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摘要:如今石油、煤等非可再生能源已经快要枯竭,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利用迫在眉睫。简单介绍了国内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实际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看法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缺点;对策

一太阳能

1 太阳能热水器

热水器的生产虽有国家标准,但是执行并不严格,导致品牌杂乱,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再就是对热水器的售后服务严重滞后。生产厂家众多,但是技术薄弱,难以形成规模。

各地质检部门应加强监督,政府加大投入和补贴,重点建设某一品牌,形成名牌效应,政府要进行市场干预,加速优胜劣汰的进程。

2 光伏发电

中国光伏电池的生产目前以单晶硅电池为主,在生产成本、效率水平、成品率以及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工艺的稳定性方面,以及政府投资比例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中国的光伏发电研究只集中在某些高校和实力非常雄厚的大公司,而且各个公司、高校之间的生产标准并不相同,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生产。中国用的硅片也有部分需要进口,最重要的是,此项开发缺乏政府的支持,相反,国外却对中国的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如世界银行通过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向中国赠款2500万美元用于光伏市场开拓,安装10MW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二风能

风能发电有地域的限制,我国风能发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我国小型风力发电装置技术趋于成熟,但是大型风力发电装置零部件的研究及装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风能发电受风的影响,发电时断时续,由于我国智能电网覆盖相当局限,导致风力发的电很难并入电网。近年来,风力发电在近海发展较快,风力发电厂向大陆架延伸,但是这需要考虑台风的影响,如果遭遇台风,那么损坏的几率是多大?维修的费用与效益有多大差距?另外,大量风力发电厂的建立是否后对局部地区的大气环流造成影响还有待研究。

三生物能

1 沼气

对于农村来说,沼气应用已经比较广泛,技术也比较成熟。可以充分利用秸秆和人畜粪便,沼气可以做为液化石油气的替代品还可以用来发电。但是农村的沼气装置是一户一套,十分分散,不利于管理和检修。对于大型养殖企业来说,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沼渣处理却是一大难题,因为工业沼渣中含有大量的药物成分。

现在新型农村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所以在农村的设计、建设时要考虑沼气的集中利用。养殖企业建立沼渣研究组,研究沼渣的处

理及对农作物的影响,生产有机肥。

2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发电这一方面,前景似乎不错。需要注意的是成本问题。以秸秆为例,从收集到利用有很多环节,这些环节需要人、设备、时间等,中国不是农场式种植,那么成本势必会增加。另外,某些专家在比较各种燃料的优劣时用热值,但是每种燃料并不能完全燃烧,利用率是不同的,而且生产出的新燃料是否能完全收集起来,如果不能完全收集,排出的废物是否要经过处理?

各研究应建立相应的研究组,用来处理新型能源生产后的后续问题。

四氢能

氢是最轻的元素,不仅热值大,而且燃烧的利用率高,最重要的是燃烧后只有水生成。但是氢能源的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来源、存储等。氢的工业化生产有天然气转化和煤转化,而天然气和煤都需要不可再生资源,另一种生产方法是电解水,但是这种方法需要直流电,同时需要大量的电能。氢的存储又是一大难题,压缩氢时要防止氢的泄露和容器爆裂,这样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如果把氢液化,成本很高,而且需在在低温下存储,对设备要求依旧很高,所以需要新型的存储方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储氢的方法,但是都处在研究之中,如稀土系、Ti系、高表面活性炭等。碳基材料最有希望成为未来的储氢材料。

结论

总体来说,我国对可持续能源的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其发展方向应该是集约、规范、安全。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及对新型能源使用的补贴,同时打破国际壁垒,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陈文,刘建龙可再生能源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36(19):227-229.

[2]任承红,叶文存绿色能源风力发电[J]. 广东科技2009,4:95-96..

[3]余寅,唐宏德,郭家宝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J]. 华东电力2009,37(8):1307-1308。

[]4田蕾,秦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J]. 建筑学报2006,2:13-17.

[5]刘宇车载氢能源技术的分析与展望[J]. 能源与环境2010,1:25-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