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如何“有趣”起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动的例子】 1960年,一位科学家将一小罐白色粉末交给初 来美国的日籍科学家下村修,并告诉他这是从一些能发光的 水母中取得的“精华干粉”。下村修立刻被这神秘的粉末吸 引,随着第二年初夏的暖风来到了华盛顿盛产发光水母的星 期五港(Friday Harbor)。 下村修所在的实验室正好位于港湾。每天,柔软的小水 母都乘着早晚的潮汐成群结对地漂过他实验室的两侧。其中 一些会被下村修用小网兜截住,带回实验室。这些水母只有 掌心大小,就像一把圆圆张开的小伞,在昏暗的水中发出幽 幽绿光。发光的器官是一百多个小颗粒,就像点缀在小伞边 缘的微型“灯泡”。下村修将小伞边缘剪下来,用棉布攥出 水母“精华”。只是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它们似乎不太乐意 发光„„
【例子2】 北京的水域面积也将大幅提升。2013年, 完成潮白河以及怀河综合治理工程,增加 水域面积100公顷。到了2017年,累计建成生态 清洁小流域170条,全面完成大宁调蓄水池、团城调 节池、亦庄调节池等工程,累计增加水域面积1000 公顷,相当于增加了3.4个昆明湖。 【例子3】 世界上现在跑得最快的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他 跑完100米,用了9秒58,人们感觉他像飞一样。而 国产“和谐号”动车设计的最高时速是486.1公里。 有人计算,按这个时速,动车跑完135米,只需要一 秒钟,也就是我们一眨眼的功夫。因此也有人形容 动车是“陆地飞机”。
“翻译”后: “我们要看到星系,就需要借助于它们所发出的 光。光离开那个遥远的星球匀速旅行,假设100年 之后,我们看到了它。那时星星的影像就是它100 年前的样子。”
感谢大家,请多提宝贵意见
《科技生活周刊》微信号:kejishenghuozhoukan 《科技生活周刊》微博名:科技生活周刊
【例子】 烤鸭,是中国饮食文化名片,但是 食客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这些吃到 嘴里滋滋冒油的肥美烤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 的时候,险些“变了味道”。 北京鸭是一个优秀的鸭种,所以外国专家 也盯上了它。经过一代代的培育,国外不仅把 北京鸭繁育得十分成功,还对北京鸭进行了不 少的改进,这些外国改良版北京鸭在改革开放 后,顶着“樱桃谷鸭”、“枫叶鸭”等新名字, 又迅速返销回中国„„
2、放大读者兴趣点,简化枯燥研究过程
【例子】研究者基于在一台改造过的扫描离子 电导显微镜(SICM),开发出一种反馈控制系统。 该系统能利用通过纳米吸液管尖端的离子流作为反 馈信号,在尖端接近细胞表面时探测其中的液滴。 在尖端进入细胞之前,一种自动控制系统能定位它 在细胞上面的位置,然后尖端很快插入穿透细胞膜, 通过操控电压有控制地提取一小点细胞内物质。由 于吸液管尖端极精细,对细胞造成的损害极微小。
【例子】 绿色荧光蛋白在地球上已存在了一亿 六千万年。直到公元一世纪,“发光的 水母”才第一次被文字记载。又过了两千年, 神秘的荧光蛋白终于爬出海洋,钻进了其它动物 的细胞。 至今也没有人知道那些在那不勒斯港随波徜 徉的水母究竟如何享用自然送给它们这个闪耀的 礼物,然而它无疑已经深入我们所在的“异域”, 并帮助人类照亮了那些本不可见的世界。 相信作者一定是非常了解,赞叹这项发现, 才能写出这样的段落,他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 到了他内心的情感。
科普文章如何“有趣”起来?
——浅谈科普文章的写作方法
演讲人:王夕
目录
一、科普文章是什么?
二、科普文章怎么写?
