的操作技术,也与忽略客观性操作的人文科学不一样,教育学肩负着连通理论与实践的使命。必须强调,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应当是价值主体的存
在,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存在。教育应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应是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有意义的活动,工具主义或功利主义都会导致各种偏失,容易把教育降格为记诵书本结论或者单纯的技能训练。“教育不能单纯地作为工具出现,因为那样的结果会导致人性本身的退化,教育就失去了道德涵养价值,教育就无助于培养伟大的人格,那样的话社会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的人,有思想的人,有道德觉悟的人,有主动贡献自己力量为社会服务的人,也即具有完美个性的人。” [1 ]培养人最重要的是要发展、丰富学生的心灵,技能的训练、知识的传授只是形而下的活动。基于此,教育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学是其延伸的属性。如果教育学不能坚守人文科学的底线,则势必沦为缺失精神内涵和价值引领的操作性工具或规则,是非优劣的评判标准混乱,反思批判能力萎缩,教育实践也会陷入茫然混乱的困境。因此,“就(我国)教育学发展而言,我们急需建立自己的教育哲学,从而使教育活动摆脱价值混乱的状态……教育哲学建设是教育学发展的灵魂,而作为社会科学则是教育学发展的主体,实践教育学则是教育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在其中,教育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则是教育学必须时刻观照的一个目标。” [1 ]
不同对象的教育研究应采用不一样的研究方法。如果探索的是教育科学方面的问题,则调查与实验是常用的方法。如果研究的问题归属于教育价值理论,那么,思辨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回答教育是什么或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上,除了理论层面的研究之外,在紧紧依托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层面(教育实践研究),叙事研究则是基本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基本属性是人文科学,而叙事研究的方法则是切合人文科学研究的不二选择。人文科学指向人的内心,探索人的精神活动,影响人的内心世界。人文科学的研究主要依靠研究者的直觉、感悟与体验,依赖研究者丰富敏感的心灵、厚实的知识与见识、高超的表达能力。它不依赖经验和逻辑推理,不遵从自然科学的因果决定论,而是直达人的内心或事物的本质,达成的是对研究对象的深度理解、体悟与审美,从而间接影响人的行为。教育叙事研究具有人文科学研究的一般属性。“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其中的教育思想、理论和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教育研究活动。” [2 ]教育叙事研究依托对教育事件的描述,深入挖掘事件所潜藏的教育意义,达到对教育事件的深刻理解,这些均高度依存于研究者的素养和研究过程。要探索、体察、影响学生的心灵,就必须采用能够深入人心的方法,即叙事研究的方法。教育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认识、解读、体验教育活动中的人物内心的观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这只能通过对人所做的教育事件的理解与阐释才能达到。实验、调查、文献均不能达至人心,要深度理解和把握教育,唯有叙事研究才能奏效。另外,叙事研究还能够收集深度的信息、敏感微妙的信息。借助于观察、体验和诠释,叙事研究甚至能够获得研究对象不愿意透露的信息,这是其他研究方法无法达到的深度。迄今为止我国教育研究人员普遍采用的是思辨研究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而叙事研究方法对于教育研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与优势,理应在未来的教育研究中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探讨的一个热点,但存在一种泛化的趋势,以为叙事研究可以随意使用,对教育叙事研究适用的对象、应然的研究旨趣混沌不清或误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