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优秀教案-21 与朱元思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先哲光芒
21 与朱元思书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山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的描写山水的名篇佳句。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山水的诗词句和古文片断,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意。
2. 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可曾知道,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朗读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舒缓)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轻松、欢快)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
..(líng)
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横柯.(kē)
(2)积累文言词汇
①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②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左右,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
鸢飞戾天(古义: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猛浪若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奔跑)
③词类活用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西飘逸。)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皆生寒树(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人感到有寒意。)
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争着;名词作动词,向上。)
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作者链接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梁武帝天监初年为吴兴主簿,累迁奉朝请。后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官。不久又奉诏撰《通史》,事未竟而卒。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今存诗歌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是齐梁山水小品中的骈体佳作。
4.文体链接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读文释义
1.两人一组,一人译一人听。
2.边听边挑错,边听边找疑难,边听边记录问题。
3.译完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在书上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新词的解释。
5.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
【交流点拨】这封书信和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6.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请大家认真阅读。
【交流点拨】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二)品味山水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交流点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总分。
3.水之异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交流点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
静态:清澈;动态:急猛。
4.山之奇
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交流点拨】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深入探讨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挈全篇,却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交流点拨】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四、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分: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比喻
奇山看——色
看——形
听——音(泉水、鸟、蝉、猿)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拓展延伸
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交流】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背诵《与朱元思书》。美文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奇山异水,欣赏山水风光,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