二、科普文章怎么写? 1、诱人的开篇 2、放大读者的兴趣点,简化枯燥的研究过程 3、为了突出科研的重要性,可进行前后对比 4、文章要深入浅出 5、科学家写科普有优势
1、诱人的开篇
【较生硬的例子】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他 们是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美国华裔化 学家钱永健,他们是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贡献而获奖的。 下村修是首位从水母中分离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 家,他发现这种蛋白在紫外线光中呈现亮色。马丁查尔菲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各种生物现象的亮光 基因标签的价值。钱永健对我们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 何发光作出了贡献,他还将颜色标签扩展至除绿色之 外的颜色,以便可以用各种颜色标识不同的蛋白和细 胞。
3、为了突出重要性,可进行前后对比
【例子】高层建筑灭火难 在高层建筑中,有大量竖井、楼梯间、排气道等纵横交 错的通道。火势很容易顺着这些通道像“爬楼梯”一样向上 蔓延,最终酿成大祸。曾有测试显示,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 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着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 只需要30秒。可以说高楼火灾,给人员疏散、火灾扑救工作 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很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而人类技术的尴尬也正在于此。人类能够建造比自己高 出成百上千倍的庞然大物,但是却无法扑灭建筑上的大火。 据了解,国内现有的消防举高车一般只能达到50多米的高度, 最高的云梯车也只有100米。而且一旦设备的举高曲臂超过 100米,站在云梯上作业就异常危险——长臂只要轻微地晃动 一下,上下的位移就能超过1米。所以,目前的消防设备对超 高层建筑的火灾扑灭能力极为有限。
【小标题3】与机器人共同前进 这么看来,机器人留给人类的工作空间似乎很小了。难道大多数 人失业已不可避免?不过,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考虑:不再与机器 人为敌,而是与其共同前进。毕竟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中,无论你 愿不愿意,都会体验到机器人代替人类的过程。 „„ 终于,我发现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工作,机器人完全取代不 了„„接下来,新一轮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开始了。
【例子】
【小标题1】 Baxter :聪明的机器人
由麻省理工学院布鲁克斯教授设计的Baxter就是聪明机 器人的代表。 “他”很受教。就像教小孩做事一样,任何人只需要抓 住“他”的胳膊教“他”完整做一遍,“他”就能学会一项新技能。 而在过去,即使是对机器人的工作进行微调,也需要高明的程序员来编 写代码,并且反复调试,这就使得机器人的主人除了购买费用外,还要 花更多的钱来训练这些机器伙计。 【小标题2】哪些工作会被机器人夺走? 聪明好学、物美价廉的Baxter只是聪明机器人中的一员。“他们” 的出现使得制作业中的人类工人岌岌可危。 有一类工作,人类能够完成,但是机器人做得更好。比如织布,除 非刻意寻求手工的天然瑕疵,纺织机器人是完全可以代替人类的。而评 估抵押贷款、证据收集这些以前由聪明人完成的工作,也已经渐渐转到 聪明机器人身上,不久我们就能坦然接受机器人的服务了。 还有一类工作,从出现伊始,人类就不可能独立完成。比如,我们 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不可能每平方毫米扫描癌细胞;也不具备毫秒级反 射速度把正在融化的玻璃吹成瓶状。这些“苦活”一开始就交给了机器 人。
4、文章要深入浅出 ——口语化 ——术语少用(可用比喻、拟人) ——帮助读者理清科学逻辑
【例子1】 一提到研究微观世界,人们首先想到的工具 就是显微镜。然而无论是倍数多么高,功能多么 强大的显微镜,也有它观测不到的世界,比如构成这个 世界的原子、中子、质子等粒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粒子世界也有了专门研究它们的“超级显微 镜”——粒子加速器。 简单来说,这架“超级显微镜”并不复杂,它是一 个为粒子不断输送能量的增能器。高能量的粒子经过相 互碰撞,这些看似结实的粒子就会像洋葱剥皮一样,将 内部结构显露出来。以原子核为例,经过加速后的高能 粒子在碰撞过程中,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就会乖乖地露 出庐山真面目。经过这样抽丝剥茧似的研究,哪怕是更 加微观的夸克,也能被人类所了解。
【例子】 研究还可以进入更微观的层次。一枚细胞中的蛋 白成千上万,不仅长相相似,而且都是“隐身”的,科 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专门连在他们喜欢的蛋白上,就像 在蛋白后边拖了一颗灯泡。小灯泡在黑暗的细胞中熠熠 发光,看到它们跑来跑去,你就知道蛋白躲在哪里,大 约在做什么事情。
“翻译”前: “因为光速是不变的,我们看到的星系不仅在空间, 并且还在时间上与我们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